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一地理 -> 初一下学期 -> 第十二章 西亚和北非

第四节 沙特阿拉伯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21:40:59阅读:nyq
字号:|


扩展资料

繁荣的黄金交易

  富甲一方,有“石油王国”之称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约34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4。自1938年发现石油以来,巨额的石油财富使其由一个穷国一跃变成了世界上的富国。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推动了沙特各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黄金市场一直呈现繁荣的景象。

  沙特现有70多家专业水平较高的黄金首饰加工厂,全国还有350多家手工作坊,每年可加工黄金260吨,而各地的黄金珠宝店多达5000余家,其中,沙特的商都-吉达是拥有黄金珠宝加工厂和金店最多的城市,其次是首都利雅得和圣城麦加。

  沙特黄金市场20%的黄金来自对迪拜的出口返销,另有20%靠从国外进口,其余60%为国内自产。麦地那地区的马赫迪金矿和格西姆地区的德菲里亚特金矿是沙特主要的产金矿,其产量占沙特黄金总产量的10%。随着沙特黄金需求的不断扩大,新的金矿也不断被探明和开发。据世界黄金委员会的统计,沙特金矿多为富金矿,其黄金开采成本仅为111美元/盎司,而世界其它一些黄金出产国的开采成本则达250美元/盎司,这也是沙特黄金价格诱人的原因之一。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黄金委员会在沙特设有代表处,协助总部对沙特的黄金市场、投资倾向、投资回报率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经济研究。据世界黄金委员会进行的有关经济研究,沙特黄金的市场交易额仅次于意大利,年销售额超过8.5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另外,世界黄金委员会派驻的代表处还负责监督沙特市场的黄金品质和黄金加工制作,并指导提高其加工水平。为了在黄金珠宝制作上打出本国的特色,沙特政府也鼓励沙特的黄金加工厂积极参与技术培训。

  斋月期间是沙特黄金珠宝买卖的传统高峰期,据估算,平均每家黄金珠宝店的日销售额可达2.6万美元,可谓“日进斗金”。沙特的黄金首饰多为18K21K,白金首饰大都是从意大利进口或意大利工艺的18K金饰。

  在沙特黄金的需求长盛不衰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是在传统习惯上,黄金是沙特妇女的主要装饰品。据沙特有关部门估算,沙特每对新婚夫妇购置金饰的平均主要装饰品。据沙特有关部门估算,沙特每对新婚夫妇购置金饰的平均花费为4000美元,而在沙特南部地区,这一数字达到6600美元。对已为人妻的沙特妇女来说,她佩带的各种金饰堪称其身份的象征及其身价的“砝码”。所以,为迎合这种心理,在沙特的金店里除了精制小巧、玲珑剔透的金饰外,不乏豪华大气、厚重粗憨的黄金披挂,它将沙特妇女吸引和造就成为一支“掘金生力军”。据统计,沙特妇女的黄金购买量超过总购买量的85%。而积攒黄金也是沙特家庭的一个储蓄手段。

  其二是由于沙特对个人携带黄金珠宝出境没有任何限制,所以鼓励了在沙特旅游、工作和朝觐的外国人随意购买并带回国。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前来副朝和朝觐的外国游客以及相当于沙特国民总数一半的600多万外来工作人口,给沙特黄金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客源。



扩展资料

快速发展的沙特农业

  农业原先是沙特仅次干石油的重要经济部门。1965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8.3%,后来,尤其是“石油繁荣”时期石油收入大幅度增加以后,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1975年,1980年分别为1%和1.2%,1984年由于石油收入减少导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农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为2.5%。1975年以来,沙特农业获迅速发展,创年增长率近15%的世界纪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沙特阿拉伯实行高投资和补贴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为实现小麦等粮食的自给,高价和补贴鼓舞农民种植小麦,随着小麦产量的增长,实现了自给有余。此外政府对大麦、大米、高粱、活牛羊、鲜冻牛羊肉、鲜咖啡、茶叶、豆的进口免征关税。 沙特资金与土地较充裕,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对发展农业从一开始就采取高投入与集约经营的方针,由政府给予种种支持。主要有:

  1、政府除控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生产牛奶的设备及各种附件的价格外,对许多农业投入物的进口都实行高额补贴。另外用电收费低廉,其中也包含大量补贴。

  2、农业水利部和农业银行向农民提供用于种子、肥料、粮食和工资的短季节性贷款,用于购买农业机械和牲畜的5~10年的中期贷款,以及用于购买和开垦土地的长达25年的长期贷款。由于政府提供大量的补贴与贷款,农业投入物有很大增加。

  3、分配国有土地,建立规模较大的农场。这些新建的农场,尤其是其中较大的农场,有不少是从事综合经营的农场,有的是与外商合资经营的。它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技术、优良品种及设备引进的重要渠道。

  4、兴建水利措施。为了在沙漠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沙特阿拉伯政府20世纪60年代以后陆续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已建成灌溉渠1600公里,排水渠1500公里。哈萨排灌工程可灌溉1.6万公顷土地,使5万农户受益。季赞水坝工程可灌溉8000公顷土地,纳季兰干谷水坝可使1万公顷土地受益。新建的大农场多以现代技术抽取深层地下水,以满足灌溉的需要。近年也注重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在沙特阿拉伯农业的发展中,政府用于农业的财政拨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农业的补贴与贷款,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费用,以及农业管理等方面的费用,均来自或最终来自政府财政拨款。1983年由“石油繁荣”转入“石油衰退”,财政开支削减,对农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初以前,沙特阿拉伯农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基本上仍沿用原始的方法耕作。依靠井水、泉水进行灌溉。20世纪60年代初以后,政府采取兴办水利、在游牧地区建立定居点等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农牧业有所发展,但仍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为了提高农牧产品的自给率,1975年以来,政府向农业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鼓励发展经营比较集约的现代大型农场、畜牧场、牛奶场、养鸡场,以及果园与凉室,大力扩大耕地,发展水利灌溉事业,重点发展小麦、大麦、肉、奶、禽、蛋、菜的生产,主副食品的自给程度大为提高。

  由于实行高技术和集约高产栽培,小麦生产成本每公斤达0.16美元,相当于先进国家水平。西瓜、罗马甜瓜、番茄、洋葱、橙、葡萄等瓜菜水果产量由过去微不足道,提高为年产近200万吨。沙特阿拉伯的椰枣遍布全国,产量较高、主要产地为麦地那和纳季德,特别是绿洲附近。但蔬菜水果进口额仍大大超出出口额。牛羊肉的产量亦有所提高,但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活羊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上百万朝觐者以及本地人欢度宰牲节及其他方面的需要。



扩展资料

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发展

  建国后的初期,沙特阿拉伯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人民过着原始的农牧生活。国家财政来源是各国香客到麦加和麦地那朝圣的收入。1938年沙特发现石油,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石油产量的不断增加,石油收入取代朝圣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96411月沙特政府颁布“社会改革十点纲领”着手进行政治改革,注意发挥国家和私人的两方面的积极性,实施以石油出口和石油加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

  从1970年起实施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起,沙特经济开始得到快速发展。19753月,哈立德继承王位后,继续执行第二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总投资达4932亿里亚尔(合1420亿美元),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增加9倍。19805月制定的第三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石油需求减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沙特阿拉伯只得限产保价,石油收入锐减,造成1983——1985年三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下降,只得动用储备资金完成了计划项目。通过大规模投资和三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沙特工农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文教事业等都有较大发展,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也有较大改善与提高,在1982年人均收入已高达15310美元,跨进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近年来由于世界市场石油低价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收入有所滑落,2001年的人均收入约为8750美元。

  沙特第四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是在石油收入锐减,预算连年出现赤字的情况下制定的,因而经济增长指标均比第三个五年计划低。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经济发展势头减弱,在此情况下,政府调整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紧缩开支,削减基建投资规模,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向多样化经济方向发展,以工农业为重点,逐步实现粮食自给,鼓励自由竞争,支持私人资本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采取一些增收节支的措施,弥补财政赤字,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扩展资料

沙特、埃及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在水资源合理利用上的一些成功做法

  1.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沙、埃两国沙漠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90%以上,由于植被稀疏,沙特年平均降雨量不足75mm,埃及年平均降雨量约200mm左右,可沙漠地区年平均蒸发量大于25003 000mm。沙特没有一条长年流水性河流,水资源的利用主要是靠开采地下水和海水淡化,水资源极为匮乏。

  埃及有尼罗河,在河流上游国家雨量充沛的补给下,沿岸和三角洲流域地表及地下水较为丰富,可在远离尼罗河的沙漠地区水资源也极为匮乏。但无论是从战略的角度,还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两国都把农业自给和生态治理放到了国家建设的头等重要地位。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两国特别强调发展新型节水型农业和实施节水科技生态治理,大力推广节水喷、滴灌技术。例如在沙特拉吉赫农场、埃及撒哈拉沙漠的阿维乃特农场,小麦、马铃薯大田农作物的种植全部采用旋转喷灌作业,在水果及蔬菜的种植上都采用了滴灌技术,既节水,经济效益又高。树木绿化也普遍采用滴灌、渗滴灌技术,所到城市的道路两旁的树木绿化,到处可见敷设的滴灌管路。节水喷、滴灌技术比传统农业浇灌技术可节水50%-60%。20世纪80年代以后,两国都非常重视节水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目前沙特粮食实现了自给有余,小麦种植全部采用了节水喷灌技术种植。为减少地下水的过度消耗,沙特在实现粮食自给基础上,已不再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埃及沙漠地域新开辟的农场,全部采用了节水喷、滴灌技术。

   2.水资源的管理有严格的法规制度

  沙特人称:“石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水是国家的血脉”,可见水在国家战略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埃及虽然有得天独厚的尼罗河,但上游十几个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上游尼罗河水的不断截流,使埃及政府直接加大对尼罗河的潜能开发已经极其有限。因此,两国都非常重视水资源的法制管理,对水资源的管理都建有健全的法规,绝对禁止私人和公司对水资源的胡乱开采。特别对地下水的管理更有严格的监控措施,例如沙特朱夫地区的杜马市蓄排灌工程,以深层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共打深井18眼,每月取水120万-170m3,浇灌1 600h平方米地,为确保地下水的长期稳定开采,严格控制布井间距防止区域超采,目前已连续开采9年,水位下降不到1m。同时为了沙漠地下水资源的战略储备,严禁开采深层地下水,例如在拉吉赫农场,含水层主要分布在130—300m350700m两层,但目前开采严格限制在130300m的第一层含水层。

   二、最新技术在水资源源开发利用上的运用

  1.卫星遥感找水技术

   沙、埃两国都租用美国的遥感资源卫星进行地下水勘察,并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卫星遥感图片的分析解释由沙特国王大学沙漠研究中心和埃及沙漠研究中心负责。其工作原理是卫星通过接受太阳光照射地面的反射光谱进行探测,由于不同的岩石、土质和植被所反射的光谱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探测到地球不同地段的土壤和植被情况,同时可以识别一定深度的地层岩性分布情况,特别对沙漠地区埋藏的地下古河道、冲洪积扇都能清晰地反映在卫星图片上。通过对含水岩性边界的确定,再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便能精确定位含水区域范围内的具体钻井位置。对基岩地区也可以通过资源卫星分析岩层构造发育情况,确定富水构造发育部位的钻井位置。目前沙、埃两国在沙漠地下水的开发上都普遍使用了遥感找水探测技术。遥感探测技术在沙漠地下水开发上的普及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水文地质勘探精度,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地下水勘察的工作效率。

   2,大口径钻井技术

   沙、埃两国目前普遍使用的旋转喷灌设备,为使水井单井涌水量尽可能和喷灌设备所需用水量相互匹配,沙、埃两国在地下水井的开凿上普遍采用大口径钻进技术,钻进口径都在600800mm之间,针对不同地层的需要,在泥浆中加入有机或无机添加剂来改变泥浆的特性。有些特殊的地层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水泥,这些技术措施大大地减少了孔内钻井事故。由于钻机性能好,泥浆护壁性能佳,打一眼深度200m出水量为200th的大口径水井,成井时间仅需15d,其工作效率是非常高的。

  3.微电子调控技术在供水、节水灌溉上的普及使用

  沙、埃两国很多现代化的农场,其旋转喷灌装置都采用了电脑控制,对土地的湿度和温度都可通过传感器自动采集,并自动将所测数据通过地下专用传输电路,传输到中央控制计算机室,控制室根据所传输来的信息,输入相应喷灌技术指令或程序,经过鼠标点击,便可实施旋转喷灌装置的自动行走、自动调节喷灌量和喷灌时间。当喷灌完成或喷灌中出现机械故障时,喷灌装置可自行停止工作并发出报警信号。由于不同农作物浇水量不尽相同,如果在一个旋转喷灌面积范围内种植不同的农作物,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的旋转喷灌装置,对用水量大的作物可实行慢行走多喷洒,对用水量小的作物可实行快行走少喷洒。在滴灌设备中对其成套滴灌系统的进出水量、过滤、加肥等也实行了计算机控制,既减少了水、肥的浪费,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在区域井群的使用上也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例如沙特朱夫地区某农场经营土地3h平方米,现有供水井132眼,所有水井全部采用中央控制室计算机自动监控,不仅能够随时了解各水井的地下水位、降深、水量、水泵的运转情况,而且还可以实施井与井之间的水量调拨,提高了水井使用的综合效率。

  4.输水防渗技术

  为了尽快改变国家生态环境,两国在开发沙漠基础水利设施的建设上都做了大量工作,例如沙特朱夫地区杜马引水工程、埃及托斯卡引水工程、西奈半岛引水工程。其主输水渠都在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其中杜马引水工程每天输水5.6万平方米,西奈半岛引水工程每天输水12.2万平方米。埃及托斯卡引水工程正在建设中,设计每天输水1 300万平方米。因输水量大,为了防止宝贵的水在输送过程中大量漏失,在输水灌渠的施工上都采用了世界先进的防渗技术。

  5.海水淡化技术的实用性普及

   由于沙特水资源匮乏,有些城市周围无地下含水层可开采,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该国于1926年开始,就开始尝试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在红海边的吉达市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厂,淡化能力在100td,而在其他沿海城市也相应建立了一些中型海水淡化工厂,在一些大型企业还建有自己独立的小型海水淡化厂,淡化总能力为全国260td。淡化后的淡水通过几百千米的输水管线输送到各缺水城市,海水淡化目前已占全国城市总用水量的60%。

  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分为两种:一种为减压蒸馏法,在淡化过程中,通过减压加温加快水分子的液面蒸发,将蒸发形成的高压蒸汽首先通过汽轮机发电,然后发电后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凝结成淡水。另一种为逆渗透淡化技术,该技术是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高科技手段合成的分子膜细管,通过加压直接将海水淡化成淡水。逆渗透技术,不仅可以将水中金属离子、有害物质和高矿化物质一次性去除,而且工艺流程简单,分子膜细管可实行模块更换,是当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沙特每日淡化出的2607Yt淡水中有40%为逆渗透淡化,由于淡化总量大,相对淡化成本较低,淡化出的淡水每吨成本约合人民币4元左右。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过滤膜制作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海水、苦咸水逆渗透淡化技术将会快速地在各国推广普及使用。



扩展资料

世界第一的海水淡化工业

  沙特不仅在石油储藏和出口量独占鳌头、闻名于世,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水淡化业非常发达的国家,被誉为世界第一海水淡化工业国。据沙特官方统计,目前沙特有25座海水淡化站,分布在东、西海岸的15个地区,淡化水日产量达5.2亿加仑,满足了全国70.65%的饮用水需求,占世界海水淡化总量的30%;发电量达3600兆瓦/小时,占沙特发电总量的25%

  沙特阿拉伯王国境内的沙漠一望无际,没有常年流水的河流、湖泊,淡水资源极少,受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毫米。因此,这个盛产石油的王国虽然两面临海,却是最缺淡水的国家之一,它的水比油还贵。

  原先,沙特的水源仅限于以饮用和农业灌溉等为目的的地下水。1937年沙特在其东部省打出第一眼自喷井,1957年在利雅得打出第一眼深井,名为沙米斯井,其深度超过1200米。随后,深井打水就成为沙特获取生活用水的主要办法。随着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巨大进步,以及居民数量的日益增长,用水需求量的大幅增长与沙特淡水资源匮乏形成了矛盾,同时也形成了以海水淡化为新的水资源的想法,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充分的饮用水,同时还保护了地下水资源用于农业水利。

  海水淡化,就是用化学方法使海水中的盐份分离,从而获得淡水。方法有蒸馏法、冰冻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等。沙特的海水淡化厂大都使用传统的蒸馏方法。蒸馏法是先将海水泵入厂内,加热蒸馏为淡水,经化学处理后输送到城市蓄水池,与天然水混合后再使用。海水的盐分、杂质则排入大海。

  蒸馏法可一举两得,一面将蒸气转化为淡水,一面带动蒸气涡轮机发电,起到发电厂的作用。实际上,早在1928年,在当时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的倡导下,在沙特西部地区就建立了两个海水蒸馏、凝结系统,被称为蒸馏器,用于加强向吉达市输送饮用水,因为吉达是距伊斯兰教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最近的港口,前来朝觐及副朝的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众多,原有的供水量已不堪重负。这便是沙特首次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海水淡化的尝试。

  随着用水需求的增长,对有计划、有研究的搞海水淡化的要求也日益增加。沙特农业水利部设置了特别办公室,致力于研究在其红海和阿拉伯湾沿岸建立海水淡化站和发电站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计划。1969年在瓦吉哈和迪巴——两个红海沿岸的省初建了海水淡化站,利用现代科技开发淡化水,当时每个海水淡化站日产量仅为6万加仑。1972年办公室发展为沙特农业水利部下属的海水淡化事务局,工作重点是从事海水淡化站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与维护当时在吉达、瓦吉哈、迪巴三地开设的海水淡化站。

  1974年沙特成立独立的沙特海水淡化公司。它的工作方针:一是以生产淡化水为目的,通过建立海水淡化站为一部分城市提供淡水,二是水利电力并举。当时,所有的机器运转、维修、进口设备、聘用员工等实际问题都依靠其它对口的国家专业公司。从1982年开始,它已经完全不需要其它的国内外公司的帮助,就可以自力更生的进行生产与维修。

  沙特的海水淡化业在世界海水淡化领域中首屈一指,而沙特海水淡化公司正是沙特海水淡化工业发展的一面镜子。公司成立以来的二十多年间,其淡化水产量和发电量急剧增长,其中淡化水产量增长了100多倍,发电量增长了80多倍;期间还诞生了多个海水淡化站,如:朱拜勒海水淡化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站,规模和产量比较大的还有吉达海水淡化站群,麦加、塔依夫站,麦地那、延布站,沙基格站,胡巴尔站等。

  在基本解决沿海城乡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以后,近几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沙特海水淡化公司已经着手设计和规划了由沿海向内陆转移的“管道调水工程”,旨在建立管道网,把淡化水源源不断的运往内地。“管道调水工程”包括三大铺设输水管道的项目,即朱拜勒利雅得管道线路、利雅得萨迪尔瓦什姆格西姆管道线路、麦地那延布管道线路。根据设计,管道总长2000多公里,管道直径各不相同,最大的超过2米,同时建立98个辅助性水站,总容量超过300万立方米。为保持关系国计民生的沙特海水淡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早在1987年,沙特海水淡化公司就在朱拜勒建立了公司的研究和发展中心,以实现其在海水淡化领域的科技发展。



扩展资料

繁荣的黄金交易

  富甲一方,有“石油王国”之称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约34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4。自1938年发现石油以来,巨额的石油财富使其由一个穷国一跃变成了世界上的富国。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推动了沙特各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黄金市场一直呈现繁荣的景象。

  沙特现有70多家专业水平较高的黄金首饰加工厂,全国还有350多家手工作坊,每年可加工黄金260吨,而各地的黄金珠宝店多达5000余家,其中,沙特的商都-吉达是拥有黄金珠宝加工厂和金店最多的城市,其次是首都利雅得和圣城麦加。

  沙特黄金市场20%的黄金来自对迪拜的出口返销,另有20%靠从国外进口,其余60%为国内自产。麦地那地区的马赫迪金矿和格西姆地区的德菲里亚特金矿是沙特主要的产金矿,其产量占沙特黄金总产量的10%。随着沙特黄金需求的不断扩大,新的金矿也不断被探明和开发。据世界黄金委员会的统计,沙特金矿多为富金矿,其黄金开采成本仅为111美元/盎司,而世界其它一些黄金出产国的开采成本则达250美元/盎司,这也是沙特黄金价格诱人的原因之一。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黄金委员会在沙特设有代表处,协助总部对沙特的黄金市场、投资倾向、投资回报率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经济研究。据世界黄金委员会进行的有关经济研究,沙特黄金的市场交易额仅次于意大利,年销售额超过8.5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另外,世界黄金委员会派驻的代表处还负责监督沙特市场的黄金品质和黄金加工制作,并指导提高其加工水平。为了在黄金珠宝制作上打出本国的特色,沙特政府也鼓励沙特的黄金加工厂积极参与技术培训。

  斋月期间是沙特黄金珠宝买卖的传统高峰期,据估算,平均每家黄金珠宝店的日销售额可达2.6万美元,可谓“日进斗金”。沙特的黄金首饰多为18K21K,白金首饰大都是从意大利进口或意大利工艺的18K金饰。

  在沙特黄金的需求长盛不衰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是在传统习惯上,黄金是沙特妇女的主要装饰品。据沙特有关部门估算,沙特每对新婚夫妇购置金饰的平均主要装饰品。据沙特有关部门估算,沙特每对新婚夫妇购置金饰的平均花费为4000美元,而在沙特南部地区,这一数字达到6600美元。对已为人妻的沙特妇女来说,她佩带的各种金饰堪称其身份的象征及其身价的“砝码”。所以,为迎合这种心理,在沙特的金店里除了精制小巧、玲珑剔透的金饰外,不乏豪华大气、厚重粗憨的黄金披挂,它将沙特妇女吸引和造就成为一支“掘金生力军”。据统计,沙特妇女的黄金购买量超过总购买量的85%。而积攒黄金也是沙特家庭的一个储蓄手段。

  其二是由于沙特对个人携带黄金珠宝出境没有任何限制,所以鼓励了在沙特旅游、工作和朝觐的外国人随意购买并带回国。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前来副朝和朝觐的外国游客以及相当于沙特国民总数一半的600多万外来工作人口,给沙特黄金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客源。



扩展资料

快速发展的沙特农业

  农业原先是沙特仅次干石油的重要经济部门。1965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8.3%,后来,尤其是“石油繁荣”时期石油收入大幅度增加以后,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1975年,1980年分别为1%和1.2%,1984年由于石油收入减少导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农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为2.5%。1975年以来,沙特农业获迅速发展,创年增长率近15%的世界纪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沙特阿拉伯实行高投资和补贴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为实现小麦等粮食的自给,高价和补贴鼓舞农民种植小麦,随着小麦产量的增长,实现了自给有余。此外政府对大麦、大米、高粱、活牛羊、鲜冻牛羊肉、鲜咖啡、茶叶、豆的进口免征关税。 沙特资金与土地较充裕,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对发展农业从一开始就采取高投入与集约经营的方针,由政府给予种种支持。主要有:

  1、政府除控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生产牛奶的设备及各种附件的价格外,对许多农业投入物的进口都实行高额补贴。另外用电收费低廉,其中也包含大量补贴。

  2、农业水利部和农业银行向农民提供用于种子、肥料、粮食和工资的短季节性贷款,用于购买农业机械和牲畜的5~10年的中期贷款,以及用于购买和开垦土地的长达25年的长期贷款。由于政府提供大量的补贴与贷款,农业投入物有很大增加。

  3、分配国有土地,建立规模较大的农场。这些新建的农场,尤其是其中较大的农场,有不少是从事综合经营的农场,有的是与外商合资经营的。它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技术、优良品种及设备引进的重要渠道。

  4、兴建水利措施。为了在沙漠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沙特阿拉伯政府20世纪60年代以后陆续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已建成灌溉渠1600公里,排水渠1500公里。哈萨排灌工程可灌溉1.6万公顷土地,使5万农户受益。季赞水坝工程可灌溉8000公顷土地,纳季兰干谷水坝可使1万公顷土地受益。新建的大农场多以现代技术抽取深层地下水,以满足灌溉的需要。近年也注重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在沙特阿拉伯农业的发展中,政府用于农业的财政拨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农业的补贴与贷款,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费用,以及农业管理等方面的费用,均来自或最终来自政府财政拨款。1983年由“石油繁荣”转入“石油衰退”,财政开支削减,对农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初以前,沙特阿拉伯农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基本上仍沿用原始的方法耕作。依靠井水、泉水进行灌溉。20世纪60年代初以后,政府采取兴办水利、在游牧地区建立定居点等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农牧业有所发展,但仍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为了提高农牧产品的自给率,1975年以来,政府向农业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鼓励发展经营比较集约的现代大型农场、畜牧场、牛奶场、养鸡场,以及果园与凉室,大力扩大耕地,发展水利灌溉事业,重点发展小麦、大麦、肉、奶、禽、蛋、菜的生产,主副食品的自给程度大为提高。

  由于实行高技术和集约高产栽培,小麦生产成本每公斤达0.16美元,相当于先进国家水平。西瓜、罗马甜瓜、番茄、洋葱、橙、葡萄等瓜菜水果产量由过去微不足道,提高为年产近200万吨。沙特阿拉伯的椰枣遍布全国,产量较高、主要产地为麦地那和纳季德,特别是绿洲附近。但蔬菜水果进口额仍大大超出出口额。牛羊肉的产量亦有所提高,但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活羊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上百万朝觐者以及本地人欢度宰牲节及其他方面的需要。



扩展资料

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发展

  建国后的初期,沙特阿拉伯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人民过着原始的农牧生活。国家财政来源是各国香客到麦加和麦地那朝圣的收入。1938年沙特发现石油,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石油产量的不断增加,石油收入取代朝圣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96411月沙特政府颁布“社会改革十点纲领”着手进行政治改革,注意发挥国家和私人的两方面的积极性,实施以石油出口和石油加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

  从1970年起实施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起,沙特经济开始得到快速发展。19753月,哈立德继承王位后,继续执行第二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总投资达4932亿里亚尔(合1420亿美元),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增加9倍。19805月制定的第三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石油需求减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沙特阿拉伯只得限产保价,石油收入锐减,造成1983——1985年三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下降,只得动用储备资金完成了计划项目。通过大规模投资和三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沙特工农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文教事业等都有较大发展,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也有较大改善与提高,在1982年人均收入已高达15310美元,跨进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近年来由于世界市场石油低价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收入有所滑落,2001年的人均收入约为8750美元。

  沙特第四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是在石油收入锐减,预算连年出现赤字的情况下制定的,因而经济增长指标均比第三个五年计划低。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经济发展势头减弱,在此情况下,政府调整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紧缩开支,削减基建投资规模,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向多样化经济方向发展,以工农业为重点,逐步实现粮食自给,鼓励自由竞争,支持私人资本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采取一些增收节支的措施,弥补财政赤字,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扩展资料

沙特、埃及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在水资源合理利用上的一些成功做法

  1.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沙、埃两国沙漠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90%以上,由于植被稀疏,沙特年平均降雨量不足75mm,埃及年平均降雨量约200mm左右,可沙漠地区年平均蒸发量大于25003 000mm。沙特没有一条长年流水性河流,水资源的利用主要是靠开采地下水和海水淡化,水资源极为匮乏。

  埃及有尼罗河,在河流上游国家雨量充沛的补给下,沿岸和三角洲流域地表及地下水较为丰富,可在远离尼罗河的沙漠地区水资源也极为匮乏。但无论是从战略的角度,还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两国都把农业自给和生态治理放到了国家建设的头等重要地位。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两国特别强调发展新型节水型农业和实施节水科技生态治理,大力推广节水喷、滴灌技术。例如在沙特拉吉赫农场、埃及撒哈拉沙漠的阿维乃特农场,小麦、马铃薯大田农作物的种植全部采用旋转喷灌作业,在水果及蔬菜的种植上都采用了滴灌技术,既节水,经济效益又高。树木绿化也普遍采用滴灌、渗滴灌技术,所到城市的道路两旁的树木绿化,到处可见敷设的滴灌管路。节水喷、滴灌技术比传统农业浇灌技术可节水50%-60%。20世纪80年代以后,两国都非常重视节水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目前沙特粮食实现了自给有余,小麦种植全部采用了节水喷灌技术种植。为减少地下水的过度消耗,沙特在实现粮食自给基础上,已不再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埃及沙漠地域新开辟的农场,全部采用了节水喷、滴灌技术。

   2.水资源的管理有严格的法规制度

  沙特人称:“石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水是国家的血脉”,可见水在国家战略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埃及虽然有得天独厚的尼罗河,但上游十几个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上游尼罗河水的不断截流,使埃及政府直接加大对尼罗河的潜能开发已经极其有限。因此,两国都非常重视水资源的法制管理,对水资源的管理都建有健全的法规,绝对禁止私人和公司对水资源的胡乱开采。特别对地下水的管理更有严格的监控措施,例如沙特朱夫地区的杜马市蓄排灌工程,以深层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共打深井18眼,每月取水120万-170m3,浇灌1 600h平方米地,为确保地下水的长期稳定开采,严格控制布井间距防止区域超采,目前已连续开采9年,水位下降不到1m。同时为了沙漠地下水资源的战略储备,严禁开采深层地下水,例如在拉吉赫农场,含水层主要分布在130—300m350700m两层,但目前开采严格限制在130300m的第一层含水层。

   二、最新技术在水资源源开发利用上的运用

  1.卫星遥感找水技术

   沙、埃两国都租用美国的遥感资源卫星进行地下水勘察,并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卫星遥感图片的分析解释由沙特国王大学沙漠研究中心和埃及沙漠研究中心负责。其工作原理是卫星通过接受太阳光照射地面的反射光谱进行探测,由于不同的岩石、土质和植被所反射的光谱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探测到地球不同地段的土壤和植被情况,同时可以识别一定深度的地层岩性分布情况,特别对沙漠地区埋藏的地下古河道、冲洪积扇都能清晰地反映在卫星图片上。通过对含水岩性边界的确定,再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便能精确定位含水区域范围内的具体钻井位置。对基岩地区也可以通过资源卫星分析岩层构造发育情况,确定富水构造发育部位的钻井位置。目前沙、埃两国在沙漠地下水的开发上都普遍使用了遥感找水探测技术。遥感探测技术在沙漠地下水开发上的普及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水文地质勘探精度,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地下水勘察的工作效率。

   2,大口径钻井技术

   沙、埃两国目前普遍使用的旋转喷灌设备,为使水井单井涌水量尽可能和喷灌设备所需用水量相互匹配,沙、埃两国在地下水井的开凿上普遍采用大口径钻进技术,钻进口径都在600800mm之间,针对不同地层的需要,在泥浆中加入有机或无机添加剂来改变泥浆的特性。有些特殊的地层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水泥,这些技术措施大大地减少了孔内钻井事故。由于钻机性能好,泥浆护壁性能佳,打一眼深度200m出水量为200th的大口径水井,成井时间仅需15d,其工作效率是非常高的。

  3.微电子调控技术在供水、节水灌溉上的普及使用

  沙、埃两国很多现代化的农场,其旋转喷灌装置都采用了电脑控制,对土地的湿度和温度都可通过传感器自动采集,并自动将所测数据通过地下专用传输电路,传输到中央控制计算机室,控制室根据所传输来的信息,输入相应喷灌技术指令或程序,经过鼠标点击,便可实施旋转喷灌装置的自动行走、自动调节喷灌量和喷灌时间。当喷灌完成或喷灌中出现机械故障时,喷灌装置可自行停止工作并发出报警信号。由于不同农作物浇水量不尽相同,如果在一个旋转喷灌面积范围内种植不同的农作物,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的旋转喷灌装置,对用水量大的作物可实行慢行走多喷洒,对用水量小的作物可实行快行走少喷洒。在滴灌设备中对其成套滴灌系统的进出水量、过滤、加肥等也实行了计算机控制,既减少了水、肥的浪费,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在区域井群的使用上也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例如沙特朱夫地区某农场经营土地3h平方米,现有供水井132眼,所有水井全部采用中央控制室计算机自动监控,不仅能够随时了解各水井的地下水位、降深、水量、水泵的运转情况,而且还可以实施井与井之间的水量调拨,提高了水井使用的综合效率。

  4.输水防渗技术

  为了尽快改变国家生态环境,两国在开发沙漠基础水利设施的建设上都做了大量工作,例如沙特朱夫地区杜马引水工程、埃及托斯卡引水工程、西奈半岛引水工程。其主输水渠都在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其中杜马引水工程每天输水5.6万平方米,西奈半岛引水工程每天输水12.2万平方米。埃及托斯卡引水工程正在建设中,设计每天输水1 300万平方米。因输水量大,为了防止宝贵的水在输送过程中大量漏失,在输水灌渠的施工上都采用了世界先进的防渗技术。

  5.海水淡化技术的实用性普及

   由于沙特水资源匮乏,有些城市周围无地下含水层可开采,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该国于1926年开始,就开始尝试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在红海边的吉达市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厂,淡化能力在100td,而在其他沿海城市也相应建立了一些中型海水淡化工厂,在一些大型企业还建有自己独立的小型海水淡化厂,淡化总能力为全国260td。淡化后的淡水通过几百千米的输水管线输送到各缺水城市,海水淡化目前已占全国城市总用水量的60%。

  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分为两种:一种为减压蒸馏法,在淡化过程中,通过减压加温加快水分子的液面蒸发,将蒸发形成的高压蒸汽首先通过汽轮机发电,然后发电后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凝结成淡水。另一种为逆渗透淡化技术,该技术是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高科技手段合成的分子膜细管,通过加压直接将海水淡化成淡水。逆渗透技术,不仅可以将水中金属离子、有害物质和高矿化物质一次性去除,而且工艺流程简单,分子膜细管可实行模块更换,是当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沙特每日淡化出的2607Yt淡水中有40%为逆渗透淡化,由于淡化总量大,相对淡化成本较低,淡化出的淡水每吨成本约合人民币4元左右。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过滤膜制作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海水、苦咸水逆渗透淡化技术将会快速地在各国推广普及使用。



扩展资料

世界第一的海水淡化工业

  沙特不仅在石油储藏和出口量独占鳌头、闻名于世,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水淡化业非常发达的国家,被誉为世界第一海水淡化工业国。据沙特官方统计,目前沙特有25座海水淡化站,分布在东、西海岸的15个地区,淡化水日产量达5.2亿加仑,满足了全国70.65%的饮用水需求,占世界海水淡化总量的30%;发电量达3600兆瓦/小时,占沙特发电总量的25%

  沙特阿拉伯王国境内的沙漠一望无际,没有常年流水的河流、湖泊,淡水资源极少,受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毫米。因此,这个盛产石油的王国虽然两面临海,却是最缺淡水的国家之一,它的水比油还贵。

  原先,沙特的水源仅限于以饮用和农业灌溉等为目的的地下水。1937年沙特在其东部省打出第一眼自喷井,1957年在利雅得打出第一眼深井,名为沙米斯井,其深度超过1200米。随后,深井打水就成为沙特获取生活用水的主要办法。随着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巨大进步,以及居民数量的日益增长,用水需求量的大幅增长与沙特淡水资源匮乏形成了矛盾,同时也形成了以海水淡化为新的水资源的想法,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充分的饮用水,同时还保护了地下水资源用于农业水利。

  海水淡化,就是用化学方法使海水中的盐份分离,从而获得淡水。方法有蒸馏法、冰冻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等。沙特的海水淡化厂大都使用传统的蒸馏方法。蒸馏法是先将海水泵入厂内,加热蒸馏为淡水,经化学处理后输送到城市蓄水池,与天然水混合后再使用。海水的盐分、杂质则排入大海。

  蒸馏法可一举两得,一面将蒸气转化为淡水,一面带动蒸气涡轮机发电,起到发电厂的作用。实际上,早在1928年,在当时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的倡导下,在沙特西部地区就建立了两个海水蒸馏、凝结系统,被称为蒸馏器,用于加强向吉达市输送饮用水,因为吉达是距伊斯兰教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最近的港口,前来朝觐及副朝的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众多,原有的供水量已不堪重负。这便是沙特首次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海水淡化的尝试。

  随着用水需求的增长,对有计划、有研究的搞海水淡化的要求也日益增加。沙特农业水利部设置了特别办公室,致力于研究在其红海和阿拉伯湾沿岸建立海水淡化站和发电站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计划。1969年在瓦吉哈和迪巴——两个红海沿岸的省初建了海水淡化站,利用现代科技开发淡化水,当时每个海水淡化站日产量仅为6万加仑。1972年办公室发展为沙特农业水利部下属的海水淡化事务局,工作重点是从事海水淡化站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与维护当时在吉达、瓦吉哈、迪巴三地开设的海水淡化站。

  1974年沙特成立独立的沙特海水淡化公司。它的工作方针:一是以生产淡化水为目的,通过建立海水淡化站为一部分城市提供淡水,二是水利电力并举。当时,所有的机器运转、维修、进口设备、聘用员工等实际问题都依靠其它对口的国家专业公司。从1982年开始,它已经完全不需要其它的国内外公司的帮助,就可以自力更生的进行生产与维修。

  沙特的海水淡化业在世界海水淡化领域中首屈一指,而沙特海水淡化公司正是沙特海水淡化工业发展的一面镜子。公司成立以来的二十多年间,其淡化水产量和发电量急剧增长,其中淡化水产量增长了100多倍,发电量增长了80多倍;期间还诞生了多个海水淡化站,如:朱拜勒海水淡化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站,规模和产量比较大的还有吉达海水淡化站群,麦加、塔依夫站,麦地那、延布站,沙基格站,胡巴尔站等。

  在基本解决沿海城乡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以后,近几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沙特海水淡化公司已经着手设计和规划了由沿海向内陆转移的“管道调水工程”,旨在建立管道网,把淡化水源源不断的运往内地。“管道调水工程”包括三大铺设输水管道的项目,即朱拜勒利雅得管道线路、利雅得萨迪尔瓦什姆格西姆管道线路、麦地那延布管道线路。根据设计,管道总长2000多公里,管道直径各不相同,最大的超过2米,同时建立98个辅助性水站,总容量超过300万立方米。为保持关系国计民生的沙特海水淡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早在1987年,沙特海水淡化公司就在朱拜勒建立了公司的研究和发展中心,以实现其在海水淡化领域的科技发展。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