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课件 -> 高三政治课件 -> 下载
课件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哲学复习
文件大小 29KB
所属分类 高三政治课件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课件
更新时间 2011-7-14 5:45:45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RAR 档案文件(*.rar)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简介:

以下为课件内提取的文本内容,仅供参考:

哲 学 复 习

(认识论部分)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分析

易混易错点

制作者:一凡

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知识框架

主观能动性

是什么

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精神状态”

为什么

认识世界的角度

改造世界的角度

积极的精神状态的角度

怎么做

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知识框架

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制约因素

客观规律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客观条件

观念

能力

方法

身心健康

利益出发点

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

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充分尊重和利用客观因素

不夸大也不放弃主观能动性

知识框架

事 物

认 识

本质

现象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思维

感官

通过实践,反映到人脑中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具体事物的认识

实践

整个世界的认识

深化、拓展、 推移

第一次飞跃

为什么

从现象和本质、规律区别看 从认识的程度和水平看

从认识的作用看

第二次飞跃

怎么做

占有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资料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工制作

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前提

关键

知识框架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科学的思维方法

分析和综合

(矛盾分析法)

合理的科学想象

创造性思维

知识框架

实践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是什么

基本特征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关系

作用

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主体

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实 践

基本类型

生产实践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

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它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它决定着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活动的基础

(决定)

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知识框架

实践

人民群众

主体

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怎么做

因为

所以

重点难点知识概要

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客观条件、主观

条件之间的关系

3、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目的

4、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5、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制作

6、为什么认识要深化、拓展和向前推移

7、认识事物要把分析和综合结合起来

第五课

重点难点知识概要

8、实践的概念

9、实践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和第二个基本

特征的关系

10、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2、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

标准

第八课

重点难点复习基本思路

1、基本概念

2、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论)

3、注意避免的错误观点

4、现实中的运用

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事例

错误处理两者关系的事例

一、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2、两者之间的关系原理:

(1)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

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

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3)客观规律的制约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

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概念。(略)

3、方法论要求: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情;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4、要注意避免的错误观点。

(1)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从而夸大主观能

动性的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做法。

(2)反对片面强调客观规律,认为人类在规

律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发挥主观能

动性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做法。

二、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现象和本质的概念

2、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

(2)本质和现象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首先,本质离不开现象,并表现为现象

其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3、方法论要求: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要求我们,既不可能离开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应该让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要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

4、正确认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应该避免的错误倾向:

(1)混淆现象和本质,把现象当成本质,武断的下结论。

(2)割裂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认识事物不从现象入手,企图直接把握事物本质。

三、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不只是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四、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的关系

1、第一个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第二个特征: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2、实践两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第一,这个关系实质上是实践中的主客观关系。

第二,实践第一个特征体现唯物主义的观点;实践的第二个特征体现辩证法思想,两者是相互渗透的。

3、将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对立起来,容易导致的错误有:

只承认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特征,而否认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

只承认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而否定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特征,会导致唯心主义。

五、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关于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

正确认识——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

错误认识——同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认识

2、实践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的原因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连接起来、加以对照的特点。

实践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的实践,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则证明了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 践

认 识

来源

动力

目的

检验标准

决定

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走向成功

错误的认识使实践误入歧途。

易混易错点纲要

1、现象和本质

2、真相和假象

3、假象和错觉

4、理性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

5、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

6、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根本目的

7、实践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真相和假象

3、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途径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认识的途径: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

学习书本知识获取间接经验。

认识

真理

系统化、理论化

科学理论

理性认识

4、认识、理性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关

系统化、理论化

理论

属于

知识体系清晰条理;

知识运用准确合理;

还要注意做练习!

相关资源:
·学生守则改革
·商品复习课
·宗教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国家的职能
·国民收入的分配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