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杜鹃枝上杜鹃啼
杜鹃
郭沫若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1936年春
周瘦鹃简介
周瘦鹃是全国闻名的园艺专家,盆景艺术的造诣极深。他的盆梅尤为卓绝,枯干虬枝、瘦鹤独舞,放置案头清供,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周瘦鹃的小品文就象他的盆梅一样,是一种小摆设。它是一种点缀闲适的散文,属于供人饭后茶余消遣的软性文学。
周瘦鹃早在二十年代就蜚声海上文坛,编过报刊,写过小说,又搞过翻译,是我国较早介绍西方进步文学的作家。"九·一八"以后,周瘦鹃感慨国事日非,文笔不济于世,乃投笔毁砚,在苏州建筑了"紫罗兰庵",以陶渊明、林和靖自况,经年陶醉于花木水石之间。解放后,在新时代的感召下,他出栗里、下孤山,青春焕发,兴会淋漓。重提妙笔,写诗撰文,反映了一个旧文化人枯木逢春的心绪,从一个侧面讴歌了社会主义的新生活。这时所作的小品文,都被收在花前琐记》、《花前续记》、《行云集》等集子中,深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十年内乱中,周瘦鹃于一九六八年含恨弃世。最近,金陵书画社在他的遗著中,编选了两本小品文集子,一是《花木丛中》,一是《苏州游踪》。
顾名思义,《花木丛中》收录了有关花草瓜果的知识小品,以及有关花木栽培、盆景堆制的文章。《苏州游踪》则是搜罗了有关苏州的名胜古迹、民风习俗、人物佚闻的小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集中都有好几篇书简体小品,记叙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作者的亲切教诲。反映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
周瘦鹃的小品文写得清新婉约,情趣横生。在五四以后大量涌现的小品创作中,是独具风貌的。他将知识、现景和情感融合一起,娓娓而谈。其中引经据典,多而不繁;嵌诗插词,恰到好处。早先,周瘦鹃的小品犹如一条小溪,在绿荫覆盖下静静地流淌,反映不出大千世界的光影,而只留存着个人生活的情趣。但从解放后十七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正在努力写出时代的脉搏、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作者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但总而言之,周瘦鹃的小品文,格局不大,笔调不高。因此,我总把他的小品文比作清秀古雅的盆梅,仅能作案头清供而已。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泱泱大国,既要有合抱的苍松古柏,盛开的牡丹芍药,而在花丛之一角,放几盆古雅的盆梅自然也是必要的。
《花木丛中》、《苏州游踪》筹划出版之际,周瘦鹃的生前友好纷纷为它们劳碌,或撰写前言,或设计封面,或题签插图。如今附丽集中,蔚然可观。手持一册,可乐而忘倦。
(《花木丛中》,周瘦鹃著,金陵书画社一九八一年四月第一版,0.98元。《苏州游踪》,金陵书画社一九八一年四月第一版,0.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