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二语文 -> 高二上学期 -> 第六单元

23 愚溪诗序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30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本文夹叙夹议,情寓其中的特点
  夹叙夹议,托物兴辞,蕴藏着深刻的寓意。文中叙和议常结合于一处,难以截然分开,但可大致分辨。第一段都是叙述。第二段大部分是叙述,但在段末以议论点出八景皆名“愚”的含意:“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之”。原来将这些景都称之为愚,是因为自己遭贬的缘故。这样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悲愤之情自在其中。第三段叙愚溪种种“无以利世”,段末点出“而适类于予,然则虽愚而辱之,可也。”夹叙夹议中蕴含自己被压抑的愤慨。第四段以议论为主。在全篇中,它仍是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作者从古人议起,落实到自己,于比较中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表达了自己悲愤之情。第五段议中有叙。“清莹秀澈,锵鸣金石”是叙,全篇仍是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愚溪具有“清莹秀澈”的美景,却被弃于冷寂凄清的荒野,无人涉足,无人游赏,甚至无人过问,这不正是同作者一样的遭遇吗?欣赏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也只有这落寞的愚溪。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此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作者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这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 的批判。

文中用典的句子及其作用
  用典在古代散文中很常见,本文有很多用典的句子。建议以课本注释为依据,学生有疑时,教师适当点拨。
  1.“古有愚公谷……”典故出自刘向《说苑·政理》,其主题是揭露社会的政治黑暗,柳宗元引用这个典故的根本用意也在于此。引用这一典故,使《愚溪诗序》表达的思想倾向清楚、醒目。
  2.“夫水,智者乐也。”语出《论语·雍也》。与下文“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形成对照。溪“见辱于愚”自有苦衷,因为这溪“无以利也”,这一点又“适类于予”。第四段中写愚溪“清莹秀澈”风景十分优美,“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这是写溪水可爱,这不正是“智者乐水”吗?作者哪里会真的是愚者呢?更何况作者的感情已完全与愚溪风景融为一体呢!这一典故的引用使作者正话反说的意图更加清楚。
  3.“蚊龙不屑,不能兴云雨”语出《荀子·劝学》表面写愚溪的无用,实际是以溪喻己,“蚊龙”指当朝统治者。这是正话反说,表达愤激之情。
  4.宁武子“邦无道则愚”语出《论语·公冶长》。
  5.颜子“终日不违如愚”语出《论语·为政》。这两个典故与作者的“愚”形成了对比。这两个人不但不是真愚,而且是智者、睿者,相比之下,作者当然不愚的。这是用这二典的作用之一。而宁武子“邦无道则愚”,作者却偏说自己“遭有道”而愚极,这是反话正说,更加深刻地暴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这是用二典的又一作用。
  6.“超鸿蒙”出自《庄子·在宥》,“混希夷”出自《老子》。作者引用这两个典故,是说自己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妙虚寂境界之中,从而将自己的悲愤之情寄托于愚溪风景之中,解脱自己的苦闷,表现自己高洁的志向。

关于从诵读、疏通字词入手的建议
  本文是自读课文,主要以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
  第一步诵读: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短句。
  2.小组互查(以3~4人为宜)。
  3.全班齐诵,请1~2个学生简述本文内容写的是什么?
  第二步疏通课文:要求充分利用课文所给注释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1.自译
  2.解决不了的,小组讨论解决。(或以小组形式每人一句的翻译也可。)
  3.老师集中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出示投影检测。)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的过程,逐句逐段翻译的过程,也是逐步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的过程,是理解和分析课文的基础,须给予重视。
关于如何解决重难点的建议
  领会作者“托物兴辞”,以“愚”自命的深刻含义是本文的重难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从理清文章线索入手,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进而探究作者何以将景物都以“愚”名之,从而理解本文的主旨。
  文题有“愚”,文章先后共出现了27次“愚”,“愚”字贯穿全文。作者在文中一再提到“愚”,显然是有所指,这就需要我们分析揭示,其实作者在文中不是客观的描摹自然风景,而是采用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作者在对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地描绘中,或隐或现的折射出本人的影子。愚溪具有“清莹秀澈”的美景,却在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欣赏,无人涉足,甚至无人过问,这不正是作者的遭遇吗?欣赏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作者,同情作者遭遇的也只有这寂寞的愚溪,他既是替愚溪鸣不平,恰恰也是为自己鸣不平,借此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文章通篇就是写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种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同时也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作者把溪水命名为“愚溪”的原因
作者把溪水题名为“愚溪”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愚溪本有两个名字,本地人为此争论,难以统一;作者“触罪”遭贬,来到此处安家定居,想到古有“愚公谷”,于是给溪更名为愚溪。第二,从全文来看,愚溪本身的种种条件“无以利也”“适类于予”;自己在“有道”之世却违理、悖事,“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因此能“专而名焉”。
作者把愚溪的纯洁秀美和自己的高尚情操、文学才能联系起来,把为愚溪不能有益于世的惋惜和自己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融合在一起。字里行间蕴蓄着自己被埋没受屈辱的愤懑、不平和抗议。
  文中的“愚”意味很复杂,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反语。(文中的“有道”确是反语。)王叔文等人的革新运动被扼杀了,其中有多种原因,但此时柳宗元总结教训,应该能反思自己是不是在策略上犯了什么错误,因而会痛感自己的“愚”。“愚”在不知政敌怎样坏,“愚”在对形势的复杂估计不足。所以自责“愚”,显然也是痛感和痛斥政敌的坏。“凡为愚者,莫我若也”,自己真是天下第一愚人,其中表达的是愤世嫉俗的不平和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抗议。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