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生物 -> 初一下学期 -> 第四部分 动物[第十二章 动物的行为]

第四节 动物的社群行为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9 8:31:34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实例讲述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的行为特点,主要是有严密的群体组织,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不同动物个体之间用动物的“语言”交流信息。

  重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前两节所学习的动物的攻击、防御、贮食和繁殖行为大体上可以看作动物的个体行为。但任何动物都不可能是绝对独居的,至少在生殖时要和异性接触。在此基础上,群居性社会动物才进化发展出来。本节课通过学习动物的群体特点和动物群体内通讯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许多动物营社群生活,如昆虫中的蚂蚁、蜜蜂,哺乳动物中的象、狮、鼠及各种灵长类。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本节没有给动物的社群行为下确切的定义,但社群行为的概念贯穿全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2.通过了解动物群体的组织,进而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由于书上介绍的白蚁是我国南方(广东、云南等地)热带的害虫,北方学生看不见;对于书上曾介绍的蜜蜂的组织,大部分城市的孩子没有养蜜蜂的经历,也很少有人亲眼见过;学生更难观察到鸟类或哺乳动物的社群行为,因此,学生对动物的群体组织缺乏感性认识。在对动物的群体组织不甚了了的情况下,学生难于建立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建议教师尽可能加强直观教学,剪辑动物社群行为的录像片,或预备幻灯片、投影片、挂图等,让学生对动物的群体组织有感性的认识,尤其重视白蚁、狒狒群体组织的介绍,进而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教法建议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群行为,学生对这方面缺乏感性认识。但是,在第六章学习过蜜蜂的群体生活,应该说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蜜蜂群体生活的知识,然后进一步讲述白蚁的群体生活和狒狒的群体生活,从而有利于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关于白蚁的群体生活一定要讲清楚,这是本节教材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教师要讲清楚白蚁群体有四种成员,各种成员担任不同的职能,群体内分工合作,完成筑巢、生育、喂养、保卫等任务。关于狒狒的群体生活,要指出它的特点是有等级次序,社群内有最占优势的“首领”,由它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方向和对外战斗。学生明白了这两个实例,对于群体的组织特点和社群行为的概念就容易理解了。

  对于动物的“语言”,可以用谈话法讲述。其中“气味”是“语言”,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可以补充一个比较熟悉的例子,即狗外出时在沿途撒些尿,尿的气味就能起到“指路”的作用。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