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资源详情 ┊ | ||||||||||||||||||||||||||||||
| ||||||||||||||||||||||||||||||
简介:
会宁四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中期考试 政治试卷(文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具体科学的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中国古代哲学所探讨的“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 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3.饱经沧桑的海口骑楼镌刻着历史的印记。随着商业开发的扩大,骑楼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好骑楼,正确的做法是: ①修旧如旧、禁止利用 ②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④社会主导、市场动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5.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人类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A.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 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 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 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7.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另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8.“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下列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与此相同的是: A.未来的一切都写在圣经里 B.天地合而万物生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9.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哲学上看 ,底线思维强调的是: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 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 ④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政衣冠的习惯,能有效地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涵的哲理的选项是: A.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B.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 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1.在每一个人活着的若干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其他人。这表明: A.任何事物要么运动要么静止 B.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 C.静止现象是不存在的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2.“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须遵循它的法则”,本杰明?惠奇科特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 ③规律是可以被人所创造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3.网络电商在商品方面提供的丰富性和方便性,远胜于沃尔玛等巨型实体商城。但以单独一家的规模与沃尔玛竞争,如同蚂蚁对大象;若数以百万计的蚂蚁聚合起来,未必不能与大象抗衡。这一推论体现的哲理是: A.量变积累到可以引起质变 B.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绝对的运动中包含着相对的静止 14.2015年底,我市地铁一号线将全线贯通。届时,广大市民可畅享地铁出行的便利。谁能想到,世界上首条地铁的设计灵感竟源自老鼠洞。这表明: ①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的 ②灵感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有时候是灵感的产物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5.《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准南子》中射日的“后羿”,《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和《聊斋志异》中一个个善良的“狐仙”,这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型”。这是因为: ①意识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能够在反映现象世界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 ③观念中的矛盾与现象生活的矛盾不具有同一性 ④观念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已实施50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被依法废止,这是基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做出的正确决:定。从哲学上讲这一做法 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发挥了正确意识的决定作用 C.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D.实现了谬误向真理的转化 17.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一次,爱迪生发明了一架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以加快国会的工作。一位议员告诉他,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时慢慢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这表明: A.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19.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自刎而亡。诗人杜牡为此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观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现代家居设计中,一个“点睛之笔”的创意设计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并能迅速提升整个居室的层级。这表明: A.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整体 B.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C.关键部分对整体总是起决定作用 D.部分的作用往往大于整体的作用 22.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右边漫画《偏听》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坚持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D.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4.每推进一项改革,往往涉及多方的利益调整;每化解一种矛盾,很可能要触及许多其他矛盾。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解决矛盾就是消除对立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只有创新才能解决矛盾 25.人们常说的雾霾,其实并非一种天气现象。雾由水汽组成,水汽遇冷结雾,雾的颗粒一般比较大;霾则是干性东西,由细小的颗粒物组成,基本在微米量级。这表明 A.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事物的差异主要是由规模大小的不同决定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6.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之一,纵观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共同利益始终是主流,矛盾和分歧并未改变中美关系发展的大方向。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体现了: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B.要集中全力解决主要矛盾 C.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转化 D.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7.哥伦布拿出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众人一哄而上,却都失败了。哥伦布轻轻地把鸡蛋的一头敲破,便使鸡蛋竖了起来。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勇于突破规律 B.要善于总结经验 C.要敢于要否定一切 D.要树立创新意识 28.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每一个流行话语背后都站着一类人群、一段时事、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同步变化的 29.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A.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D.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0.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一贯秉承: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社会公平、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表明: A.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决定作用 B.人生价值是自我奋斗的价值 C.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贡献 座位号 会宁四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中期考试 政治答题卡(文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 31.人口的增长应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人口发展速度超过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时,应采取节制生育的政策,降低人口增长速度。但如果一味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也会带来国家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当前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已提前到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在逐步调整:1978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11年,“双独二胎”(夫妻双方都为独生子女,可生二胎)政策已经覆盖全国;2014年起,“单独二胎”政策(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将陆续在各地实施。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哪些特点?(5分) (2)在对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的认识上,实践是如何推动其发展的?(5分) 32.材料一、世博园里的众多展馆中,中国馆被誉为东方之冠,也是世博园里的“热门之冠”,除了整体建筑让人过目不忘,形成一座具有浓浓“中国味”的前卫建筑之外,最吸引人的创意是“活”的《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西方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路易斯·芒福特就曾在巨著《城市发展史》中高度评价《清明上河图》说,“各种各样的景观,各种各样的职业,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各种各样的人物的特有属性——所有这些能组成无穷的组合、排列和变化。这是充满生气的城市”。 材料三、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1)材料一、材料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原理?(8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青年学生如何才能成长为创新型人才?(10分) 3.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12分) 【恰同学少年】毛泽东的求学之路。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立志走出闭塞而贫穷的乡村,实现自己的抱负。从湘乡县立高小到长沙中学,再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无论身处哪一方学堂,他都是最勤勉的学生。那一灯如豆,通宵读书的身影深深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1)毛泽东砥砺自我的求学之路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6分) 【伟大的功绩】当代史学家们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概括为“四个一”:创建了一个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了一个先进的党——中国共产党;缔造了一支人民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创立了一个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对此,有同学表示:“英雄造时势,新中国的开创与发展有毛泽东一人足矣。” (2)请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6分) 高二第二学期中期考试政治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C 2.A 3.C 4.C 5.D 6.B 7.A 8.B 9.C 10.B 11.D 12.B 13.A 14.D 15.A 16.A 17.A 18.C 19.A 20.B 21.B 22.C 23.D 24.C 25.C 26.D 27.D 28.C 29.B 30.C 二、材料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8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41.(1)国家制定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2分)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及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放开“单独二胎”,体现出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分) (2)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到来等新问题不断产生,推动人们对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3分)②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实践推动了人们对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的认识的不断深化。(3分) 42.(1)(每小点2分)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清明上河图》中无穷的组合、排列和变化,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无穷的组合、排列和变化构成了《清明上河图》这个充满生气的“城市”,体现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 ③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材料中具有浓浓“中国味”、各种各样的景观等,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具有浓浓“中国味”的前卫建筑及最吸引人的创意是“活”的《清明上河图》,体现了辩证的否定及创新的要求。 (2)(每小点2分) ①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青年学生要特别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充分发挥各种客观与主观条件的作用,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③坚持发展观点,做好量变的准备,重视量的积累。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培养需要经历一个过程,青年学生要不断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④要坚持矛盾分析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着眼于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应充分利用国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的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 ⑤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要求青年学生必须树立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43.(1)启示我们,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每点2分,给6分) (2)(每点3分,共6分)①该观点看到了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但认为历史是由英雄人物一人创造的,是错误的。②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或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新中国的历史是由亿万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 | ||||||||||||||||||||||||||||||
::立即下载:: | ||||||||||||||||||||||||||||||
|
下载出错 | |||||||||||||||||||||||||||||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