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越巫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本文主题,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本文讲述越巫假称自己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夸耀,骗人钱财,而当别人装神弄鬼吓唬他时,他却被吓得胆裂而死。作者向人们揭示的是“骗人终害己”的主题。
文章第二段写越巫三次遇砂石袭击的不同反应,运用了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了越巫“惧鬼”的神情举止、内心世界。
文章主题
本文是方孝孺早年游历吴(今江苏南部)越(今浙江北部)时,依据客人的谈话而写成的一篇类似寓言的短文。它说的是“好诞者死于诞”,此人至死都没能觉悟到自己死的真正原因。作者通过越巫这一典型形象,告诫人们如果不正视自身错误,认识其危害,那么后果将是严重的。本文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写作特点
文章在叙事中蕴含道理,情节一环紧扣一环,自然展开。第一段写越巫由自欺到对鬼物深信不疑,为第二段写越巫遇“鬼”信“鬼”作铺垫。第二段写越巫三次遇砂石袭击的不同反应,一次比一次强烈,好似鬼神一次又一次索要他性命,他也因为好诞、好夸而一步步走向他自掘的坟墓。这样第三段写他“胆裂而死”就顺理成章了。另外,文章多处前后照应,如“终不自信其术之妄”与“巫至死不知其非鬼”,使文章的讽刺意味更浓,引人发笑之余不得不引人深思。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生动细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也是本文的亮点。
关于内容的总体分析
本文写了越巫驱鬼骗财却被“鬼”惊吓,胆裂而死的故事。
开篇,作者便用生动的笔触刻画出了越巫诡诈的形象。人有病时,他设立坛场,并于坛场上鸣角振铃,跳踯叫呼,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病人若侥幸好了,他便归功自己,饱食酒饭,携财而去。病如没好,病人死了,他便推说其他原因,总归他不会承认自己的法术是骗人的。甚至他还夸口说鬼都不敢反抗他。第1段,仅63个字,却传神地刻画出了越巫于坛场上疯狂作法,于酒桌边放口大嚼,于人群中招摇取财,于民众前吹牛惑众的丑恶形象。
接下来文章以一长一短两段写出了越巫色厉内荏,遇“鬼”恐惧,终至胆裂而死的过程。到了紧要关头,他用自己平日骗人的那套把戏去抵御“鬼”的袭击,却无法奏效,最后角坠铃落,仓皇而逃,到家仍惊魂难定,命赴九泉。第2段以快如闪电的动感语言写出了越巫三次遭砂袭击时由慌到怕到惧的动作及情态。作者巧妙地选用了巫师作法时使用的两样道具——角和铃。“鬼”初现时,他尚能“旋其角,且角且走”,“鬼”再现时,他已“角不能成音”,“鬼”又现时,则“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了。这精彩的侧面描写配合简短的正面描写(“心大骇”“首岑岑”“行不知足所在”“手栗气慑”“惟大叫以行”“号求救于人甚哀”“大哭叩门”“舌缩不能言”“肤色如蓝”),于我们脑海中凸显了越巫可悲可怜可笑可叹的鲜活形象。
文章末尾处,作者以“巫至死不知其非鬼”收束全篇,用语冷峻、深刻,于诙谐之中写出严肃的主题,于讽刺之中寄寓深刻的鞭挞。
教法建议
本课为自读课文,安排1课时。
建议(一):
教师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课下注解及其它资料进行自学,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然后组织小组之内的复述,接下来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复述,最后师生共同整理文言字词。
建议(二):
在多读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重点了解越巫的言行、动作、心理的几次变化。然后就身边信鬼信神的情况展开讨论,树立“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正确观念。最后整理文言字词。
建议(三):
与方孝孺的另一篇同类题材的文章《吴士》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