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例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民族资本受到保护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拥护中国共产党
B.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C.中国革命性质所决定的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为分析式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原因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民族资本受到保护”。要想从四个选项中选择出正确的答案,我们必须准确理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和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国的国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所以它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同盟军,因此,中国共产党自然要保民族资本护民族资本,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而选项A民族资产阶级拥护中国共产党则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永久的。选项C中国革命的性质只能说明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而不能说明民族资本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保护。选项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则完全与此题无关。
例2 云南省昆明近郊某农民分得田地三亩六分,这一史实最早应该发生于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初期
答案:D
例题分析:本题为判断式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的判断推理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是“云南省昆明近郊”。要想从四个选项中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必须知道我们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或土地改革是在我们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以后。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在云南建立的根据地的时间和相对位置。在相关的四个选项中,选项A是错误答案,因为在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没有在云南地区建立过革命根据地,选项B是错误答案,因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云南属于国民党统治的所谓“大后方”,我们党在当时的环境下(国共第二次合作)不可能在云南地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且我们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也不是政策。选项C人民解放战争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从北往南依次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北南两岸地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时,云南地区还未解放,更不可能在云南地区进行土地革命或土地改革。所以只有答案D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
例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
土改的总路线总政策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以上材料均引自梁寒冰、魏宏远主编《中国现代史大事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是什么时期的土地革命政策?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政策的实施,在当时各起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是什么时间颁布的政策?
(4)材料三的政策同以往的土地政策有何不同,这种不同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材料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政策,材料二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政策。
(2)材料一的土地革命政策,使土地革命顺利进行,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前,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一个可靠的保证。
(3)材料三是1950年颁布的政策。
(4)材料三的政策同以往的政策有所不同,以往是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这次是采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这种政策在当时有利于减少土地革命运动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例题分析:
本题属于材料综合题。此题第一问是通过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和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判断出两个材料所处的不同时期。材料一的土地路线内容中有对富农的“限制”,对地主阶级的“消灭”,明显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路线。因为这种“限制”和“消灭”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土地路线。第二问是在掌握了土地路线“时期”的基础上,应用掌握的历史知识来回答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政策的不同作用。第三问同第一问看似相同,都是判断时间的,但问的更加具体了,不是“时期”,而是“时间”。第四问是分析解放后的政策同以往政策的不同,并要分析出不同的作用。这类试题就是考查重点内容的历史知识的试题,只有对知识全面掌握,才能回答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