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语文 -> 初一下学期 -> 第二单元

8 梅岭三章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7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同志在最艰难、最困苦、“虑不得脱”的生死关头写的这组绝命诗,以其崇高思想、炽热激情和从容不迫的气度。证明郭沫若的赞誉并不为过。诗中所体现出的为信仰而献身的从容与豪迈令人仰之弥高。

  二、比喻和借代的运用

  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比喻一般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和借喻。诗歌中多用借喻,不出现本体、比喻词,直接用喻体称说。文中使用借喻的有两处。

  ①血雨腥风应有涯。②人间遍种自由花。

  “血雨腥风”借喻战争,形象地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反映诗人厌恶战争的思想感情。“自由花”是一种虚拟的花名,用来喻指幸幅美好的生活,表达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借代是用与事物有一定关系的名称来替代该事物的修辞方法。本文中有两处:

  ①旌旗十万斩阎罗。②南国烽烟正十年。

  “旌旗”是旗帜的通称。部队都有作标志的旗帜,这里用标志部队的“旌旗”借指部队。“烽烟”原来是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烟火,烽烟一起,表示要有战事。文中用“烽烟”借指战争。

  使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生动性。“血雨腥风”把读者带进战火之中,仿佛已经嗅到了战争残杀生灵的血腥味;“自由花”,虽属虚拟,但在读者的眼前展现出鲜花烂漫、和平温馨的自由天地;“旌旗十万”,使读者看到军旗猎猎,大军浩荡的阵势;“南国烽烟”再现出战烟迷漫、昏天黑地的战争氛围。

  三、语言特色

  这三首七绝,格律是固有的,意境是崭新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

  在语言上,发挥诗重想象和幻想的特点,赋予旧诗新鲜的含义,这种语言上“旧瓶装新酒”的方式使诗意更为新奇、生动。例如,表达“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思想用了“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几种说法,较之直接表述,有以下好处:

  1.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的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

  2.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恨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

  3.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土英魂共斩阎罗的哀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更深一层)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四、进行比较阅读

  旧体诗的写作可模仿前人诗意,推陈出新,可将李清照的《乌江》、陆游的《示儿》与本课诗作比较阅读,体会其中诗情的承继与变化。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