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一历史 -> 高一下学期 -> 第三章 人民解放战争

第四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6阅读:nyq
字号:|


典型例题

  例1  阅读下列材料:

  ……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已历二十五年,而中正在此二十五年中,无时不期待共党以国家民族为前提,循政党政治的常轨,共谋和平相处之处,以树立民主的弘规。三年以来,政治商谈之目的固在于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于政府,亦非我同胞对政府片面的希望所能达到。须知这个问题的决定在于共党,国家能否转危为安,人民能否转祸为福,乃在于共党一转之间……

  如果共党始终坚持武装叛乱到底,并无和平诚意,则政府惟有废其卫国救民的职责,自不能与共党周旋到底,尤其是京、沪战区为政治中枢所在,更不能不全力保卫,实行决战,我深信政府不仅在此有决胜的把握,而且整个国家转危为安,和全体人民转祸为福的枢机在于此。……

(引自《引退谋和书告》

请回答:

  (1)“共谋和平相处”这种思想是否真实?简述理由。

  (2)文中对国家能否“转危为安”的分析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分析?

  (3)从以上材料应如何认识“引退谋和”,用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

  (1)不真实。历史上有过两次国共合作都被蒋介石破坏了。1924年建立的国共第一次合作,被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破坏了。1937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蒋石发动了内战,又给破坏了。

  (2)先说在于共产党,后又说在于京沪决战。他站在资产阶级的反动立场,掩盖发动内战的反动本质。仍要用武力继续决战,维护其统治。

  (3)“引退谋和”是个骗局。他以引退谋和为名,退居幕后指挥,划江而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国共在北平谈判,双方达成和平协议,但是国民党拒绝签字,暴露了骗局的实质。

  例题分析:

  此题是材料解析题。本试题的内容是通过试题所给的蒋介石《引退谋和书告》来考查有关国共两党关系的综合性分析论证题。

  本题容易出现的错误:①试题第一问“这种思想是否真实”容易判断和回答,但后一问“简述理由”时,就出现所依据的历史史实不准确,或是抓不住所要回答的问题的重点。②回答试题第二问时分析不到蒋介石自相矛盾的心里及反动本质,指不出他的矛盾所在。③回答试题第三问时,回答不出这是骗局和分析不出蒋介石的真实目的,回答后一问时答不出蒋介石拒绝签字的史实,也就答不出他的骗局的实质。

  回答本题时,要认真区分材料所涉及的客观史实,如国共合作,蒋介石破坏合作,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解放战争等等,同史料所给的蒋介石的主观见解“中正在此二十五年中,无时不期待共党以国家民族为前提”等的不同。只有在这种区分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回答问题的正确的思路。

  例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保证革命的胜利,是怎样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造成大革命失败。1927年“八七”会议,批判和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紧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挽救了中国革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遭遇到严重困难。1942年党内开展整风运动,在全党进行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5年,党的七大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紧密地团结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形成了全党的巩固团结,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继续保 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例题分析:本题所涉及的时间很长。试题所要求的时间限制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本应该是从1919年至1949年。可是,试题要求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所以时间就可以从1921年至1949年,共28年的历史。由于试题所涉及的时间长,必然涉及的内容也多。这就要针对试题“加强自身建设”,对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取舍。

  例3  南京是我国古都之一,它又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史的缩影。每当政局和社会重大变化时,几乎都在这里有所反映。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南京是我国古都之一,它又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史的缩影。每当政局和社会重大变化时,几乎在这里都有反映。①《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太平军占领南京,农民起义军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③天京事变,使太平军从全盛时期开始走向衰落,1864年,天京陷落。④辛亥革命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斗争的重大胜利,最后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⑤“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惨案,反映了日军的残暴。⑦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说明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汪伪政府是日军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汪精卫是头号汉奸卖国贼。⑧在南京,日本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南京,蒋家王朝22年的反动统治被推翻。

  例题分析:此题是典型的论述题。试题首先在地点上提出了要求,就是“南京”。在时间上也提出了要求“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时期范围很广,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从184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共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这上百年的历史中,要选择归纳出在南京发生的,表明社会政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这就要求“大跨度、高概括”。这种按地点为中心来选择重大历史事件的试题,关键是要将所有的历史事件来进行筛选,其中包括由于历史条件不同,所发生不同性质的历史内容。由此可见,这种以地点为中心,按照不同的革命时期,将重大历史概括归纳在一起,是一种训练知识迁移的好方法。

  此题涉及的内容是“每当政局和社会重大变化时”的内容,明显地看出是侧重于社会政治方面。将历史结构掌握好了,就可从有关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方面的内容去选择材料。再按时间顺序对材料进行取舍,加以说明,这样思路清楚,方向对头,只要知识点能掌握好,就能组织出理想的答案。

  例4  1948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陈云关于接管沈阳的经验,陈云还向中央建议各战略区部组织接管大城市的班子,以便依次执行接管任务,下列判断最恰当的是(   )

  A.这是按中共七大精神办事  B.这是按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办事

  C.接管经验为七届二中全会提供了借鉴  D.是三大战役胜利的结果

  答案:C

  例题分析:接管沈阳,这是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对城市工作的关心表明党的工作重心有了变化,即从农村转向城市,这是七届二中全会的重要内容,B、C两项关键是时间判断。

返回页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