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磁波
设计思路:
通过水波事例让我们初步认识电磁波的存在和产生,并且通过实验给以验证,然后通俗地讲到了波长、频率和波长的概念及其关系,并着重讲解电磁波的特点与应用.电磁波的物质性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别的媒介.
一、电磁波的产生
实验:电磁波的存在让电池的负极与一根锉良好接触,正极连接一根导线,拿着导线头,让它们与锉接触,并在锉面上滑动.
提问:
为什么附近工作的收音机会发出“喀喀”声?
当导体或电路中的某处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该处就会产生一种电磁振荡,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各种振动与波的关系
振动源 |
波的形成 |
|
水 波 |
木杆的上下振动 |
通过水使振动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
声 波 |
发音体的往复振动 |
通过空气振动向外传播形成声波 |
电磁波 |
导体中有方向、大小变化很快的电流 |
通过电磁波向外传播 |
二、电磁波的特点
电磁波的特点
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只能通过它表现出来的现象而体会到它的存在,例如通过收音或电视机来接收相应的电磁波信号,从而知道这种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与水波声波的区别
声波、水波是必须要有传播介质的,例如声波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却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的传播却不需要别的媒介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这是电磁波与声波重大区别之一.
三、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
波的基本知识
波相邻两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表示波的波长.
电磁波和水波、声波都具有波的性质,即都有波长、频率和波速,且满足:v=λf 电磁波的波长、频率与波速
(1)电磁波的频率由导体内每秒电流方向变化的次数决定.对电磁波同样有:v=λf
(2)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即在真空中是3×105m/s.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如图:
频率低,波长较长 频率高,波长较短
四、无线电波的划分及主要应用
无线电通信所用的电磁波叫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接波长/频率分为几个波段,各波段的名称和主要用途有:
波 段 |
波 长 |
频 率 |
主 要 用 途 |
长 波 |
3×104~3×103米 |
10~102千赫 |
超远程通信 |
中 波 |
3×103~2×102米 |
102~1.5×103千赫 |
无线电广播 电报 |
中短波 |
2×102~50米 |
1.5×103~6×103千赫 |
|
短 波 |
50~10米 |
6~30兆赫 |
|
微 波 |
10米-1毫米 |
30-3×105兆赫 |
电视、宇航通信 |
复习已经学习过的有关声学的知识、启发引导
启发提问:
飞机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可能用电线,那么是怎样进行联系的呢?
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我们又是怎样接收到信号的呢?
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
演示实验:
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使同学们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②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结论:
波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现象
电磁波定义:
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电磁波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
实验并提问:
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小结:
间接观察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借助小磁针可以间接地研究磁场).
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结合小木棍振动时产生水波的演示实验说明:
①波峰与波谷的概念;
②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水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简称赫.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和兆赫.
③波长与波速的概念;
④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波速=波长×频率
电磁波特点:
电磁波在空间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空气中和在真空中近似.
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所以在我们周围空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按照课本上的图表,介绍无线电通信所用的电磁波(也叫无线电波)的几个波段.
想想议议:
打开半导体收音机,调到一个没有电台的地方,使收音机收不到电台的广播.然后开大音量,让收音机靠近220伏特的交流电线,从收音机会听到“杂音”.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