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历史 -> 高一上学期 -> 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二节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5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节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


重点: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源和护法运动
难点:府院之争的实质
教学手段:以学生阅读讨论为主的自学课;运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动画
教学过程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护国运动使袁世凯称帝梦破灭,他的统治随之结束。但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统治的社会基础。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公开分裂成许多派系,形成割据局面。讲述军阀割据形势时,应展示《军阀割据局面》的动画,使学生强化识记主要军阀割据形势表和形势图的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军阀割据形成的社会根源的教材内容,归纳出《军阀割据社会根源》的投影片展示的思维逻辑内容,作如下的补充讲述:
  1.当时的中国经济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近代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到1920年仅占5%,封建的自给自足使各地区能够独立存在,这为军阀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上,各地大大小小控制着当地封建经济的地主,成为军阀的社会基础。军阀又是大小地主的代表,其本身就是封建统治者的一部分。
  2.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了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他们分别在中国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这样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也就促进了中国各派军阀的割据纷争。所以军阀割据的形成,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
政局的动荡,军阀的割据,纷争乃至混战,使社会生产无法进行,给广大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二、短暂的张勋复辟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一边展示《围绕中国参战问题的美日之争和府院之争》的投影片,一边讲述。指出:在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上的争论,表面上好像是意见分歧,实际上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的争权夺利的斗争,即府院之争,在美日的操纵下,终于导致了张勋复辟丑剧的出台。最后,启发学生思考“府院之争”与美日之争的关系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印证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社会根源,从中加深对美日之争与府院之争的实质性认识。
  “府院之争”给张勋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但是其复辟活动完全违背了民意,遭到全国人民一致反对,故张勋复辟仅十二天就垮台了。
张勋复辟的进行贯穿着军阀、政客们纵横捭阖的手腕,尤其是段祺瑞的狡诈,深得袁世凯的真传,对他的剖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的识别力。
三、护法运动
  在学生阅读课文时,启发学生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一是护法运动中各方面的目的是什么?
  二是护法运动为什么失败?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发言,随着学生的讨论,归纳、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相应投影片。第二个讨论,只要言之成理有据即可,不必做统一的结论。原因诸如:革命派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工农群众;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没有革命党领导的为实现民主革命目标而奋斗的革命军队;西南军阀并非真心护法,只是借孙中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地盘等。
四、小结
  利用课件,总结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本节讲述的主要是袁世凯死后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这三年历史。帝国主义在失去了清政府和袁世凯这两个中央政权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后,分别扶植各自的新代理人作为维护其侵华利益的工具,从而导致了中国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军阀的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和广大人民大众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却失败了。但是,孙中山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仍在继续战斗。
  要注意两点:一是军阀割据范围与支持其的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范围的关系;二要在意军阀割据局面形成原因体现的政治、经济、军事三者关系,遵循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讨论府院之争的实质、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1.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2.形成军阀割据的社会根源
  3.军阀割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二、短命的张勋复辟
  1.府院之争
  2.张勋复辟活动
  3.人民反复辟斗争
  4.段祺瑞重掌北京政府
三、护法运动
  1.段祺瑞破坏共和制度
  2.护法运动的兴起
  3.护法运动的失败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