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第四节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重点: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提问:哪位同学来简单回忆一下关于香港和澳门两地的历史?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说明(香港和澳门两地顺利回归的"一国两制"政策首先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导入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关于"一国两制"构想,教师重点分析以下问题:A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实现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民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赢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一个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方案)。B中国共产党对统一后的台湾的基本政策(学生分析教师投影出示的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七)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的,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八)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 科学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概念。"一国两制"是指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实行具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制度。)
二、香港、澳门回归
应讲清以下几点:一是中英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揭开了两国关于香港前途问题谈判的序幕。后边的楷体字是关于中英两年多谈判的曲折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决心。颂扬邓小平非凡的胆略和睿智,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是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详细说明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方针得到英国赞同并成为中英谈判的基础。
三是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可带领学生阅读有关这一方针政策的楷体字。联合声明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在北京签署了两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告四百多年来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得以解决。
四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重大意义。教师可指导学生看《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大会》图,并引导学生分析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强大和"一国两制"方针正确。中英交接仪式的楷体字内容可通过教师生动讲述交代给学生,或请学生回忆描述电视新闻中的场景,也可以选播记载这一盛况的录像资料,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可按教材内容讲授。
三、海峡两岸的交流
应指明以下几点:一是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下,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消除隔阂、促进海峡两岸了解交流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二是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已经打破。三是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制?quot;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这是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破坏和平统一的基础的。
小结
提出下列问题:"一国两制"理论最先提出是为了解决港澳问题吗?它提出的过程是怎样的?有哪些具体含义?又有什么伟大意义?然后指导学生讨论,最后由教师概括总结。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2.叶剑英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谈话
3.邓小平提出"一国两?quot;构想
二、香港、澳门回归
1.中英为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
2."一国两制"和平收回香港的方针
3.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4.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5.香港、澳门的回归及重大意义
三、海峡两岸的交流
1.党和政府积极促进海峡两岸局势的和缓
2.两岸交流日益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