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历史 -> 高一上学期 -> 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二节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5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主讲的历史是袁世凯败亡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历史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终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的历史。
袁世凯政亡后,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同北洋军阀展开了一系列斗争,但由于脱离广大民众,提不出新的斗争纲领,仍以失败而告终。这给人民一个重要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担负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

重点分析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源和护法运动是重点。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总的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第一,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决定的。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是军阀割据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各个军阀可以在自己控制的地盘内拥兵自重,任意搜刮,形成独立王国。第二,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决定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使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无法独占中国。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国家失去了统治中国的共同工具、代理人,为了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他们便各自寻找新的代理人,扶植地方军阀派系,而各派军阀为了自身的生存和扩大地盘,也分别寻找帝国主义国家作靠山。第三,从当时的具体背景看,袁世凯死后,北洋各派及地方实力派失去了中心,段祺瑞、冯国璋等人都不具备凝聚各派力最、形成“统一”局面的能力。所以,在中国形成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护法运动是一次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反对段祺瑞专制独裁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的又一次斗争。它的失败,给孙中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它表明军阀不可能成为民主革命的同盟军。缺少实力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要继续斗争,必须寻求真正的同路人。

难点分析
  府院之争是难点。军阀各派系之间的争夺是日本与英美在中国争夺的反映。府院之争,从现象上看,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和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为是否出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而实质是美、日在中国争夺的反映。段祺瑞获胜,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将《北洋军阀割据示意图》按不同派系以不同色彩表示出其盘踞区域并制成投影片,指导学生阅读《主要军阀割据形势表》,并展示《北洋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以强化学生识记能力;继之,分析军阀割据的社会根源。
  2府院之争的实质,从黎元洪、段祺瑞背后的帝国主义国家美日支持他们的目的及黎、段的目的出发,引导学生分析。
  3.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孙中山、西南军阀、段祺瑞、冯国璋的各自目的去分析认识。

课内探究活动
  1.进行“军阀割据形成”教学时,让学生在《历史填充图册》上填各派军阀势力范围。
  2.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围绕参战问题和府院之争的关系说明了什么问题?
  (2)张勋复辟迅速败亡说明了什么问题?
  (3)护法运动各方的目的是什么?护法运动失败说明了什么?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