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历史 -> 初二上学期 -> 第五章 清朝文化

第一课 清朝文化(一)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4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2卷,收录植物838种,书中摘录了历代本草、农书、方志、诗词杂著书籍中有关植物学的资料,"以稽诸古"。《植物名实图考》38卷,收载植物1714种,插图1865幅,主要是考核植物的名实、兼及实用,"以证诸今"。

  《植物名实图考》分类是在继承《本草纲目》分类基础之上,专就植物部分分为:谷类53种、蔬类177种,草类再分为山草类202种、隰草类287种、石草类98种、水草类37种、蔓草类236种、芳草类71种,毒草类44种,群芳类143种;果类102种、木类 271种。由以上排列顺序可以看出:基本上是由草本到木本,体现"从微至巨"的原则。重视民生,所以突出谷类、菜类。草类是按生态、生化原则排列。适应宋元明以来园艺植物的发展,特别列出"群芳"一类。同一类植物中把相近的植物排在一起。书中记载植物种类比《本草纲目》多519种,其中许多是南方或边疆地区植物,呈现区域性特点,补充了历代本草地区性的缺漏和不足,更有特殊价值。

  《植物名实图考》对前人著作中的研究成果,充分肯定,大量吸收;对前人的错误,多有纠正。这是十分可贵的。书中对植物形态性态的描述,也比前人更加精细,对植物茎色、叶纹、花形、叶味的记述则更生动、更细微,更容辨认了,经常是从产地记到生境,从初生写到结实,从形状色味,从内服到外用,记述得既全面,又生动。

  《植物名实图考》最大的特点,在于图绘精美,一方面便于核对名实,以鉴定种类;另一方面形象地保存了宝贵的原始资料,便于后人检索。我国图谱之学,由来已久。本草书中,图文并重,几成定例。而《植物名实图考》不仅图多,而且精耕细作(细微、清晰、准确)。多数图(近1500幅)是据实物写生,可以按图考证鉴定到科、目,甚至到种(如卷丹、霍香等)。编排上,图文相间,图文并茂。随说明,便于检阅。

  《植物名实图考》的性质,既不同于主要记载药物的本草如《本草纲目》,也不同于以农用为主的《群芳谱》、《广群芳谱》这类书。它除部分涉及药用与农用外,并有相当一部分并不直接与实用有关。它所载植物范围更大,并开始摆脱单纯实用性的框架,而有向纯粹植物学转变的趋势。

近代中国早期的翻译著作与李善兰
  如同明末清初西学输入方式一样,清代道咸年间西学输入的主要方式,仍是西译中述,即由西方学者(包括传教士)口译,中国学者笔述。这种中西结合、中西互补的翻译方式,是中西文化初次碰面,中国缺乏通晓西学人才、西方缺乏通晓汉学人才。

  西译中述,对中西翻译人员都有一定的知识要求。担任口译角色的西人,必须粗通中文,讲出西书意思;担任笔述角色的中国学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汉学修养,否则难以达旨。西译中述过程,也是中西文化会面、沟通的过程。近代西学,对中国来说,大多是新学,什么公转自转,什么引力胀力,什么奈端、瓦特,都是闻所未闻,于古元证,在中文里很难找到现成词汇或对应词汇的新东西。这样,担任笔述角色的中国学者,成了最早接触、理解西学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从事笔述工作以前,已对科学感兴趣或有造诣,通过翻译,接触新学,并有机会与西人切磋,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了近代中国的科学前驱。

  李善兰是此类人物中的最为著名者。

  李善兰在近代科学史上知名度很高。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涉及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领域。对此,许多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著作都有论述。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西学对他的影响和他对西学的态度。

  李善兰(1811一1882年),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当时的浙江,则是自晚明以来,受西学影响最重的省份之一,研究科学的风气在这一带文人中一直没有中断过。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李善兰很早便与科学结缘,15岁时,便通习《几何原本》前6卷,即利玛窦、徐光启所译的那部分。青年时代,为了研究天文、历算,他常常夜坐山顶,观象测纬。35岁时,他已是远近闻名的科学家,刻印了《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和《对数探源》3种数学著作。《对数探源》讨论的对数问题,是明清之际由耶稣教士传人的西学内容之一。由此可见,在从事翻译工作以前,李善兰已是深受西学影响、对西学有所研究的学者。
1852年6月,李善兰来到距海宁仅200余里的上海这个西学传播的基地。史书记载:一日,到上海墨海书馆礼拜堂,将其书予麦先生展阅,问泰西有此学否。其时有住于墨海书馆之西士伟烈亚力,见之甚悦,因请之译西国深奥算学并天文等书,又与艾约瑟译《重学》,与韦廉臣译《植物学》,以至格致等学,无不通晓。又与伟烈亚力译《奈端数理》数十页。与西人接触,李善兰是主动一方,参与翻译西书,则缘于西人邀请。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1852年到1854年,李善兰一直在上海译书。所译有《几何原本》后几卷,《植物学》《代微积拾级》《代数学》《谈天》《重学》《圆锥曲线说》《奈端数理》。与他合作的西方学者有伟烈亚力、艾约瑟、韦廉臣。七八年中,翻译出这么多种数、内容这么广泛的科学著作,其中艰辛不难想像。这些著作,在中国学术界,大多前所未闻,许多名词、术语,都需译者独创。

  李善兰在中国近代科学领域里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参与翻译、介绍好几门西方科学的工作,有变量数学、牛顿力学、植物学原理和天文学;其二是创译了大批科学名词,有相当一部分被沿用至今,有的还被日本学术界所采用,如"微分学"、"积分学"、"方程式、"代数学"、"几何学"、"植物学","细胞"等;其三是对牛顿力学有相当的认识。所著《火器真诀》一书,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弹道学的著名论文;其四是数学研究成果,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自己编辑刊刻的《则古昔斋算学》之中,内含数学著作13种。其中《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对数探源》3种,是关于幕级数展开式方面的研究。他创造了一种"尖锥术",即用尖锥的面积来表示X,用求诸尖锥之和的方法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这在近代数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严格地说,在晚清西学东渐史上,李善兰是致力于西方自然科学著作翻译的第一个中国学者。

(选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吴其浚生平
  吴其浚(约一七九五前~约一八四八后),字沦斋,河南固始人。他是清仁宗嘉庆二十二年(一八一七)一甲一名的进士。清宣宗道光年间,先后督湖北、江西学政。《清史稿》说他在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偕侍郎磷魁赴湖北按事,总督周天爵嫉恶严,用候补知县楚镐充督署谳员,制非刑副供,囚多死,为言官论劾,大冶知县孔广义列状讦之,讯鞫皆实,复得楚镛榷盐税贪酷,及天爵子光岳援引外委韩云邦为巡捕事,天爵论褫职戍伊犁,革光岳举人,镛荷校,期满发乌鲁木齐充苦役,巡抚伍长华以下降黜有差。命其浚署湖广总督,寻授湖南巡抚。后来他又参与剿"逆匪钟人杰"等祸乱,又调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后又调福建、山西,"时称其清勤"。在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退休。

  《植物名实图考》是他退休两年后(一八四八)出版的,它是李时珍《本草纲目》后,以植物学的专科取舍,编成的一部名著。全书共收植物一七一四种,记载每一种的形色、性味、用途和产地,"为本草特开生面","而思以愈民之瘼"。吴其浚一生做官,宦迹半天下,却有如此成就,他真是有心人了。

徐寿生平
  徐寿(1818-1884年)。中国近代科学家。字雪村……1862年(同治元年)与华蘅芳等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次年,制成木质轮船一艘,船名"黄鹄",为我国最早自制的轮船。经曾国藩保举,与华蘅芳一起在1865年进入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制造船、炮、枪、弹等方面都发挥出很大作用。又极力倡导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建议在江南制造总局专设翻译馆,负责翻译工作。与英人傅兰雅等合作,共翻译13部书。其中化学方面有《化学鉴原》及续编、补编、《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物体遇热改易记》等6部,此外还译有《汽机发韧》、《营阵揭要》《测地绘图》《宝藏兴焉》等书。还自编《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西药大成中西名目表》等工具书。详著引起日本科学家的重视,后来日本所译化学名词,很多袭用他的译名。1875年(光绪元年)左右,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开始化学实验的演示工作,对中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他是一个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科学家,反对鬼神迷信,提倡"以实事实证引进后学"的学风。1881年病故于上海格致书院。

(选自瞿林东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沈阳出版社1991年版)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