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物理 -> 初二下学期 -> 第十三章 简单机械

第三节 滑轮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5 10:02:59阅读:nyq
字号:|


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选题目的:教会学生根据滑轮组的绕线判断滑轮组的吃力段数.

  分析 判断使用滑轮组时所用的力F的大小,关键是看几段绳子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即有几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不能根据动滑轮的个数来判断省力的大小,也不能根据滑轮的总数来判断省力的大小.①在图A中,有三段绳子拉着物体, ,②在图B中,有

  四段绳子拉着物体 ,③在图C中,有五段绳子拉着物体,

  答案

 

  2 如图所示 ,重物 N,要使装置平衡,需要多大的拉力?

   选题目的:教会学生解滑轮与杠杆知识相结合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题能力.

  分析这个装置是由滑轮和杠杆构成的机械组合,这里关键是确定滑轮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在这图中可以看到杠杆A端所受拉力通过滑轮是由两段绳子所承担的,因此该滑轮应是动滑轮,然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求出.

  解题已知: 牛顿

  求:F

  解:根据:

  

  

  由于动滑轮省一半力.

  

  答:为使装置平衡需要50N的拉力.

  例3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在绳的端点A的作用力 N,重物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为多大?将重物移动的距离为 米,绳端A移动的距离为多少?不计滑轮本身的质量以及轴与轮间的摩擦?

  选题目的:教会学生灵活应用滑轮组的知识解题,加深对定、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理解.

  分析 由图中可见对于滑轮组,右测为定滑轮,左侧直接拉物体的是动滑轮,与此动滑轮连接的绳子段数有三段,每段绳子的拉力是F,所以动滑轮拉物体力 .对被拉物体再进行受力分析可知,重物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滑轮组对它的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又由

  于重物沿水平面匀速运动,因此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所以,滑轮对重物的作用力大小等于重物所受地面对它的摩擦力.

  将重物技动1 ,与动滑轮连接的三段绳子的端点都应当移动1 ,所以绳端A移动的距离应为3

  解题 已知:

  求:

  解:动滑轮拉物体的力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N

  

  答案 N、

  一条绳子最多能承受1000N的拉力.请设计一个滑轮组,用这条绳子吊起3300牛的重物,画出滑轮组安装示意图.(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选题目的:教会学生根据要求设计滑轮组,并提高作图能力.

  分析与解答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首先要计算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即 .注意 取整数,若计算出 是小数,都采用“入”的办法.例如:本题中的 ,则 应取4,不能按四舍五入去处理.然后,根据 的数值及所需的拉力方向去确定动滑轮与定滑轮个数及绕线方法.如果不要求改变用力方向,则只需要用一个定滑轮,绕线如图13-3-3(甲);如果要改变用力方向,则需要两个定滑轮,绕线如图13-3-3乙).

  

  例5 用图13-3-4中所示的滑轮阻,将陷在泥地中的汽车拉出.若拉力F900N,当匀速拉绳前进3M时,汽车受到泥地的阻力是多大?汽车前进了多少M?(不计机械自身摩擦)

  选题目的:教会学生灵活地根据滑轮组的使用情况计算动力与阻力的关系,学会选取合适地研究对象来分析.

  已知:  :

  分析:滑轮组水平放置与竖直放置时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阻力的表现形式,滑轮组竖直放置时,阻力表现为物体与动滑轮总重;而水平放置时,阻力体现为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动力与阻力的关系可写成: ,绳端移动距离 和物体移动距离 的关系是:

  解:由公式 变形得

  据13-3-4可知

    

  由公式 变形可得

  答:汽车受到泥地的阻力是2700N,汽车前进了1M

  如图所示,不计滑轮重力及摩擦,当绳子在恒力F的作用下以2 的速度匀速向下运动时,重物G的速度为(    ).

  Al      B2

  C4      D8

  选题目的: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分析 由于绳的自由端,动滑轮及重物C同时运动,因此求速度的问题就转化为求解各物体的移动距离的问题.

  从图中可知,滑轮A是定滑轮,在相等时间内,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滑轮B的转轴移动的距离相等,即 、滑轮B为动滑轮,在相等时间内,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滑轮的轴移动的二倍.即 ,由此可知 ,即物体移动的速度是恒力F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的2倍,物体速度为4

  答案  C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