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三语文 -> 初三上学期 -> 第四单元

18 麦琪的礼物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8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思想主题

  本文写了一对年轻夫妇德拉和杰姆,为给对方赠送圣诞礼物而把各自最心爱的、最引以自豪的东西卖掉,结果换来的是对彼此没有用处的两件无用的礼物,通过这个心灵感应的故事,歌颂了朴实而纯真、艰难辛酸却相濡以沫的爱情。

  结构内容

  关于文章的结构,根据划分的不同依据,一般可能有多种结论。因此,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唯一性,更不要把时间花在一些起过渡、衔接、呼应作用的段落“归上归下”的问题,关键要做的是让学生明白哪些段讲了相同的什么内容,可以归在一块;哪些段是过渡、衔接、呼应段。第1、2、6段,写德拉因无钱给丈夫买礼物而痛苦。第3—5段,插叙德拉和杰姆虽然家境贫寒,但相亲相爱。第7—23段,写德拉卖掉头发,为杰姆买圣诞礼物。第24—44段,写德拉和杰姆互换礼物。第45段,篇末点题,盛赞在相互赠与中传递人间真爱。

  写作特点

  巧合无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既指事情由来之巧,又指作者选材构思之巧。就构思来说,一方面需要作者精心构造。有些人谈小说的写作体会忌讳谈“编”字,其实纵观上千年的小说发展史,仔细一分析,有多少不是“编”出来的呢?难道就有那么多“巧遇”、“巧合”、“偶合”吗?这里涉及到选什么材料,材料之间怎样组合的问题。一条原则:为所写中心而设“巧”,不要因“巧”失“道”。另一方面,“巧”要巧得自然、真实,“合”要合情致、哲理。为“巧”而巧,那叫矫情、造作,也就失去了自然、本分。真正的“巧”无斧凿之痕,顺理成章,又如车行道上,虽遇到了拐弯,但道路仍是平坦的。情之所至、理之所遇,就是巧合之处。先前是有金表却没有表链,有美发却没有漂亮的发梳;后来是德拉卖掉头发买了表链,杰姆卖掉金表买了发梳;结果是有了表链,金表却买了;有了发梳,美发却剪了。作者就是这样,让人在巧合中感受平凡而伟大的爱,让爱在巧合中得以升华。其实,看似巧,实际上却在情理之中。中国人过春节,亲朋好友要互赠礼品,以示情深意长;外国人过圣诞,夫妻之间要互赠礼品表示爱意。送礼品,中国人讲究礼轻情义重,外国人讲究“精致、珍奇而真正有价值”。现在,德拉只有“一块 八角七分钱”,自然“饥寒起盗心”,只好偷卖自己引以自豪的头发了,为丈夫买了能配上祖传金表的表链。杰姆,一个小职员,买不起精致的发梳,自然“急中生智”,只好“忍疼割爱”地卖掉祖传的金表,为妻子买了能配上她那漂亮头发的发梳。这样安排,虽然巧,但又不见巧,犹如身怀绝技之人,踏雪无痕。

  引而待发。本文层层设置悬念,犹如剑出鞘、弓上弦,引而待发,吸引读者,渴望着往下读。要买礼物,但没钱,文章第一段就牵住了读者。杰姆一进门,就死死地盯着德拉,这种表情,“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厌恶”,难道杰姆因为德拉剪了头发就不爱她了吗?读到这儿,读者会不禁发问。当德拉告知杰姆剪发是为了给他买礼物时,杰姆应该高兴,但他却还带着近乎白痴的神情。难道杰姆是个冷血动物,竟然对妻子的挚爱无动于衷?到此,作者并没有揭开谜底,而是让帆涨得更满,让水蓄得更足。及至德拉亮出了圣诞礼物,让杰姆拿出金表,作者仍没有拉开最后一道闸门,而是让杰姆“倒在小榻上,头枕着双手,微笑着”。直至情节结尾,作者才打开闸门,高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让水滚滚滔滔的决堤而出,而是在平静安详的氛围中,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平淡而出。悬念迭起,却不追求震撼效果,而是让它像爱一样悠长绵远。这是本文设置悬念的独到之处。

  导游体的叙述。一般小说,作者都是置于叙事之外的,而本文的作者似乎不甘寂寞,不时地要引导读者看看这儿、瞅瞅那儿,就像一位导游,到了一个景点,先将本团的游客招呼过来,然后再游说一番。如第三段“趁这家的女主人的悲伤逐渐的由第一级降到第二级的时候,让我们看一看她的家吧!”有时作者似乎又担心你不理解,便添油加醋。如在谈到“屋里两扇窗户中间有一面壁镜”时,接着写道,“读者也许见过房租八元钱的公寓里的壁镜”。有时作者似乎又在开展文学自我批评,如“啊!随后的两个钟头仿佛长了玫瑰色的翅膀似的飞掠过去了。请不要理会这种杂凑的比喻吧!”有时作者又像是一位说书艺人,故意卖个关子,如“麦琪带来了珍贵的礼物,但是其中没有那样东西。这句晦涩的话,下文将有说明”。不仅如此,整个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叙事时,不怕繁,也不厌其烦,但又不显啰唆、赘余,就像高水平导游的讲解。综观以上各个特点,姑且叫这种叙述方式为导游体叙述。

  明暗两条线索

  小说记叙的人物不多,但在行文时,作者并不平均用力,采用明暗线结合的写法。明线写德拉为杰姆筹备圣诞礼物、卖掉头发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细腻真切,动人心魄。暗线写杰姆为生活四处奔波,赢得了德拉的尊重和深厚真挚的爱。这一条暗线主要由德拉的心理活动和作者插科打诨式的插叙引出,含而不露,引而不发。这样,德拉和杰姆,一明一暗,时隐时现。随着情节的推进,两条线交相缠绕,这正与两个人彼此心有灵犀的情感基调相对应,情节安排可谓天衣无缝。最后,两条线在互赠礼物的高潮中融合,犹如两股涓流,又如两颗火花,汇集、碰撞,虽然带着些许缺憾,带着些许无奈,却淌着甜蜜的泪水,涨着真爱的风帆。这种结构安排,并不在于它采用了交替演进的双线,而在于人物的活动和人物的心灵感应在双线中同涨消、承一脉。

  本文教学三不宜

  这篇文章无论从字词上还是内容理解上都不难,再加上本文强调的是巧合和悬念,所以一不宜提前作预习。预习就很容易解开悬念和巧合,待课上再读时,就会冲淡悬念和巧合带来的特定的情感氛围,再加上预习是个体行为,缺乏集体聆听时的整体氛围,也会减弱感染力。二不宜是课上的第一遍读不宜默读和散读。默读缺少声音的磁性所带来的吸引力,散读时个体容易受到周围杂乱音的干扰。三不宜生拉硬拽,偏离爱情小说的主调,弄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大批判。

  课文教学三点建议

  三点建议。第一,第一遍读由教师范读,或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个读,有配乐更好。读时要求声情并茂,符合人物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理,同时要求教室的环境安静。第二,分四步走:复述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脉络——与《我的叔叔于勒》展开比较教学,以解决本文难点。第三,由本文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人性美,并用巧合和悬念的技巧,以小小说的形式再现出来。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