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高三历史 -> 高三下学期 -> 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第三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辽宋、宋夏的和战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18:31:57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宋太宗

   宋太宗 (939—997)北宋皇帝(976—997)。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废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废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扩展资料

北宋政治家寇准

  寇准(961-1023),北宋著名政治家,字平仲,华州下(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进士,太宗朝曾在大理、巴东、成安、郓州任地方官,后入朝任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为官刚正不阿,敢犯颜直谏,曾一度被排挤出朝。宋真宗即位,入朝任权知开封府、三司使等职。景德元年(1004年),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年冬,辽承天太后和辽圣宗亲统大军攻宋,他力排众议,劝真宗亲征,遂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次年,遭参知政事王钦若谗言所害,被罢相知陕州。天禧三年(1019年)再相,不久又罢相,封莱国公。后因副相丁谓陷害,被贬为道州司马、雷州司户参军,死于雷州贬所。著有《寇莱公集》。


 

 

 

 




扩展资料

西夏史

  西夏是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性民族国家政权。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广布于西羌族中较晚起的一支。历史文献记载,他们在南北朝末期已初露头角。起初居住在今青海东南部的黄河九曲之地。到隋末唐初,活动范围逐步扩展,“东距松州,西叶护 ,南春桑、迷桑等 ,北吐谷浑”,即在今四川、西藏、青海交界一带的辽阔草原上。当时党项族有八个部落,各自独立,不相统一,而以其中的拓跋氏最为强盛,起着主要的领导作用。不久,因为强大的吐蕃政权的威胁,党项羌族逐渐迁徙到陇东、陕北一带。居住在庆州(今庆阳)一带的党项部落叫东山部落;居住在夏州(今靖边)一带的叫平夏部落,他们都依附于唐朝。唐末,党项平夏部参加了对黄巢农民起义军的镇压,因作战有功,其酋长拓跋思恭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给李姓,爵号夏国公。从此以后,夏州拓跋氏称李氏,统辖夏、绥、银、宥四州之地,成为藩镇割据势力。五代十国时,他们利用各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继续壮大力量,到宋初已有了相当雄厚的实力。党项首领李继迁又利用宋辽之间的矛盾,采取了联辽反宋的策略,从中虚委周旋,在经济上大得利益。公元1201年,李继迁攻占西北边塞重镇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改为西平府,作为自己的都城,为西夏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在汉族封建文化的积极影响下,党项族的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李德明一代的发展,到李元昊时,党项贵族已基本上完成了封建化,他们迫切要求在政治、经济上统一,建立自己的 政权,以保障既得利益。在祖孙三代长期准备的基础上,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建立了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回鹘等民族在内的封建国家政权,因其地处祖国疆域 西北部,故史称西夏。

  在西夏存在的190年中(公元1038~1227年)它先后和北宋、辽以及南宋、金鼎足而立。我们将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夏景宗元昊到崇宗乾顺之末为王朝前期(公元1038-1139),也就是与北宋、辽鼎的时期;仁宗仁孝即位前后到西夏灭亡为王朝后期(公元1140-1227年),即与南宋、金鼎立的时期。

  经元昊祖辈的努力发展,西夏在元昊时得以立国。早在元昊即位(正式称帝)前,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注重党项民族固有传统的同时,他积极加强封建化。公元1032年,他首先去掉唐、宋所赐的李、赵氏,号“嵬名氏”,自称“吾祖”(即青天子),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公元1032年建国后,他又下秃发令,恢复故俗,都兴庆府,设文武二班,立军名,用兵制,新制文字,改定礼乐等。这些措施实际上使王权得以巩固和发展,但同时也使王权与贵族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加上建国称孤,他也日益骄淫,终于因贪好女色,遇刺身亡,年仅46岁。元昊死后,子谅祚即位,年满周岁,朝政大权被母后没藏氏控制。毅宗谅祚亲政后,对西夏的政治、军事实行了加强汉化、整治军队等一些重要改革,不仅巩固了新政权,而且对以后各朝产生了深远影响。谅祚死后,子秉常立,政权又一度陷入母党手中,他们恢复旧来的藩礼,形成了以梁乙埋为首的贵族专权政治。秉常亲政后,下令以汉礼藩仪,遭到保守派的极力反对,梁氏幽禁了秉常,并不断进犯北宋,引起战争,造成国力困乏,人民不满。皇权与母党矛盾激化,梁氏只得让秉常复位,国内矛盾缓和。惠宗秉常卒后,年仅3岁的乾 顺即位,政权又落入秉常妻乾顺母梁氏及梁乞逋手中。在母党专权的十年里,梁乞逋依仗“梁氏一门二后”的威势,又连连发动战争,使西夏蒙受严重损失。乾顺执政后进行了一些改革,加强汉文化的推广,同时也注意文职人员的培养。这一时期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前期主要是向上发展时期,虽然母党经常专权,并不断地发动战争,但王权也不断发展和巩固,到乾顺时,注重经济,使国家出现了繁荣局面,到其子仁孝时出现了空前盛世。但是他重文轻武、务虚废实的策略,在当时以武立国的时代,为国家造成恶果,其后不久西夏国力便逐步走向衰落。 夏大德五年(公元1139年)六月,乾顺卒,年56岁。子仁孝立。时年十六。仁孝即位时期,西夏境内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和强烈的地震,由此爆发了西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以哆讹领导的党项族人民大起义,迫使统治阶级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仁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用法律形式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买卖土地,巩固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革地租和赋税制度;发展教育,实行科举;推崇儒术,以科举取仕,这些措施对抑制世家大族有一定的作用;改革礼乐和法律,推行直言、节俭等。由于这些改革措施,调节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矛盾,使生产力获得大力发展。仁孝在位54年,在此期间,夏国基本上保持社会稳定,使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到天盛年间经济繁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仁宗仁孝于公元1193年卒,子纯佑立,时年十七。桓宗基本上还是奉行了仁孝时期的外交政策,对内安国养民,对外与金、宋和好。但是,随着国家的安定和封建关系的发展,党项族统治阶级开始贪图安逸,日益腐败堕落,而由乾顺朝开始的重文轻武,推崇儒术的无为思想和方针,从客观上使得西夏社会由盛转衰,至此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纯佑时期,正是蒙古族兴起并且日益强大的时期 ,来自蒙古的严重威胁和大肆侵略也加速了西夏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夏天庆三年十二月,仁孝弟越王仁友卒,其子安全上表宣耀先世功绩,要求承袭越爵位,纯佑不许,降其为镇夷郡王,安全不满,遂萌篡夺帝位之心。不久即与纯佑母罗氏合谋,废纯佑自立为帝。三月,纯佑暴卒,年三十。久觎皇位的安全,“天资暴狠,心术险鸷”。襄宗安全篡位后,改变了长期与金盟好的政策,依附日益强大的蒙古,对金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使双方损失很大,西夏国内阶级矛盾也进一步激化。夏皇建二年(公元1211年)齐王遵项发动宫庭政变,废襄宗安全自立为帝。在强大蒙古的威胁下,要使国家继续存在和发展,西夏的国策只能是安定国内,联合金、宋,共同抗蒙。而遵顼夺位后,仍全盘承袭了安全的亡国政策,坚持附蒙抗金,造成社会经济凋蔽,阶级矛盾激化,纵有联金抗蒙的正确主张也难以实现。到头来蒙古还是反目为仇,多次借机率兵围攻西夏。神宗遵顼为了逃避大敌当前的严酷现实,自称上皇,传位于其子德旺,是为献宗。夏献宗在其继位的第四年(公元1226年)的七月,听说蒙古大军前来进攻,忧悸而卒。其弟清平郡王之南平王继位,仅及一年,即降于蒙古,被杀,西夏遂亡。

  从夏景宗元昊于公元1038年称帝到末帝目见 1227年亡国,西夏共传十主,历时190年。

  西夏王国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这一时期,西夏与北宋(公元960-1127年)、辽(公元916-1125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金(公元1115-1234年)并立长达近二个世纪。如果从“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所建立的夏州政权算起(始于公元881年),西夏历时比同时期的宋、辽、金更为长久。疆域上西夏境土之大,“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即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内蒙古部分地区,在那个时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对于祖国西北地区的开发,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只因为蒙古灭西夏后,元人没有写出一部足够分量的西夏纪传体专史,致使公私所拥有的西夏史料因未被系统整理而以致愈来愈少,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在西夏历史即将湮没的现在,唯有屹立于贺兰山下的一座座陵墓,或许还能使我们想见王国昔日可曾有过的盛景。



扩展资料

耶律阿保机与契丹建国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主。全族分为八个部落,各有经选举产生的“大人”(即酋长)。大约在唐代初年,契丹族已经形成了由八部联合组成的部落联盟。八部“大人”推举一人做联盟首领,称为可汗。可汗以旗鼓为权力的标志,一三年一任,期满重选。可汗虽由选举产生,但一般总是某一强大家族的成员,唐代前期是大贺氏,后期转为遥辇氏。在大贺氏时期,契丹族的阶级分化已很明显。在遥辇氏时期,契丹的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可汗的职位渐趋固定,不再三年一更换;并设有国相,作为联盟的军事统帅。大约在五代初年,契丹族在其杰出的首领阿保机的领导下建立国家。

  阿保机姓耶律氏,亦称耶律阿保机,出身于迭刺部显贵家族。其祖先屡任迭刺部的夷离堇(qin芹),即酋长。唐天复二年(901年),阿保机被选为迭刺部的夷离堇。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八部大人罢免软弱的遥辇氏的痕德堇可汗,改选阿保机为可汗,从此他连任九年。阿保机在任可汗前后,一面率军四出征讨,扩大选刺部势力;一面注意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发展本部的政治、经济。他非常重视汉族知识分子,任用河北士人韩延徽、韩知古等为谋上。在韩延徽等人的帮助下,大量吸收中原流入契丹的汉人;并妥善安置掠来的大批汉俘,不再让他们作奴隶,而是让他们修建城郭,从事农桑,各安生业。另外,还仿照汉制,制定制度,并注意发展手工业。 契丹文 于是,迭刺部愈益强大。这引起了其他七部酋长的忌恨,他们便联合起来,于公元915年(后梁贞明元年)迫使阿保机让出可汗之位。一年后,阿保机骗七部酋长赴宴,以伏兵尽杀之,随即统一契丹各部,并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国号大契丹。阿保机自号天皇王,年号神册(916—922年)。947年改国号为辽。

  神册三年( 918年),阿保机建西楼城为是都(后名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神册五年,由突吕不等人参照汉字,创制契丹大字。后又由阿保机之弟迭利参照回鹘文和汉文,创制契丹小字。从此,契丹有了文字,社会发展更快。天赞四年(925年),阿保机率军亲征渤海国。次年,灭渤海国,改名东丹国,命长子突欲(耶律倍)为东丹王。不久,阿保机死于班师途中,溢号辽太祖。次子耶律德光继位,是为辽太宗。

返回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