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教材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概念。“一国两制”是指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实行具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贡献。邓小“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创造了条件。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与英、葡谈判签订了两个《联合声明》,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分别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课堂导入
第一种方案:教师直接讲授导入新课
第二种方案:教师提问:哪位同学来简单回忆一下关于香港和澳门两地的历史?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说明(香港和澳门两地顺利回归的“一国两制”政策首先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导入新课。
重点分析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重点。香港顺利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突破
关于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教师要求学生介绍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过程(学生不足之处教师补充),然后教师放映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录像,师生再分析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意义。
难点分析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是难点。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难点突破
关于“一国两制”构想,教师重点分析以下问题:A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B中国共产党对统一后的台湾的基本政策。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