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三语文 -> 初三下学期 -> 第四单元

20 泰坦尼克号(节选)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29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泰坦尼克号(节选)》

  一、作者简介

  詹姆斯·卡梅伦(James Cameron)(1954~),著名电影导演,剧作家。他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导演之一,曾经两度创造电影投资的最高纪录,拍摄过一部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平了一部影片获得奥斯卡奖数目的纪录,并且每一部影片都为以后的电影树立了技术的标杆。

  1954年,卡梅伦出生在加拿大奥兰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其父是一个电气工程师,而母亲是一个艺术家,少年时的卡梅伦就具有非凡的工程才能和组织能力,在艺术方面,他曾和母亲学习过多年的绘画,并且曾在家乡举办过画展,他很小就开始写科幻小说,中学毕业以后,卡梅伦被一所大学的物理系录取,他很快就对大学的课程感到失望,跑出校园闯荡社会。1981年,卡梅伦的第一部导演作品问世。1984年,推出了他第一部自编自导的影片《终结者》,赢得了影迷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此后又相继有以下作品问世:1986年《异形》,1989年《深渊》,1991年《终结者2》,1994年《真实的谎言》。1997年他导演的《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更是获得了14个奥斯卡奖的提名并获得了其中的11个,影片保持了卡梅伦的一贯水准——比例精当,叙事熟练,情节抓人,而且特技制作出神入化。两个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感动了无数人。

  二、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梗概

  1912年4月15日,载着1316号乘客和891名船员的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在北大西洋两英里半的海底被发现。美国探险家洛维特亲自潜入海底在船舱的墙壁上看见了一幅画,洛维持的发现立刻引起了一位老妇人的注意。已经是102岁高龄的罗斯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在潜水舱里,罗斯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

  1912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斯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一道上船,另一边,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靠在码头上的一场赌博赢到了船票。罗斯早就看出卡尔是个十足的势利小人,从心底里不愿嫁给他,甚至打算投海自尽。关键时刻,杰克一把抱住了少女罗斯,两个年轻人由此相识。

  为排解少女心中的忧愁,杰克带罗斯不断发现生活的快乐之处。很快,美丽活泼的罗斯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了,罗斯戴上卡尔送她的项链,让杰克为她画像,以此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就在这时,“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

  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上一片混乱,在危急之中,人类本性中的善良与丑恶、高贵与卑劣更加分明。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罗斯,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老态龙钟的罗斯讲完这段哀恸天地的爱情之后,把那串价值连城的珠宝沉入海底,让它陪着杰克和这段爱情长眠海底。

  造价2亿多美元的《泰坦尼克号》是当时成本最为昂贵的影片,更是一件展示当代电脑发展工艺水平的杰作,豪华的客轮和壮观的场面无不体现着卡梅隆的雄心勃勃。该片在全球的票房收入为18亿3540万美元,其中北美地区收入为6亿美元,位居全球及北美地区历史最卖座片的第一名,其纪录迄今仍无影片能超越。该片获199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效、最佳摄影等11项大奖。

  三、泰坦尼克事件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世纪初……

  皇家邮船泰坦尼克号是它那个黄金年代中最后的宏伟幻梦,它是那个充斥着繁华、浮躁、礼数的时代中最伟大的成就。然而当时却没有人意识到整个世界即将发生的巨大变化。1901年无线电的发明,1903年莱特兄弟首次试飞成功……一切关于阶级、品行、性别的旧思想、旧观念即将被打破。如果说泰坦尼克号的诞生标志着那个时代的顶峰,那么也许它的沉没为这出古老的戏剧拉上了帷幕,同时也正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当时,竞争日趋激烈的远洋轮船业在船舶的设计、规模和速度上都有着很大的进步。作为业界领头人之一,白星航运公司决定把精力集中在规模和豪华程度上,而不仅仅是速度。1907年,白星航运的运营主管布鲁斯.伊斯梅与Harland&Wolff制船公司的合伙人LordJamesPirrie计划建造3艘豪华轮船,以此为业界设立一套关于舒适、豪华和安全方面的新标准。前两艘被分别命名为奥林匹克和泰坦尼克,伊斯梅选择泰坦尼克作为轮船的名字是为了表示它的无比巨大和无穷力量。

  仅设计这两艘轮船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1908年12月奥林匹克号开始建造,紧随其后1909年三月泰坦尼克号也告动工。Harland&Wolff制船公司为容纳这两项巨大的工程不得不重建位于贝尔法斯特的船厂;与此同时,为了让巨轮能在港口停靠,白星航运公司也只好加长座落在纽约的码头。在泰坦尼克号船体建造的两年中,传媒屡次将该船的宏伟程度广为宣传,这实际上使泰坦尼克号在下水远航前就成了当代传奇。1911年5月钢铁船身的“下水”仪式更是盛况空前,众多观众蜂拥而至,入场券的收入被捐给了当地的一家儿童医院。

  紧接着泰坦尼克号开始被“全副武装”,也就是船内设施和系统的建设,以及复杂的木工和精细的装修。随着首航日期的逼近,业已完工的奥林匹克号却因一次撞船事故需要大规模的维修;按期完成泰坦尼克号本来已经十分紧张,这样一来Harland&Wolff制船公司的工作负担就更重了。结果,泰坦尼克号的首航日期不得不从1912年3月20号推迟到4月10号。

  泰坦尼克号船体长达883英尺(270米),宽92英尺(28米),重达46,328吨。从龙骨到船桥高104英尺(31.7米),尽管其中有35英尺在吃水线下,它水面以上的高度仍能超过当时大都市中的任何建筑物。在设计时泰坦尼克号只有3个烟囱,可为了增加船身庞大和力量的表现力,以及适应众多厨房的排烟需要,设计者又为它加上了几乎没什么作用的第四个烟囱。总而言之,泰坦尼克号是当时由人类建造的最大的移动物体。

  除此之外,泰坦尼克号先进的安全技术也着实让人惊异不已。它有着一英寸钢板构成的双层船壁,一整套由16个防水舱构成的系统,该系统由多扇巨门隔离,并可以随时通过一个电钮或是水传感器触发。从此,报界开始称之为“不可沉没”的轮船。

  泰坦尼克号的内部设施是当时最豪华先进的:配备给每个房间的电灯和取暖设备,层次间的直达电梯,一个游泳池,一个土尔其浴室,健身房,大厅以及可以同最高档酒店客房相媲美的头等舱。为适应来自不同地区乘客的口味,泰坦尼克号还为他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餐厅和咖啡厅;除此之外,它还有由一流音乐家组成的两个(通常是一个)乐团,其中有很多是从其它航船中跳槽而来。在泰坦尼克号上有两个图书馆,分别为头等舱和二等舱服务。连三等舱的舱房都比某些小轮船头等舱的舱房豪华,舱内的一些设施对于泰坦尼克号的移民乘客更是闻所未闻。泰坦尼克号在原始设计时要求有32艘救生艇,然而,白星的管理人员认为这样会让甲板显得拥挤,于是把救生艇的数目降到20,只能容纳1178人,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决定所带来的后果。

  泰坦尼克号的首航诱来无数“风流人物”:英国贵族,美国企业家,纽约和费城的各界名流。同时,它也吸引了许多贫穷的移民,企盼着能在美国或加拿大开始新的生活。

  1912年4月10号星期三的中午,巨轮的旅程终于在南安普顿开始。日落前,泰坦尼克号在法国Cherbourg逗留,更多的旅客在那里登船。当天晚上它开到爱尔兰的昆士顿,第二天下午1点30分驶入大西洋。

  纵使是经过大风大浪的旅客也不禁为这艘巨轮所折服。泰坦尼克号太大了,他们根本感觉不到船正在航行。巨大强劲的引擎不会象其它轮船一样发出恼人的颤动或是无法忍受的噪音。它以22节的速度平稳舒适地行驶,虽然不是这条航线上最快的,但绝对是前五名。

  天气晴朗,视野开阔,水温大约是55华氏度,1912年冬天的温驯显得很不寻常。大量的冰块从冰山上脱落,坠入大海。泰坦尼克号配备了新式的无线电电报系统,两名操作员昼夜不停的在无线电室值班。4月14号星期四,海上航程的第五天,泰坦尼克号接到了五次不同的冰山警告,但船长却不以为然。轮船还是以22节高速行驶,航线运营经理布鲁斯.伊斯梅居然提出缩短一天到达纽约的建议。

  4月14号晚上,无线电操作员菲利普斯正忙着为一位饶舌的乘客发报到CapeRace,Newfoundland。这时他收到了当晚的第六次冰山警告,但由于没有意识到泰坦尼克号与警告地点有多近,他只是把报文随手放在了肘边的纸镇下。而史密斯船长或是船桥附近的其他船员再也没有机会看到这张报文了。

  这个夜晚罕见的晴朗黑暗,虽然没有月光,但满天的星斗却发出黯淡的荧光。有些星星十分明亮,以至于有一位船员把木星(当时刚升出地平线)误认为另一艘轮船的灯光。此时的海面也是异常的平静,很多幸存者回忆说:“象玻璃镜面一样”。没有波浪要辨识冰山更加困难,因为这样的情况下有海水经过冰山边缘时不会象往常一样产生白色水花。

  11点40分,了望台上的一位了望员发现一座冰山就在不远的前方,他立刻把情况通知了船桥,大副穆道克下令左满舵并通知引擎室全力倒车。然而,轮船实在太大,移动得太快,而冰山又太近了,泰坦尼克号只是微微的改变了方向。37秒钟后,历史上最严重的海难开始了。在那一夜的英勇,恐慌和悲剧中,705人获救,1502人罹难,而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也由此诞生。

  四、撞沉泰坦尼克号的“凶手”

  历史学家最近确认一张重见天日的相片上显示的冰山,正是90年前撞沉了泰坦尼克号的“罪魁祸首”撞沉泰坦尼克冰山。

  这张经过专家认定的独一无二的照片,这个月将在苏格兰进行的大型“泰坦尼克展览”中展出。这之前,照片从未在大型展示中出现过。照片摄于灾难后5天。

  1912年4月14日,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不幸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几小时内沉入海底,导致1500人丧生。当时,在沉船附近有大约20座大型的冰山。事后幸存者曾仔细描述过撞沉泰坦尼克的那座冰山,美国艺术家科林·库帕在事故后一天根据描述画了一幅画。但直到这幅照片重见天日前,历史学家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证明撞沉泰坦尼克的是哪座冰山。

  这幅照片是在灾难后5天,一名叫史蒂芬·瑞欧勒克的捷克水手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的一张。当时仍有超过100名幸存者在海面上漂浮,等待救援。与幸存者描述相吻合来自瑞士泰坦尼克社团的历史学家君特表示,使专家认定史蒂芬这张照片显示的冰山正是撞沉泰坦尼克的“凶手”主要有几方面因素:一是拍摄的时间,第二是冰山的外观很符合,可以看到冰山有一个新鲜的破损处,并向一边倾斜,与相撞的特征十分吻合。

  但也许最有力的证据来自幸存者约瑟夫-斯卡罗特的证词,他说“致命的冰山”看起来很像“直布罗陀岩石”,而且,照片显示的冰山和库帕所画的图像也很吻合。

  另外有两张照片也曾被声称是撞沉泰坦尼克的冰山。一张是德国船员普林兹·阿达尔伯特所摄,一张属于麦基·伯纳特,他当时授命打捞遇难者的尸体。但这两张照片显示的冰山既没有和船进行过猛烈撞击的迹象,也不符合幸存者的描述。两年前才被人发现史蒂芬-瑞欧勒克当时在一艘德国客轮上,前往纽约的途中。灾难发生后,客轮前往出事地点援救。在离开前,史蒂芬拍了一些冰山的照片。在他到达纽约后,他把其中一张照片当作明信片寄回家,邮戳是1912年4月25日。

  几个星期后,史蒂芬把这张照片重新制成明信片,再次寄给他的父母,他写到:“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张卡片上的冰山正是撞沉泰坦尼克的‘凶手’……”

  随后,这张照片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两年前,一名德国记者汉宁从一位捷克收藏家手中买了一堆明信片,在其中,汉宁发现了它。

  五、独特的生命理念

  人对科技力量的笃信和对自身理性的信心是同一的,因而任何一种怀疑也同时指向这二者。影片在爱情故事的缝隙中不断描绘着人们一步步走人悲剧的过程,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语意表层的乐观与底层的危机之间造成巨大的张力,从而也就为最后灾难场景中的惶恐和绝望进行了铺垫,这种安排更多地反映出把目光投向历史的现代人,其内心对于自身的怀疑和命运中不可知力量的畏惧。然而作为一部商业片,《泰坦尼克号》所展现的就不只是弥漫世界的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和反省自身的怀疑,它之所以把爱情故事作为主线,正是强调现代人在困境中自我拯救。这正是这个批量制造神话的时代所具有的特征,虽然其中蕴涵的历史性必然呈现出当代人真实的情绪,但其审美立场使得它不得不采用一定的修辞策略去弥合现实与想像结构之中日益扩大的裂痕。无论我们如何夸大爱情的力量,她所能拯救的只是历史中的个别人。这使得我们在感动之余陷入更大的惶恐。实际上纯洁的爱情本身就包含了一种修辞策略。爱情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厌倦了上流社会虚伪生活的没落贵族家的少女,而她内心之中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这团火焰从她遇到男主人公,那个波希米亚式的艺术家起就被点燃。正是这种激情战胜了金钱、地位对人的诱惑与异化,使她回 归到生命原初的纯真与活力,恢复了生存下去的勇气,直到在沉船的灾难中爱与信念拯救了她的生命。这种拯救本身就是一个个人主义的神话,而这一主题更多地出现在一个社会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的阶段;自由战胜桎梏,个性战胜世俗,平民(当然还有新兴的暴发户)战胜贵族——对于西方读者而言这已是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的滥调,但这种二次启蒙似乎正是影片作者所关心的。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