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数学 -> 初二上学期(几何) -> 第三章 三角形

第十二节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8 18:03:14阅读:nyq
字号:|


典型例题

  

  分析:注意到题中所给的条件AB=AC,得到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问题(1)可得 ;对问题(2)考虑到所给这个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对问题(3)由三角形内角和为 可得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只能为 这一种情况。

  略解:(1) (2)另外两内角分别为: (3)

  说明:通过题目中的(2)、(3)渗透分类思想,训练思维的严密性。

  例2.已知:如图,在 中,AB=AC, 于D,求证: .

  分析:欲证角之间的倍半关系,结合题意、图形,观察已知角、边间的特殊性. 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因此较容易找到它的半角. 从而转化为两角间的相等关系.

   证明:过点A作 于E.
     
     
       即

  小结:作等腰三角形底边高线的目的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构造角的倍半关系,因此添加底边的高是一条常用的辅助线.

  例3 已知:如图,D是等边△ABC内一点,DB=DA,BP=AB, DBP= DBC

  求证: P=

  分析:要求出 P的度数,直接求出较难,根据已知AB=BP=BC,BD为公共边,

   DBP= DBC,所以,△BPD≌△BCD,因此考虑连结CD,因此可将 P转化成与之对应的等角 BCD,将求 P的度数变成求 BCD的度数,由已知易证△BPD≌△ADC,于是 BCD= ACD= C= ,得 P=

  证明:连结OC

   在△BPD和△BCD中

   

   

   在△ADC和△BCD中

        

   

   因此, P=

  说明:本题证明的关键是辅助线CD,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到 P的等角。

  例4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中线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分析:按解文字证明题的三个步骤:(1)画图;(2)写出已知,求证;(3)书写证明过程分别进行。

  已知:如图,AB=AC,BD、CE分别为AC边、AB边的中线,它们相交于F点

  求证:BF=CF

  分析:为证等量,考虑全等,即可先证△ABD≌△ACE得 1= 2,再证△BEF≌△CDF

  证明

   ∵BD、CE是△ABC的两条中线,AB=AC

   ∴AD=AE,BE=CD
   在△ABD和△ACE中
   ∴△ABD≌△ACE

   ∴ 1= 2
   在△BEF和△CED中
   ∴△BEF≌△CED

   ∴BF=FC

  说明:此题为文字证明题,首先做好转化工作,文字语言图形化、图形语言式子化,即依题意画出恰当的几何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注意画图要具有代表性,切忌以特殊代替一般,而几何语言要精练,能用几何式子表达的不要用文字语言,最后再在认真分析做题思路的基础上,写出证明过程。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