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三语文 -> 高三上学期 -> 第二单元

6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15 19:28:30阅读:nyq
字号:|


教学建议

关于教学时间的建议
本文教学最好采用一课时讲授、一课时练习巩固的方法进行。我们姑且也把它称为“虚实相生”吧,具体教学内容可做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讲读课文,理清思路,总体把握内容。第二课时,在基本上搞清了中国艺术在虚实表现方面的共同特征后,具体运用这一“虚实相生”的艺术规律,分析一件具体的艺术作品。这第二课时,可做为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来安排。

关于赵执信《谈龙录》引文的讲授建议
课文中作者引用《谈龙录》中一段话,既是具体形象,又是抽象理论。以“龙”为喻,阐述了“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的道理,这段文字又为以后的论 述雕塑,绘画,舞台艺术须“虚实相生”的道理张本,所以,这段引文十分重要。建议在讲课时,对这一段引文格外注意,明白叙述内容,抽象出所阐明的道理。

关于文学常识积累的建议
本文对人的称呼,有的用其籍贯代指,有的以其官职代称。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现象,也属于高考对学生考查的范畴,因此,可让学生注意积累这方面知识。如“司寇”指王渔洋,“新”亦指同一人。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选自1961年第5期的《文艺报》,做为教材选入课本时曾做了些改动。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宋白华。
  文章的题目语言平实,直接点明了文章的论述内容——谈中国的艺术,谈艺术的表现方式,集中聚焦要谈的,是诸多表现方式中,是诸多艺术门类里,具有共同特征的东西——虚和实。文章从大处着眼,谈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几科涵盖了所有艺术门类,但作者却又小处落墨,从具体之处,从细微之处谈各种艺术门类的共青团特征,将之形象的概括为——虚实相生。作者对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了如指掌,作者对这种表现形式的精当分析,作者对共同特征的形象概括,令每一位读过此文的不禁拍案叫绝,赞不绝口。其大家风范,令人读后掩卷深思,回味久远。
  文章从荀子《劝学》中的一句话切入,可谓是奇思妙想,因为所引的这句话,颇具哲学的思辩色彩,作者又明确点明,所引的是“先泰哲学家”的话,特意突出了荀子哲学家的身份,使得文章从一开头,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统摄作用,极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下面的内容里,作者旁征博引,先以赵执信《谈龙录》中的一段记述,说明了 全和粹,虚和实辩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的道理,又从记述中王渔洋,赵执信对雕塑绘画的偏见和误解,引出了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虚实相结合的手法的论述,一一列举名画佳作以为佐证。由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法很自然的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进而又想到“另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在详尽的分析论证后,作者一语破的——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也就是音乐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实的空间”。在上述谈及中国绘画,书法、对剧、舞蹈、音乐的基础上,作者笔锋一转,把读者的眼光引向了艺术中的另外门类——建筑(大),印章雕刻(小)。举凡上述种种,虚实相生才能成为佳作,有力的论证了它们的共同点。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简洁。简直是以“少少许”文字,为我们论证“多多许”的问题。作者思路之敏捷,行文结构之严谨,知识面之广阔,观察问题之深刻。在此一文中均有所体现,认真研读,教学本文,对我们为师办学的,都大有裨益。

返回顶部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