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守财奴
小说的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
巴尔扎克描写人物语言的技巧,已经达到了极为高超的地步。鲁迅先生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这样的描写便是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在《守财奴》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小说的主人公葛朗台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是一个爱财如命的投机商。在小说中,他所说的话,如“两讫了”,“公平交易”,“向我交帐”,“美丽的金洋“,“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交易2.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性格。葛朗台是个爱财如命的执著狂,他占有金子的欲望,已经达到痴狂的程度,小说中对他语言的描写,完全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比如,当他想到“要对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要把动产不动产“拍卖”时,他说:“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当急不可耐地要攫取女儿的继承权时,他说:“……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当将继承权骗到手以后,他说:“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临死时,他叮嘱女儿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对话都显示了一个占有狂和守财奴的性格特点。
小说的细节描写
《守财奴》艺术上给人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它那生动逼真、五彩缤纷的细节描写。我们知道,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的重大特征。作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巴尔扎克,他极其重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巴尔扎克曾这样写道:“当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每碰到一个不正确的细节,真实感就向我们叫道:‘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这种感觉叫得次数太多,并且向大家叫,那么这本书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的了,获得全世界闻名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巴尔扎克论艺术》)。他甚至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人间喜剧〉前言》)。在艺术实践中,巴尔扎克注意细节描写,同时也善于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写环境,刻划人物,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历来的评论家们对他作品中的细节描写都赞不绝口,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谈到现实主义时,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也包括着对他细节描写的充分肯定。《守财奴》不过是从长篇小说中截取的一个片断,既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又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篇幅也不长,但它的人物却维妙维肖,呼之欲出,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力于丰富而真实的细节描写。《守财奴》中的人物,刻划得最出色的是
葛朗台。这是个守财奴的典型。他的性格特征,正是借助于一连串深刻、准确的细节描写而揭示出来的。
《守财奴》中有关葛朗台与女儿欧也妮办理放弃遗产手续过程的那段文字,有着大量的细节描写。其中有这么两个细节,深刻有力,令人难忘。一是当欧也妮完全顺从父亲的意愿,握笔在她“一点儿不明白”的文件上签字的当儿,“葛朗台老头的眼睛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的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的抹着。”作者曾告诉读者,葛朗台是个“不动声色,冷静非凡”的生意人,此时此刻显得如此紧张,可见事关重大。那时又是秋天,气候凉爽,而葛朗台的额头上却满是汗水,不得不一个劲儿地擦着,可见他当时的心情又是何等焦急。二是公证人克罗旭出自于自己的职责,对欧也妮说,签字后“你自己是一无所有了”,葛朗台耽心欧也妮中途变卦,便这样以攻为守:“‘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接着,“他热烈的拥抱她,把她紧紧的搂得几乎喘不过气来。”这一细节描写,绘声绘影,生动逼真。通过以上的两个细节描写,形象具体地展现了葛朗台为钱而急、为钱而喜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表明金钱的得失支配他的情绪,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是其行动的原动力,同时也表明他是个专横、狡黠的商人。葛朗台临死时的那些细节描写
,更为深刻有力地揭示了守财奴葛朗台的性格特征。葛朗台年逾八十,老态龙钟,神志不清,但他的守财奴脾气却丝毫没有改变。他本来已经疯瘫,行动艰难,但从早到晚仍“一动不动”地守着堆满了黄灿灿的金子的密室;平时“好象迷迷糊糊”,每当有人前来交钱送粮,“他会立刻清醒”。作者特别提及他那把开金库的钥匙。欧也妮每次用完后,还得立即把它交给他。葛朗台小心翼翼地把它“藏在背心袋里,不时用手摸一下。”按照常理,那把钥匙应归女儿欧也妮掌管,可是葛朗台却仍把它攥在自己手里,当成命根子,慎之又慎,生怕失落。由此可见葛朗台又多么关心黄金!读到此处,人们仿佛已可以瞧见老守财奴葛朗台颤巍巍的身影了。
巴尔扎克描写细节时,往往使用夸张手法,极力予以渲染,以突出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点,增强艺术感染力。《守财奴》中有关葛朗台弥留期间仍贪恋黄金的一些细节描写,就是这方面生动突出的例子。葛朗台在昏迷中,还时时告诫女儿欧也妮留心金库,别让人偷了他的金子: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的用眼睛盯着,好象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象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葛朗台行将就木,但他虑及的不是自己的死,也不是独生女儿欧也妮的命运和幸福,而是自己的黄金。在他心目中,黄金就是一切,黄金高于一切。积聚黄金是他人生的目的,观赏黄金是他最大的乐趣和享受。所以,看到摊在桌上的金币,他精神上感到极大的满足,以至感到有股暖流在自己僵冷的躯体里扩展。这是一种特殊的感觉,也只有把黄金当偶像崇拜的守财奴才会有这样的体验。这一细节描写,虽然很夸张,但使人感到合情合理,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守财奴葛朗台爱钱胜命的性格特点。葛朗台临死抢神甫镀金十字架的那一节描写,是作者点睛之笔,也是整个小说中用夸张手法渲染细节的最显著的、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气息奄奄的人,还见财眼开,甚至“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正是这个动作,结束了他的一生。这样写,确是近乎漫画式的笔法。但十分自然,毫无斧凿痕迹,也不背离生活真实。而且,经过作者这样的渲染,贪婪成性、庸俗猥琐的守财奴葛朗台的形象就更加鲜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集中描写人物的某种压倒一切的情欲,并通过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和艺术夸张,突出人物的主导性格,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这是巴尔扎克
创作上的重大艺术特色之一,《守财奴》正表现了这种特色。
(节自奠自佳《〈守财奴〉艺术谈》)
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中说:“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可见,通过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很重要的。巴尔扎克写人物性格时就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也表现他是怎样在行动的。在《守财奴》中,巴尔扎克表现葛朗台的性格时。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的特点、思想根源与目的性,写得生动、突出。
当葛朗台盘算好了诱哄女儿的主意之后,他回到家里,开了大门,作者写道:他“轻手蹑脚的上楼到妻子房里”。葛朗台是一家之主、专横的暴君,他为何偷偷摸摸的上楼到妻子房里呢?原来是为了偷听妻子与女儿的秘密。这里,“轻手蹑脚”写出了葛朗台“怎么做”的具体特点与思想性格的动机。
当葛朗台看到么梳妆匣时,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葛朗台已七十多岁了,但见了金子,竟然“一纵”而且“扑上”去。这里的动作描写,夸张得贴切,比方得真实,显示了贪财者的内心世界。
巴尔扎克写人物动作的连续时,发展急促,每个动作都很准确,连续得很自然。“好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女儿来抢,“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她便倒在母亲床上。”这里“掏”、“撬”、“推”的连续动作都说明着葛朗台的贪、狠、无情。在黄金与家庭感情之间,人物大幅度的动作,爱此而恨彼的界限是十分分明的。
巴尔扎克还善于使人物在微细动作中,显示其性格。当葛朗台怕妻子死去而与女儿讲和后,他从密室拿来金元哄人,他一边叫着女儿和妻子,说“这是给你们的”,一边“把钱掂着玩”。这个“掂”的小动作,意味很深长,它说明葛朗台一方面舍不得钱,一方面用金元碰撞声来诱哄妻女,完全是贪婪、吝啬和虚伪的性格与复杂心情的综合表现。果然,他顺着女儿“只需要你的感情”的话音,“把金路易装进袋”,说晚上“来两个铜子的摸彩。”自行暴露他“掂”钱的内心老底。
巴尔扎克写人物“怎样做”,特别注意写动作的分寸与程度,这样,动作就是真实的、合乎彼时、彼地、彼种特定环境与情节发展的关节情况的。如葛朗台骗女儿放弃继承权、取得了胜利,于是,“他热烈的拥抱她,把她紧紧的搂得几乎喘不过气来。”这是人物极度兴奋的表现,也是虚伪的“父爱”感情的造作,更是真诚地感激女儿的谢意。其中混合着真与假,但都是人物激情的表露。在“热烈”和“紧紧”的程度中,展现着葛朗台的性格。
准确选择人物的一个大的行为(诱骗女儿),并把它化为一连串细节动作(具体的举止动静),使动作以高度真实性与合理性,表现人物性格的逻辑、揭示性格的本质特征,是巴尔扎克技巧上的又一大特点。
(节自马家骏《〈守财奴〉的风格和技巧》)
小说巧妙的对话
鲁迅先生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花边文学·看书琐记》)其所以能够使读者“听其声如睹其人”,是因为巴尔扎克写人物对话时,做到了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那是“这一个”人物的语言。这一点,是巴尔扎克写小说的又一个突出的技巧。
《守财奴》中的对话是刻划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使人物立体化不可缺少的一环。老葛朗台的吝啬、贪婪、冷酷、虚伪,很大程度表现在他同别人对话时的个性语言上。当他看到梳妆匣时,他便连声叫嚷:“噢,是真金!金子!”“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化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他对女儿的这段话中,对黄金不绝口的赞叹,似乎黄金是他的生命与
诗兴的源泉。他估计了黄金的重量,可见他不是一般诗意的赞美,而是有务实的价值感的。他曾为女儿给查理金洋而发过怒,一提起送出去的金洋,还留恋,加上“美丽的”一修饰词来表达他的惋惜。但更满足于梳妆匣上的黄金远远胜过失去的金洋的贵重。青年男女的爱情交往在他看来,全然是买卖;作为资本家,葛朗台不离他的行业术语,认为这买卖合算或占了便宜,称赞女儿“这交易化得来,小乖乖!”他以买卖人的眼光看女儿“换来”的梳妆匣;赞美女儿,而且洋洋自得:“你真是我的女儿”。在这里一个黄金迷、贪财者的形象就活灵活现了。
当妻子、女儿解释梳妆匣不是“交易”来的,是查理的寄存物时,葛朗台才不管它神圣与否,是否寄寓着女儿的爱情,便说:“咄,咄,咄,咄!他拿了你的家私,正应该补偿你。”葛朗台这句话前的咂嘴声,使读者想象到他如何抱着匣子、目不转睛的盯着上面的黄金,如何端详黄金嵌镶的松牢与否,寻觅何处可以下刀子撬的神态。他的咂嘴声,既包含着对黄金的赞美和心花怒放的高兴,也是对妻女的解释的一种不以为然的反驳。他说“正应该补偿你”,也是给自己找占有黄金的理由。
当女儿跪下哀求葛朗台不要破坏匣子上的金饰时,葛朗台财迷心窍得竟然说出毫无逻辑的话“为什么拿来看呢?要是寄存的话?看比动手更要不得。”读者会想象到他那一副无赖相。在葛朗台看来,妻女既然可以“看”匣子,那他“动手”撬金板就是更应该、更合他那违反逻辑的理由。
当女儿拿起刀要拚命时,葛朗台先说“怎么样?”后问“你敢吗?”他那种紧抱匣子、冷静决战的凶恶姿态,严酷地摆在读者面前。只有妻子晕死过去了,他才软下来,“呕,孩子,咱们别为了一口箱子生气啦。拿去吧!”“拿侬,你去请裴日冷先生。——得啦,太太。”“……啊!她眼睛睁开了。——嗳嗳,妈妈,小妈妈,好妈妈,得啦!哎,你瞧我拥抱欧也妮了。……”并且拿一把金币哄妻女,还说“噢!吵过了架再搂着女儿多开心,小乖乖!……嗨,你瞧,小妈妈,现在咱们两个变了一个了。”这些话中显示着葛朗台生怕妻子死去、遗产被女儿得去的惶恐和因妻子苏醒而欣喜的心情。其中过分的甜言蜜语,使人不愉快的造作的亲切称呼,让读者想见到他左右对付的忙碌、忽而张臂搂人、忽而故作和蔼的种种神态,以及掩饰尴尬、嬉皮笑脸的面容。把一个伪善者、舍小利赚大钱的资本家的本质活灵活现的刻画出来。
当医生裴日冷来看葛朗台太太的病时,葛朗台先问:“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要不要吃药呢?”请医生怕花钱,这是守财奴的心灵的表现。他对医生诉说,未开言先给对方戴高帽:“嗳,裴日冷先生,你是有地位的人。”之后,昧心说他爱妻子,“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掩盖他这位家庭暴君和一心控制妻子财产的霸主的真实嘴脸。再后,是撒谎,哭穷说“兄弟一死,伤心事就进了我的门,我为他在巴黎花钱……花了数不清的钱!边说边想边扯不具体的谎话。他乞求医生救人,但又限了价钱:“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从这段话,人们可以想见他那副忽而堆笑、忽而苦恼、忽而装蒜、忽而哀求的变化多端的相貌。这种变化迅速、感情色彩多样、哄骗中加乞求的个性化语言,只有葛朗台才说得出。
当写到葛朗台请来公证人克罗旭,骗女儿放弃遗产继承权时,巴尔扎克没有用描写和叙述,全部用对话表现这三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表现人物的各自的性格。这是一段时间较长的对话,是饭后的谈判,占了较多的篇幅。写对话时甚至不提示某句是何人的话。然而,读者绝不会弄混了“话”与“说话者”的贴切对应,读者自然会领会三个人物的精神状态。在这场对话中,欧也妮始终弄不清事情的严重性,只沉浸在丧母的哀伤中,成为让人任意宰割的羔羊。克罗旭受雇于人,一边用法律用语说明利害,一边又忠告欧也妮将一无所有。他只有被指使而最后惊呆。这场戏的导演是葛朗台,他主宰着事情的发展,话也说得最多。他尽量把剥夺女儿继承权说成“小小的事”,与自己无关。他用“按月付一百法郎的大利钱”来迷惑女儿。当女儿同意签字后,他则用“一言为定”、“你决不翻悔”来恐固自己的胜利,用“信用”束缚女儿的手脚。最后,欺骗成功,他欣喜若狂地说:“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葛朗台的话中暴露着自己爱财如命,把父女关系甚至一切人类关系全视为做买卖的资本家的本
质。
综上分析,可见巴尔扎克用对话写人物,是充分做到语言个性化的。除此之外,他写的对话,很简练,很少人物大发长篇议论对别人说教的地方。对话中,作者利用话语的口气、感情色调、称呼,区别出说话者。对话的进行,有起伏节奏,有心情的曲折表露,有戏剧性。有些对话,真象一定场面下的台词,如果表演的话,演员从话语的意味中自然会揣摸到人物的神态和表情以及对话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喜怒哀乐。这就是巴尔扎克用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技巧。
(节自马家骏《〈守财奴〉的风格和技巧》)
《守财奴》的写作特点
1.精当而深刻的细节描写
“细节”是文艺作品中各种生活图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不论是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还是社会环境、自然景物,都是由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组成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件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的本质,突出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了解了细节描写的作用,我们再来看看巴尔扎克是怎样简要几笔勾勒,就将人物特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课本第6、12段,当葛朗台看到查理的金梳妆匣时,两眼闪着攫取的光,一“纵”一“扑”企图把它占为己有,这与其年龄不相符的一“纵”一“扑”,强烈地辐射着一股占有欲,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葛朗台的贪婪本质。
课本第32、36自然段,当葛朗台太太昏死过去之后,葛朗台赶紧抓出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但接着马上又把金路易装进口袋里。在葛朗台的心中,金钱才是一切,他拿出钱来,是为了安抚太太,安抚太太还是为了钱。
又如课文第90段,葛朗台临终之前,抢镀金的十字架的细节描写,可以说是巴尔扎克绝妙的生花之笔。这些细节描写将葛朗台嗜财如命的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
2.富有性格特点的人物语言描写
语言也是描写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小说中对葛朗台的语言描写极其生动传神,很具有个性特征。在阅读中应指导学生仔细体味。
作品中一些次要人物的描写,也是十分精当富有性格特点的。例如,葛朗台太太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这短短的七个字,就揭示出了这个饱受丈夫折磨的妇女,既不满意又非常畏惧葛朗台这个家庭暴君的情感状态。当然,这样描写葛朗台太太的语言也反衬了葛朗台瞪着金子的眼光的贪婪凶狠和性格的残酷无情。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并编写其情节提纲,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葛朗台的性格特征:贪婪、吝啬、专横等,作品中都很明显,重要的是深入理解,看出葛朗台的自私、贪婪有什么特点,从而认识极端利己主义的本质、拜金主义的灵魂,认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历史特点。
3.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的相关语段,师生共同品味、鉴赏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在含蓄隽永、传神之处问一个为什么,有助于对人物形象的深层次把握,如:
——为什么“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为什么欧也妮劝父亲不要动梳妆匣时说“看在你灵魂得救面上”?
——为什么欧也妮发誓“大家拼掉”,葛朗台还“把刀子对着梳妆匣,望着女儿,迟疑不决”?
——为什么“医生不由得微微一笑”?
——为什么“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
——为什么“公证人都骇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