┊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简介:
重庆市江北中学2012—2013学年(上)半期考试 高2014级地理试题 命题 周祖卫 审题 雷林学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1-2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 D.土壤都比较肥沃 2.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适宜发展畜牧业。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据此完成3题: 3.(原创题)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 A.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 B.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 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 D.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 下表是1990年和2001年全国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单位:万平方千米)比较,根据下表判断4~5题。 1990年 2001年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 367 356 全国水蚀面积 179 165 东部12省水蚀面积 13 9 中部9省水蚀面积 62 49 西部10省水蚀面积 104 107 风蚀面积 188 191 4.关于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面积正在减小 B.水蚀面积在减小 C.风蚀面积在增加 D.东、中、西部水蚀面积都在减小 5.下列省区风蚀面积较小的是( ) A.内蒙古 B.青海 C.甘肃 D.江苏 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回答6~7题。 6.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位于( ) A.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B.南亚、南美洲、欧洲 C.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D.南亚、非洲、南美洲 7.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 B.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多的部分 C.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读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 A.水—南水北调 B.天然气—西气 C.电—西电东送 D.煤—西煤东运 9.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 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 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 B.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环境水量和水质 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11.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和整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治了洪灾 B.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C.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2—14题: 12.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13.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14.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读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的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1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据此回答15-16题: 15、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 ) A..过牧 B.滥垦 C.滥伐 D.滥采 16、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观在下列哪个地区( ) A、松嫩平原 B、青藏高原 C、呼伦贝尔草原 D、塔里木盆地 图4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7—18题: 图4 17.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18.该产业部门属于(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 19.下列不属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重要原因的是( ) A.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C.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D.我国其他能源资源短缺20.下列关于西电东送对西部地区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可以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环境建设 ③有利于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④可以带动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 21.图中甲、乙、丙三家工厂依次可能是( ) A.纺织厂、汽车厂、服装厂 B. 钢铁厂、纺织厂、食品厂 C.食品厂、纺织厂、汽车厂 D. 服装厂、纺织厂、钢铁厂 22.三家企业的加工地都在我国境内,其中( ) A.甲厂主要是利用我国政策优势 B.乙厂主要受我国庞大市场的吸引 C.丙厂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广大的市场 D.三家企业选择我国加工,其共同区位因素是我国有丰富的原料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23—24题。 2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 2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读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及其主要山脉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25-26题. 25、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 ( ) A.图①中的山脉是阴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 B.图②中部为天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 C.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祁连山 D.图①中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图③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 26、对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甲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因干支流汇合而兴起 B.乙位于塔里木河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C.丙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地处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 D.丁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城市,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27、 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 。
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省区的简称排序一致的是 ( ) A、新、川、新、青 B、新、新、川、青 C、新、新、青、川 D、新、川、新、藏 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因资源开采而兴、资源枯竭而衰。最新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达72个。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据此回答28~29题。 28.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下列措施中不适当的是( ) A.开发利用废矿资源 B.开发可替代能源 C.积极发展非矿产业 D.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 29.“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资源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原因可能有( ) ①矿区有大量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②交通条件优越 ③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④国家政策的支持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30题。 ? ? 30.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重庆市江北中学2012—2013学年(上)半期考试 高2014级地理答题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 31.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图7) 回答下列问题:( 8分 ) (1).写出山脉的名称: A、 ,B、 , C、 。 (2).写出平原的名称: 甲、 ,乙、 , 丙、 。 (3).写出河流的名称: E、 ,F、 , 32.读图8“沙坡头试验站的流沙固定” 回答:( 9分 ) (1)ABC三地中 是沙坡头。 (2)图中河流是 ,山脉是 , 沙漠是 。 (3)沙坡头位于宁夏,为防御流沙对铁路的侵袭,科研人员在这里 设置了 沙障。 (4)沙障的功能,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 4分) 33.读右图9,回答问题:( 10分 ) (1)该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分 ) (2)分析图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 2分) (3)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 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2分 )
(4)在上图所示区域中,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3分 ) 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4.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读图10“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 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 4分 )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2分 )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3分)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和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4分)
重庆市江北中学2012—2013学年(上)半期考试 高2014级地理 参考答案 1-5 CCBDD 6-10 ADABB 11-15CBDDA 16-20CAADC 21-25ABBAD 26-30CADBD 二、综合题:( 40分) 31.(1)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2)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3)松花江 黑龙江 ( 8分,每空1分) 32.(1)A; (2)黄河 贺兰山 腾格里沙漠 (3) 草方格( 5分,每空1分) (4)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消减风力。 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每点2分,4分) 33.(1)香港、广州、深圳 (2)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3)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4)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34.(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3) 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供不应求;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来源:Zxxk.Com] 高2014级地理 半期 (学科)试卷双向细目表、 板块 题号 考点 分值 主、客观 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必修三 [来源:Zxxk.Com] [来源:学_科_网][来源:学科网] 1 区域 2[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客观 √ 2 区域 2 客观 √ 3 现代信息技术 2 客观 √ 4 水土流失 2 客观 √ 5 水土流失 2 客观 √ 6 热带雨林 2 客观 √ 7 热带雨林 2 客观 √ 8 资源 2 客观 √ 9 资源 2 客观 √ 10 流域开发 2 客观 √ 11 流域开发 2 客观 √
必修三
12 农业 2 客观 √ 13 农业 2 客观 √ 14 农业 2 客观 √ 15 生态 2 客观 √ 16 生态 2 客观 √
必修三
17 产业发展 2 客观 √ 18 产业发展 2 客观 √ 19 能源调配 2 客观 √ 20 能源调配 2 客观 √ 21 产业转移 2 客观 √ 22 产业转移 2 客观 √ 23 荒漠化 2 客观 √ 24 荒漠化 2 客观 √ 25 行政区轮廓 2 客观 √ 26 行政区轮廓 2 客观 √ 27 地地形剖面图 2 客观 √ 必修三 28 29 30 31 32 33 34 资源 资源 资源 东北自然地理 荒漠化治理 工业化 资源调配 2 2 2 8 9 10 13 客观 客观 客观 主观 主观 主观 主观 √ √ √ √ √ √ √ 各能力层级得分及所占比例 28% 25% 20% 27% 总分: 100 分 主观题: 40 分,占40 % 客观题:60 分, 60% 题量: 34 个小题,客观题共 30 个小题,占总题量的 88 %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