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3《文化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了解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能够相互转化? ? 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 ?? ?? ?? ?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2.2014年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程开甲颁奖,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对国家实力的作用。这表明( ) A.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B.文化的价值就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D.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重要载体 3.苍南县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通过举办“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塑造了全县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品格。这体现了(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 ?? ④文化是人类的物质活动 A.①②? ?? ???B.③④? ?? ?? ???C. ①③? ?? ???D.②④ 4.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 A.潜移默化的影响 B.深远持久的影响 C.精神愉悦的影响 D.健康向上的影响 5.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到“振兴中华”,一个个时代口号激励着广大青年用热血和青春谱写壮丽篇章。可见,优秀文化能( ) A.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改变人的交往方式 C.转变人的思维方式 D.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6.福建土楼作为“全球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大型山区夯土建筑文化遗产”,正发挥着独有的魅力,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助推力。为此,2013年1月29日,福建省公布了《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保护规划》。保护文化遗产( ) ①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②其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③根本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④应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因为( ) ①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学校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比较小,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D.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9.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 ) A.全面吸收各种各种艺术的特色 B.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他艺术精华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保持传统艺术不受其他艺术的冲击 10.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 11.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句至今仍为很多人所喜爱。从《诗经》、《离骚》到元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 ①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②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③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④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春节是我国十几个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但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未成年的孩童压岁钱;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藏族则在除夕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等等。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经济的繁荣决定了文化的丰富多彩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选项与此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D.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5.《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对于年轻一代,我们需要用灿烂历史和伟大成就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更需要引导他们从点点滴滴做起,踏踏实实地沉下去,触摸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这表明,要加强自身修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必须( ) A.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B.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D.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16.下图是某调查机构对民众观看电视首选节目类型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这表明( ) 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 B. 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 C.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 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 17.201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周年。色彩斑斓的网络文化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要,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有一些低俗不堪的内容腐蚀人们的身心健康。针对网络文化,网民应( ) ①提高辨别眼力,抵制腐朽文化 ②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文化素养 ③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四有公民 ④加强管理引导,净化网络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 )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④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信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20、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所以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灵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才能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向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荣辱观的基础 21.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22.近年来,在春晚舞台上,刘谦的魔术表演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一时间,意念移物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识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23.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说法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D.气者,理之所依也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科学发展观( ) 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②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③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D.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26.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的天象。整个日全食的过程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日全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27.一种能快速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试剂盒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制成功。这种全称为流感病毒RT—PCR的检测试剂盒,能特异性检测H1、H3、H5、H7、H9亚型流感病毒,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特异性分型检测。这表明( ) 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②意识有能动作用?? ③物质是可知的??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来造福人类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8.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9.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 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30.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大包干”、税费改革、土地流转经营等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是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申遗成功,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说明保护和传承珠算文化的意义。(6分) 32. 材料一: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材料二:莫言获奖,除在国内掀起一股莫言热外,国际上许多国家也争抢莫言作品的翻译权。在莫言的作品得到世界各国关注同时,中国的其他作家及其作品也引起许多国家读者的兴趣。 (1)结合材料一分析,瑞典文学院对莫言作品的评价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6分) (2)请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要想有更多的中国作家和作品走向世界,莫言的成功给我国的文学创作有哪些启示?(6分) 33.在千呼万唤中,《舌尖上的中国2》终于在2014年4月开播了! 从饮食认知到文化内涵,从味道体验到专业解读,从人物性格到真情传递,从传统习俗到知识提升,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带着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一起在视听审美中领略了中国原创纪录片的文化魅力,有效满足当下中国观众多层次审美的节目选择权。 在国人看来,“吃”不仅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更体现了食物带给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是一方水土各种文化要素的集合。《舌尖上的中国》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饮食文化说起,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展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由“吃”出发,真正是“吃”出了文化,“吃”出了共鸣,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魅力。该片流淌出的各地民俗民风与多样的美食文化相映成趣,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饮食文化是如何反映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4分)(2)结合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经验说明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6分) 34. 材料一:“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互联网“七条底线”向网民们表达了一种回归常识、回归责任的期待。 有评论认为,今天的互联网不缺“愤青”,因为社会转型期种种复杂问题,有的是“吐槽”的题材,缺的是建议性批评和参与性人格,缺的是推已及人的公共理性。只有守住言论底线,才有言论空间的真正自由,才不会用舆情撕裂民情,以舆论冲突加剧现实冲突。这一点,对于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构建,对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围绕“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谈谈个人应如何守住言论底线。(6分) 材料二: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3月在几内亚等国家暴发的埃博拉疫情定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击埃博拉成为世界性联合行动。 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1976年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人类要彻底战胜埃博拉病毒,需要准确掌握发生条件、传播方式、研制疫苗等许多步骤,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而逐步实现的过程。现在中美等国医学界正在加紧研究针对该病毒的疫苗。最新消息,美国在非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两位医生在回国接受试验疫苗后,已出院与家人团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2)结合材料,说明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6分) 南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政治科试卷(理科) 32.⑴请结合材料一分析,瑞典文学院对莫言作品的评价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6分 ⑵请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要想有更多的中国作家和作品走向世界,莫言的成功给我国的文学创作有哪些启示?(6分) ①立足社会实践,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2分)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融汇历史与现实。(2分)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发展自己。(2分) 33.(1)中华饮食文化是如何反映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4分) ①中华饮食文化绵延数千年,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2分) ②中华饮食文化是一方水土各种文化要素的集合,与各地民俗民风相映成趣,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分) (2)结合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经验说明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6分) ①积极发展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该片成功正是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2分) 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该片充分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了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2分) 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2分) (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结合材料,说明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6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从对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体现出人认识具有反复性(2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2分)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该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2分) (如学生能够从相关知识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