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等待戈多(节选)
关于本文的主题
这个剧没有情节,没有矛盾冲突,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有杂乱无章的胡言乱语与丑陋不堪的几个没有个性的人物。在这出戏中,戈多虽然是不出场的人物,但他是居首要地位的人物,“等待戈多”成为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实际上,《等待戈多》的中心,不在于戈多这个人物,而在于“等待”。因此,这出戏的主题即“等待”。从全剧给人的总的印象看,人生其实就是一种等待。剧中弗拉季米尔说;“咱们不再孤独啦,等待着夜,等待着戈多,等待着……”在剧终作者通过哈姆的嘴明确说过:“人们终生都期望着,这些片刻能够组成一生”。他们实际上是在等待解救人生痛苦的希望的到来,期望未来能出现什么奇迹,给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带来些微的变化。至于是什么希望,什么变化,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只是从感觉上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只要日复一日地等待下去,奇迹总会出现的。因此,这种等待就具有了多种含义--它意味着碌碌无为的人生,意味着虚无飘渺、不切实际、自我欺骗的希望。
关于戈多
戈多对人们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诱惑。从圣昆廷监狱的犯人到学院派的批评家,阐释“何为戈多”一直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各执己见的斯芬克斯之谜。纵观对它的阐释史,我们不能不说所有的探秘者均落入了贝克特设置的话语的陷阱。
首先,试图把戈多确定为某一实在之物的企图把《等待戈多》做了庸俗化的处理。比如,因为“戈多(Godort)”与英语“God”相近,而猜其为“上帝、神、造物主”之意,但我们知道贝克特并不相信上帝;认为“戈多”就是波卓,只不过作者没有明说,这多是受了戈戈和狄狄胡言乱语的影响;至于犯人们认为“戈多就是社会”,那也是出于对自身处境的反观;而认为戈多是影射现实生活中的某某人更是无稽之谈。
其次,试图把戈多确定为某一隐秘的象征的企图又把《等待戈多》圈定在旧的传统之内。无论认为它象征“死亡”、“希望”还是其它别的什么,都与前者一样,即先有一理论的假设前提:戈多是某一确定的东西,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是实在还是象征。
第三,认为“戈多就是虚无”、“他是被追求的超验,现世以外的东西”。但是这种论者的错误比前两者走得更远。他以极简单的方式对戈多作了最彻底的否定,同时也使《等待戈多》全剧失去了其丰富的韵味而变得浅薄。
倒是令人束手无策的贝克特的一句戏语给我们提供了打开这个陷阱的秘诀。当有人问他戈多是指什么人时,他说他不知道,“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这里,贝克特暗示我们不必纠缠于“何为戈多”的问题。因为只要“戈多是”就行了,至于“戈多是什么”则无关紧要。戈多“是”的确定性和“是什么”的不确定性正是戈多本质特性的真实写照。
戈多和戈戈狄狄的关系
戈多为他们提供存在的理由的同时又为他们提供闲谈的话题。第一幕中,戈戈狄狄对“等待戈多”的时间地点的怀疑、对“戈多”的姓名言行的猜测明显带有调侃的色彩。而实质上,戈多对他们享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他既是把戈戈狄狄抛入荒诞世界的罪魁祸首:如果不是他让他们在这儿等他,戈戈狄狄绝不会被困在这里;他不是使戈戈狄狄重新得救的希望之星:他不出现,戈戈狄狄便永远无法认清自己的处境,就永远只能不死不活地等待。同时,戈多的永不出现和戈戈狄狄的永不退场,显示了两者的基本关系特征:不在/在场的二元对立,并显示了“不在”对“在场”的绝对权威。尽管全剧中有的只是戈戈狄狄的表演,但是“不在”的话语都显得异常突出,它使得“在场”的话语丧失了解释的权威性,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戈多只需托人捎上一句似是而非的口信便会把戈戈狄狄为之付出的全部努力击得粉碎。
戈多和等待的关系
从语法分析的角度上讲,“等待”是全句(也是全剧)中唯一的动词(行动)。“戈戈狄狄”是施事主语,“戈多”是受事宾语,因此,“戈戈狄狄等待戈多”就是一个主动语态。从这种字面意义出发,“这部戏剧就是表现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怎样等待戈多”,就成了以往论者研究该剧的思维定势。但正如我们以上分析戈多和戈戈狄狄的关系所示,“戈多”是事实上的主语。它是“等待”的目的、原因,而“等待”却是实现的手段、结果。两者关系是一个内在的被动语态。所以上面的那句话应倒过来说才符合戏剧的实质:“这部戏剧就是表现戈多怎样让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等待。”“等待戈多”的主动和被动关系倒置显示了贝克特的狡黠,从另一角度看,“等待”和“戈多”作为基本话语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性。“戈多”没有人“等待”,它将成为普通的指称符号;“等待”没有“戈多”作为目的对象,它将失去神秘的诱惑力量。但是,贝克特却偏偏为我们设置了戈多的缺席(永不在场)。这种有意的空缺造成句法上的完整性和意义上的残损性的尖锐对立。并且这种“空缺”是永远无法也不能填补的。“等待戈多”的矛盾性表明:戈多不来,等待才能延续,等待就有价值
:戈多来了,就意味着等待的终结。所以,“戈多”的“不来”、“空缺”是全剧的终极真理,是戈多的意义之所在。
本文的艺术特点
剧作有意打破传统戏剧常规,既无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又无情节结构;有意让剧中人物说一些莫名其妙的对白和做一些无聊的动作,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这种非理性夸张,再加上舞台、灯光、道具、剧中人物荒诞的外形,使隐藏于内心的痛苦与恐怖更深沉更强烈。正是这种“荒诞”的表现形式,使西方不少观众觉得剧中人物真实可信,两个流浪汉的苦苦等待,使他们联想到自己在失望中等待,却只能在等待中死亡的苦闷绝望的心态和惨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