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
教学重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两胚层和消化腔。
2、水螅的身体有多种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
教学过程:(1课时)
导入:
提问 1、草履虫的细胞能进行哪些生理活动?
2、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得出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实际上在动物界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其他则全是多细胞动物。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只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里,本章以淡水中常见的动物水螅为代表,学习和了解腔肠动物。
讲授新课:
首先播放水螅的录像(视频文件-水螅),播放内容是水螅的生活习性和水螅的外部形态,让学生对水螅有感性认识。
分装在各试管内的活水螅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在此需提醒学生不要振荡装有水螅的试管,以免水螅受到刺激后,身体和触手都缩短,影响观察效果。在观察的过程中给学生提出问题:①水螅的身体是什么颜色,水螅圆柱 (筒)形的体形对水螅的生活有什么好处?②数一数水螅有几条触手,触手有什么作用?③口在水螅身体的什么位置?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并总结。
讲述:前面提到水螅是多细胞动物,也就是说它的身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现在看一看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让学生观看用显微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水螅的纵切片图,对照课本的插图进行观察。提问:水螅的体壁是由几层细胞构成的?让学生仔细辨认内胚层、外胚层、消化腔,注意芽体、精巢和卵巢的着生部位。
总结讲述:水螅的体壁是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的,在内胚层和外胚层之间有一层没有消化结构的中胶层。由外胚层和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在此要向学生强调:水螅的体壁是由两层细胞构成的,中间的胶质层没有细胞结构。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螅营固着生活,触手是它的捕食工具,那么水螅是如何通过触手把食物送到口中的?
让学生用吸管吸几只活水蚤,轻轻放入水螅周围的水中,注意观察它的捕食过程。一般在几分钟后就可发现水螅的身体胀大,近似球形。播放水螅捕食的录像,
提问:水螅饥饿时,触手伸得长长的,当它触到水蚤时,水蚤挣扎几下就不动了。为什么触手能使水蚤失去挣扎能力?
讲述:水螅捕食靠触手,触手把活泼乱动的水蚤送入口中是与触手上一种特殊的细胞——刺细胞有关。
组织学生看教材上的水螅刺细胞的模式图,讲述:刺细胞中有一个刺丝,平时刺丝是盘曲在刺细胞中的,在刺细胞边上还有一个朝外的刺针,当活动的水蚤碰着刺针时,刺丝立即从刺细胞中弹出,把其中的毒素射向水蚤,便其麻醉,然后几条触手一起把水蚤捉住送到口中进入到消化腔中。
提问:食物进入水螅的消化腔中是怎样消化的?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哪里排出?
讲述:水螅捕捉的食物从口进入到消化腔中,在消化腔中消化食物,食物进入消化腔后,内胚层的腺细胞能分泌消化液,在消化腔内把食物消化成微粒。消化后的养料被内胚层细胞吸收,运送到身体各部分,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然从口排出体外。
组织学生观看水螅的有性生殖和出芽生殖的录像,向学生展示带有芽体的水螅活体,讲述:环境条件不好时,水螅的外胚层细胞形成卵细胞或精子进行有性生殖;环境条件好时,水螅通常会长出芽体,形成小水螅,小水螅长大后,脱离母体生活。
总结讲述:水螅的外胚层有刺细胞,刺细胞能放出刺丝和毒液,用于捕食和防御,外胚层的一些细胞可形成卵细胞或精子来进行水螅的有性生殖,还有一些细胞能伸缩舒张,使水螅的身体和触手的伸缩,利于水螅的运动和捕食;内胚层中有腺细胞分泌消化液来消化食物,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水螅的外胚层和内胚层有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
展示珊瑚、海葵、海蜇的图片,
讲述: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如:我们吃的海蜇皮就是一种大型的食用水母,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也可入药。再如:珊瑚虫的骨骼除了可以制成装饰品外,古珊瑚和现代珊瑚礁可以形成储油层,对开采石油有重要作用。珊瑚岛还可供生物居住,岛上鸟的粪便可作肥料,我国南沙、西沙群岛多数为珊瑚岛。
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有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生动物,现在就来比较一下草履虫和水螅的异同,可以从形态结构、生理方面提示、启发学生回答。
最后总结说明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都比原生动物复杂而高等。 讲述:构成腔肠动物的两个胚层,细胞已经出现分化,外胚层主要有保护、感觉和生殖的功能,而内胚层主要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因此,两胚层的产生,使细胞开始有了形态、结构的分化,功能上也有了分工。可以说腔肠动物是真正的多细胞动物,比原生动物高等,但是在多细胞动物中,腔肠动物又是低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