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生物 -> 初二下学期 -> 第七部分 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第二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9 8:31:34阅读:nyq
字号:|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并归纳总结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3.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生物学地位。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参观、访谈、查资料等,培养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培养学生利用获得的资料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比对生命起源不同观点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生命观的教育,自觉抵制非科学的观点;

  2.通过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动、植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难点

  1.生命的起源;

  2.人类的出现。

  课时安排

  本节参考课时为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原始地球状况;

  2.F.Redi实验;

  3.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

  4.各类群植物的代表植物;

  5.各类群动物的代表动物。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提出问题:地球上现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吗?如果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

  这些问题是这一章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讨论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曾有一个学说,称为“特创论”,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物,地球上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而且生物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我们是否能接受这一观点。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创造的?

  如果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

  (-)生命的起源

  1.人类对生命的起源的早期认识:

  古代的人们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而来。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白石生羊等。

  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推翻这一观点?请设计一个实验。

  17世纪意大利医生雷地第一次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蛆(见下图),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雷地的实验严谨而且有说服力,说明较大的动物不能自然发生。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做了一个最令人信服却十分简单的“鹅颈瓶实验”。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以无阻挡地进入。巴斯德将瓶中的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没有出现微生物。若打断曲颈管,一段时间后,瓶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巴斯德的实验彻底推翻了生物可以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

  如果生物不能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天外来客?

  地球之外确实发现有有机物,也有可能有生命存在,但还没有证据能证明生命来自天外。即使来自天外,天外的生命又是怎样形成的?

  2.人类对生命的起源的现代认识:

  经过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现代科学家认为:在今天的地球条件下,生命不可能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形成,但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自然条件与现在不同,那时的地球具备形成最简单生命的条件。

  投影片:原始地球状况。

  根据研究认为原始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这时的地球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无氧气,也无臭氧层。

  提问:在这种环境下,会不会有生命存在?

  在这种条件下,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可以直接作用于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经过长期的作用,原始大气中的一些气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以后,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成雨降落到地面上,汇集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的有机物也随着降雨汇集到原始海洋中。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原始海洋状况:含有有机物,营养丰富;有一定温度;没有多少盐分、矿物质(矿物质是长期冲刷岩石由江河带来的),所以有人称原始海洋是一锅营养丰富的热汤。

  在原始海洋中,有机物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其中的一些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所以现代科学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由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有机物演变为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以上认识,有些已经在实验室中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实验获得了一定的证据,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假说阶段,需要进一步验证。但是以上对生命起源的认识为现在的大部分人所接受。

  原始生命是简单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

  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对不同类群的生物进化比较,对比不同类群的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活习性,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点。一般说来,亲缘关系近的生物类群,相同的特点较多,反之较少。根据分析比较,找出不同类群生物的关系和进化发展的顺序。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对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中的不同类群分析比较,认识它们的进化历程。

  1.植物进化的历程:

  提供各类群植物代表植物的挂图或投影片,组织学生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比较分析,哪类生物结构简单,比较低等,哪类生物比较复杂,较为高等,最后总结植物进化的历程。

  提问:植物进化的历程可以反映生物进化的什么趋势?

  从生活环境看,进化的历程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结构分析看,是从简单到复杂;植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向高等发展。

  2.动物进化的历程:

  科学家使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动物进化的过程。

  提供各类群动物代表动物的挂图或投影片,比较各类动物的特点,并归纳动物进化的历程以及进化的趋势。

  3.生物进化的趋势:

  根据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人类属于动物类群。人类是如何形成的?

  (三)人类的出现

  了解人类的起源首先要了解人类与哪一类动物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学生讨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哪一类?说明理由。

  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

  学生讨论: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小结: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

  本节课小结并提出问题:(1)以上我们所讨论的动物(包括人类)的进化历程和植物的进化历程,是在与现代生物特征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获得的。是不是有证据证明这一进化历程?是不是有证据证明生物进化的规律?如果没有有力的证据,以上的解释就不能成立。(2)如果生物界的发展存在这种进化的历程,是什么因素决定着生物的进化?也就是说,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讨论。

  板书设计

第二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重点

  动、植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难点

  1、生命的起源

  2、人类的起源

  重点难点分析

  1、动、植物进化的历程是这一节的重点。教材在前面几部分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勾勒出进化历程的大致轮廓及总的进化趋势:从原始生命入手,在讲清原始生命分化出原始的藻类和单细胞动物以后,分别介绍了植物和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简明扼要的概括出动植物各大类群的起源,最终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有水生到陆生这样一个基本观点。

  2、关于生命的起源,因为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还不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基础,教材就没有详细介绍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而是通过对原始大气、原始海洋以及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原始生命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于原始海洋中的。

  3、关于人类的起源,学生大多数会有一点这方面的知识,但往往也会有“人是猴变来的”这一类幼稚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学生形成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观点,并破除对生命的一些带迷信色彩的神秘感呢?这也是这节教学要突破的难点。

  总之,这节课所涉及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人类进化的几个方面都存在许多未解决、未定论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人类对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发展的过程来说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人是有一个过程。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手段的提高,人类最终会揭开这一自然之谜。

  课时安排

  本节课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从高山到平原,从沙漠到草原,从赤道到极地,从天空到湖海,几乎到处都有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生物,使他们把地球装点的瑰丽多姿、生机勃勃。地球历史上已灭绝的生物除外,目前世界上仍生活着10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10多万种微生物。总之,记录在案的约200万种,还有许多为定名的,估计约1000万种,甚至更多。

  但是大约在40多亿年前,地球刚刚诞生不久,原始地球熔融岩浆横流,没有飞禽走兽,没有茂林嘉卉,就连原始的生命也不见踪影。那么,生命从何而来?生命出现在地球上以后,又是怎样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呢?

  新课:一、生命的起源

  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我们不妨来看看哪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

  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

  1、神创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创造的?

  2、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早期认识:古代的人们认为:生命可以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而来。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白石生羊等。

  介绍17世纪意大利一声雷地第一次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图)

  介绍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

  3、人类对生命起源的现代认识:介绍原始地球的状况,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

  现代科学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由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有机物演变为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组织学生对以上资料进行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

  小结:进化论观点有些已经在实验室中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实验获得了一定证据,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假说阶段,需要进一步验证。但是它对生命起源的认识为现在的大部分人所接受。

  原始生命是简单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现代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历程进化来的。在进化的早期,由于营养方式的差异,原始生命的一部分进化为具有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植物界和动物界。

  提供各类群植物和动物的代表植物和动物的投影片或挂图,分组在再现旧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和生活习性进行比较、讨论,哪类生物结构简单,比较低等;哪类生物结构复杂,比较高等,最后分别总结出动、植物进化的历程。

  事先准备用投影片制成的进化树示意图,只有树没有代表动物,请各组同学按照讨论的结果将代表动物或植物贴在投影片相应的位置上,并到前面展示说明。

  总结生物进化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三、人类的出现

  介绍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和传说。

  到了18世纪对于人在动物界中所处的地位问题,人们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著名的瑞典自然科学家卡尔•林奈,把动物界分成哺乳纲、鸟纲、爬行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他把人归入哺乳纲灵长目,并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级的动物。林奈的工作对正确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提出问题: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哪一类?

  讨论说明理由,配合人与类人猿在形态结构等方面比较的图片,说明人与类人猿是近亲。提出问题: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这些不同的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讨论、小结: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

  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住家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形成现代的类人猿。

  本节课小结:以上讨论的生物进化的历程是在与现代生物特征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获得的,是不是有证据证明这一进化历程?是不是有证据证明生物进化的规律?如果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存在这样的历程,那么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我们下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并归纳总结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3.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生物学地位。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参观、访谈、查资料等,培养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培养学生利用获得的资料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比对生命起源不同观点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生命观的教育,自觉抵制非科学的观点;

  2.通过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动、植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难点

  1.生命的起源;

  2.人类的出现。

  课时安排

  本节参考课时为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等问题一直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前一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我们请这些同学将他们学习所得及体会和大家分享。

  新课:

  一、生命的起源

  第一小组将找到的资料进行展示并组织同学分析,并将他们的观点向全班同学陈述。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第二小组向大家描述他们参观自然博物馆经过以及收获,发给其他组自制的“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开展拼图游戏比赛,赛后明确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及其进化规律。

  三、人类的出现

  第三小组根据获得的资料,讲述人的由来,结合新观点、新发现。

  第四小组展示人与类人猿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行为的比较,通过比较讲解认识人和类人猿的亲缘关系。

  教师总结:关于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及人类的出现等有很多问题还处在假说和研究过程之中,由以上同学们的介绍可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手段的提高,人类最终会揭开这一自然之谜。希望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同学,在不久的将来参与这方面工作,为揭开这些自然之谜尽一份力量。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