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怀疑与学问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任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通信研究员和院士。解放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又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委员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
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以后把他和别人研讨古史的论述,编为《古史辨》,在史学界有广泛的影响。他还编辑了《辨伪丛刊》和《崔东壁遗书》。解放后编《中国历史地图》。他的著作出版的有《秦汉方士与儒生》、《顾颉刚通论集》等,已刊及未刊的论著,正在汇编为《顾颉刚文集》,其中考辨古史的文章已编著为《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论述的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顾先生幼年见到的书多。所以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他所读的“四书”,经文和注文上有许多批抹。约在十一岁时,他初读《纲鉴易知录》,对历史系统有了明白的认识以后,便自立义法,加上许多圈点和批评。他最厌恶《纲目》的势利,例如张良和荆柯同样谋刺秦始皇,都没有成功;但张良为“韩人张良”,荆柯便成为“盗”。他推想其原因,只因为荆柯的主人燕太子丹是被斩首的,而张良的主人刘邦乃是做皇帝的。对于这种不公平的记载,他非常痛恨,想用他自己的意见把它改掉。顾先生读书总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抹在书上,书端上写不下了,便记入笔记本里,以至于对自然科学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戴震轶事一则《打破砂锅问到底》
塾师正在教授《大学章句》,他振振有词地说:“这一章叫《经》,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以下的十章叫《传》,是曾子的见解,由曾子的学生执笔写出来的……”
塾师谈兴正浓,不料戴震站起来发问了:
“先生,您怎么知道这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讲述的?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由他的弟子记录的?”
塾师答道:“朱老夫子——朱熹的注释上这么说的。”
“那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戴震又问。
“宋朝人呀!”塾师随口便答。
“孔子、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呢?”
“周朝人。”
“周朝与宋朝相隔多少时间?”
“大约2000来年吧!”
“既然如此,那朱熹怎么知道2000年以前的事情呢?”
塾师无言以对了,连声夸奖说:“这孩子真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