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国时期文化(一)
教材分析
中华民国时期,我国的自然科学水平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虽然环境恶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使科学技术有一定的发展,并出现了一些中外驰名的科学家。面对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进步的知识分子努力追求民主、抨击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投降主义,追求光明,使之成为民国时期文化领域的主旋律。
重点分析
民国时期的进步文艺是本课重点。这部分内容比较直接地反映了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和反侵略的斗争,突出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的主流。且有利于学生认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难点分析
科技成就的简释、进步文学艺术作品的分析是本课的难点。在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时,课文中提到的函数论、微分几何学、堆垒素数论、地质力学等名词。这些专业术语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在理解上有难度。
对于民国时期的进步文学艺术作品,学生虽然在语文课上或通过其他方式,有所了解,但是,在理解这些作品时,很少将之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也就是说,学生较难从历史的角度理解文学艺术作品,对于文学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也不甚了解。
重点、难点突破
在讲解科技成就时,教材提到的数学方面函数论、微分几何学和维垒素数论的研究,地质力学理论,工程建筑方面的钱塘江大桥等科技成就,教师可让学生课余翻阅有关词典或资料,或请教数学、地理等课教师了解基本内容。之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分别介绍。
分析进步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语文课中所学的内容进行联系,从文史结合起来看民国时期进步作家文学作品的战斗性、艺术性、和思想性。
在分析民国时期的进步电影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放映《渔光曲》的片断、介绍《十字街头》《风云儿女》》《桃李劫》的内容,让学生明了编导们通过这些影片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并进行无声的控诉。从而,了解这些影片的进步性与战斗性。
在分析绘画、音乐成就时,教师应在介绍作家、作品的同时,适当的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作品中所隐含着的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