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资源下载 -> 试题 -> 高一政治试卷 -> 下载
试卷资源详情
资源名称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高2013-2014学年高一暑假假期作业政治试题(6)
文件大小 318KB
所属分类 高一政治试卷
授权方式 共享资源
级别评定
资源类型 试卷
更新时间 2014-8-14 17:48:21
相关链接
资源登录 ljez
资源审核 nyq
文件类型 WinZIP 档案文件(*.zip)
运行环境 Windows9X/ME/NT/2000/XP
下载统计
简介:

2016届政治暑期作业(六)

《生活与哲学》 第6课:认识论

课本预习

考点一: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_____为主体、以__________为对象的__________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2、实践的特点

①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一方面,构成实践的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客观的;

另一方面,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约。

②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造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人们在改造___________的实践中,创造出自然原来没有的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在改造___________的实践中,创造出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实践活动又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实践对认识有____________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__________。在实践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论: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认识和真理)

【注意】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最终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要把知识的来源和获得知识的途径区别开来。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________。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方法论: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发展认识和真理)

(3)实践是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

对照的特征。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

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方法论: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和真理)

(4)实践是认识的(根本、最终)__________________。认识世界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挥认识和真理的作用)

2、认识对实践具有___________,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方法论:用正确的认识特别是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事物的发展)

【应用范围】科学发展观来自于我国当今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并对其有指导作用;投身实践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考点三:真理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范畴,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2、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____。第一,真理的_________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认识会有____________(因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因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但真理只有_________个。(方法论: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_________________。)

【应用范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马克思主义也需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设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意】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属于认识范畴,故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2)真理是______________。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______________,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___________。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_____________,因此真理又是______________。(方法论: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3)真理是_______________。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如果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只是照搬真理,真理也会变成谬误。(方法论: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______________。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__________________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____________。认识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________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_______________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认识具有________________。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_________________真理,在实践中_________________真理。

【应用范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新探索,人类在认识和研究自然和社会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发展。

二.习题精炼

1.广东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汕头召开。把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新一轮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使全省各地初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服务型政府雏形。顺德作为广东改革的“标兵”,在改革中对党政机构进行重组,原有41个党政部门大幅压缩至16个。至于改革效果如何,还应当由老百姓说了算。这是因为 (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人民群众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2. 在国庆60周年庆典的群众游行队伍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巨幅画像格外引人注目。这情景,不仅生动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而且集中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坚强决心。“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表明(  )

A.正确的意识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B.科学理论对客观世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C.只要有了正确的理论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D.实践和认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决定的关系

3.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 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4.“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真实可靠 D.一切从实际出发

5.“十二五”规划纲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第一次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成为全党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告诉我们 (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真理是对历史的超越 ④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在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起草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和选聘了70多个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对40多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项研究,并广泛征求地方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其哲学依据是 (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认识过程是一种循环运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句话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  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 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反映了(  )。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B.认识的最终目的改造世界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9.漫画《没学会飞行就千万别出来》揭示的是 (  )。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0.沈阳市政府办公厅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广开言路,使每一件实事都能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据了解,2012年实事征集工作将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这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②认识的主体是政府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9月1日,在全国中小学开学之际,教育部要求教育部门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书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表明( )

①认识的途径是亲身实践  ②必须反对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对待书本知识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要坚持用辩证否定观对待书本知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古诗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3.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但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的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这是因为 (  )。

A.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B.真理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C.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4.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说明(  )。

A.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反复努力才能获得

B.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经过多次实践的反复,已经确定的真理往往被推翻

D.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否定过去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

15.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就是说(  )。

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 

③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批判精神  ④要不唯书、不唯上、抛弃旧有知识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6.人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这说明了( )

A.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认识总是先于实践而产生的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1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古语告诉我们( )

A.把正确认识应用实践 B.物质决定意识 C.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D.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8.大禹治水,左手拿”准绳“,右手执”规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这个传说表明了(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19.在全球能源高度紧张的今天,应用超导技术降低消耗已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这表明了(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B.认识世界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C.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科学实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唐代画家戴篙曾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为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据此回答20-21题:

20.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1.《斗牛图》出现的错误,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必须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C.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D.必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在克隆技术刚刚产生时,人们认为克隆动物与它的供体从形态上一模一样,而最近的实验证实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这说明了( )

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B.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

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23.“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改革的新起点。这种变化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和无限性

C.客观事物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D.认识的进步决定实践的发展

24.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下列不是原因的是( )

A.人的认识总是受具体实践水平制约 B.人的认识总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C.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D.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25.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人人追捧,浪漫者见到唯美爱情;奋斗者看到励志追梦;美食者寻找养生美味;文化人看其儒家精神……这主要说明( )

A.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人的认识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等主观因素的制约

C.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26.“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 )

①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 ②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人不可能得到相同认识

③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 ④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

A? ①④???????? B ①③?????????C ②③????????? D?①③④

27.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

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28.《物种起源》已发表150周年。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29.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利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

发展。这表明( )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改变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之物

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

表明( )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右图)讽刺了一些人( )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④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③④?

32.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

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 )

①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 ② 没有对整体的理解就无法认识

③没有时间认识就没有来源 ④ 没有认识的指导时间就不能深入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33.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者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 续。”这说明真理( )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4.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5.文学名篇《醉翁亭记》开头一段写成后,作者欧阳修觉得没能准确反映景象。于是再赴滁州城外,最后把开头改为:“环滁皆山也”。这一写作修改过程生动地体现了一个( )

A.参加实践的过程 B.抽象思维的过程 C.获得经验的过程 D.寻求真知的过程

36.我们将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结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又要提高政策的灵活性。(20分)

37.由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研究员和中国农业大学宇振荣教授合作完成的《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方法和技术》专题研究报告称,中国在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景观理论和技术指导,致使原有村庄的乡土气息消失殆尽,出现严重的“景观污染”或“千村一面”现象,导致孕育不同地域文化的生产、生态和生活的乡土景观严重受损,生物多样性降低。

针对中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郧文聚等在专题研究报告中提出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中的生态景观建设战略,内容包括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做好土地整治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示范、加快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科技支撑、把握不同类型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关键环节等4个方面。

请你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并阐述其唯物论和认识论依据。(20分)

38.(10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

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为什么培育新型农民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10分)

::立即下载::
进入下载页面
下载出错
相关资源: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高2013-2014学年高一暑假假期作业政治试题(5)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高2013-2014学年高一暑假假期作业政治试题(4)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高2013-2014学年高一暑假假期作业政治试题(3)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高2013-2014学年高一暑假假期作业政治试题(2)
·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安徽省滁州市高级中学联谊会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北京四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为确保正常使用请使用 WinRAR v3.2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资源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给我们提供教学相关资源;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发信联系管理员,谢谢!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