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历史 -> 高一上学期 ->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5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洋务运动始末

  清廷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对朝野造成极大震动。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西方势力所以获胜,实由于其船坚炮利、科学技术精良,中国只有学习西方,才可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英法联军之役及太平天国起事结束后,部分清廷官员更体会到洋枪洋炮的威力远远超过土枪土炮。他们认为,只有学习西方才能使国富民强,于是便发起了以自强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此外,自《南京条约》签订,中国门户大开,洋货倾销全国,城乡经济濒临破产,国家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因而也出现效法洋人发展工业以改善民生的主张。
  洋务运动的领导人物,有恭亲王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奕诉曾负责对英、法联军议和,他首先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提议购买西洋船炮枪弹及用西法练兵。其他人则纷纷集资建厂,兴办新式工业。洋务运动起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共推行了三十余年。初期偏重军备武器的制造和科学知识的介绍;后期则讲求富国之道,致力于发展实业。其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军备,创办军事工业,制造枪炮、弹药和轮船,用西法练兵,建立海、陆新军;培养人才,设立同文馆,造就通译人才和介绍西洋学术,派遣学生出洋留学;建设实业,发展交通邮电、矿物采炼,创立织布、纺纱、造纸等民用企业。
  洋务运动虽然标榜要使中国「自强」、「自富」,但主要致力于军备的发展,忽略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等全面改革的重要性。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对运动又百般阻挠,加上许多经办洋务的官吏,往往因循苟且、营私舞弊,以致新兴企业连年亏损,令洋务运动的目标未能达到。因此后来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等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竟然全部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的学习西方,虽然不免流于片面而终归失败,然而它毕竟是近代中国学习现代外国先进文明的第一步。由于大量西方书籍的翻译以及西方科技的引入,奠下中国近代工业、建设事业发展的基石。同时,洋务运动也培育了一批对西方事物有较深认识的人才,为日后的改革运动做了铺路工夫。




扩展资料

洋务派举办新式军事工业



   洋务派举办新式军事工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官僚军阀,在六、七十年代先后建立了一批新式的军事工业。他们把这些措施标榜为“自强新政”。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高昌庙设立江南制造总局,并在南京设立由英国人马格里督办的金陵制造局。这都是以前此为了攻击太平军而设立的小型军火厂(“炮局”)扩充而成的,而且被他看作淮军的私产。1866年、三口通商大臣(后来改称“北洋通商大臣”)崇厚设立天津机器局,供清政府直接控制的京、绿各营之用。1870年李鸿章接管后加以扩充,分设东西两局。此后,地方性的军火厂在内地各省也逐渐出现。这些工厂在生产上依靠外国技师,在管理上采用腐朽的官僚制度。原料如煤、铁等主要来自外国。产品数量不大、质量不高。这些工业对国防所起的作用不大,对社会经济没有积极影响。其中较有成绩的是由左宗棠、沈葆桢先后主持建立的福建“马尾船政局”。这个船舶修造厂初期也依靠法国技师,并用法国人管理。在六十年代,法国资产阶级,包括拿破仑第三在内,企图把它变成法国侵略势力的禁脔。但从七十年代以后,它纯由中国技师工匠自办。这个厂前后造出小型兵船三十余艘。这些船质量较差,不能出海作战,只能供沿海 巡逻辑私之用。

摘录自《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



扩展资料

洋务运动转向民用企业方面发展

  洋务运动转达和民用企业方面发展 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洋务派从军事工业转而举办一系列民用企业。当时江南制造局和福建造船局糜费过多,难以维持。1871年,顽固派官吏提出攻击,要求撤销这些局厂,但李鸿章、左宗棠等到不肯停办。李鸿章当时致淮系官僚闽抚王凯泰函中说:“冲淡船创自左公、沪船创自曾相,鄙人早知其不足御侮。徒添糜费,今已成事而欲善其后,不亦难乎,”意思就是说,善后无策,欲罢不能。至此洋务运动显然不得不转向民用企业方面发展。

摘录自《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