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备课参考 -> 初二地理 -> 初二上学期 -> 第六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五节 海洋资源

作者:未知来源:中央电教馆时间:2006/4/28 21:40:59阅读:nyq
字号:|


2001年风暴潮灾害(含近岸台风浪灾)损失统计

受灾人口 (万人)

受灾农田(万公顷)

海水养殖损失

沉损船只(艘)

死亡、失踪(人)

经济损失(亿元)

福建

804

21.1

20.4万个养殖箱;

浅海养殖3.46万公顷

6430

129

57.9

广东

532

9.7

2.0万个养殖箱;

浅海养殖2.58万公顷

4418

7

29.1

合计

1336

30.8

22.4万个养殖箱;

浅海养殖6.04万公顷

10848

136

87.0

返回


海水资源的利用

  这里所指的海水资源,特指海水中的淡水资源及海水的直接利用。由于淡水资源日趋短缺而海水却极为宏富,如何通过海水淡化工程把海水中的淡水开发出来,这将是未来海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海水淡化共有20多种技术方法。目前技术纯熟、经济效益较好的是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电渗析技术就是通过不同电性离子交换膜的单一选择透过性能,使海水中电解质盐类的离子分离,从而达到海水淡化的目的。目前世界上已建立了几十个应用电渗析法日产千吨淡水的工厂,技术上也有很多新进展,电渗析技术的应用范围也由初期单纯的水处理扩展到浓缩制盐、化工、食品的工业提纯和精制等。我国的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已进入了生产应用阶段,目前已有2000多台装置在运转,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反渗透法是从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海水淡化新技术。反渗透法使用的是半透膜,当盐水通过半透膜时,只让水分子通过,而不让盐通过。在半透膜容器内的盐水面上施加压力,当压力大于海水渗透压时,容器内的水分子即通过膜面向外渗透,从而达到淡化水的目的。反渗透淡化技术能耗小,造价低,脱盐率高,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淡化技术。我国反渗透淡化技术发展也很快,已进入了应用阶段。

  蒸馏淡化法即通过将海水加热蒸发。再把蒸汽冷凝得到淡水,这是传统的方法,目前生产能力最大。这种技术正朝着容量大型化(日产10万吨以上)和目的多重化的方向发展,如利用淡化后的浓缩海水提取有用物质,利用火力发电余热进行海水淡化等。我国已进行了日产百吨的淡化装置的试制,具备了设计和研制大、中型蒸发淡化装置的技术能力。

  我国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应选择适合国情的技术路线。在目前比较成熟的几种淡化方法中,反渗透方法能耗最低,造价不高,脱盐效率好,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沿海能源不足地区。故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应以反渗透法为重点。在反渗透技术和电渗析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海水和西北地区苦咸水淡化之前,可以把蒸馏淡化技术作过渡性方法,予以适当发展,并尽量与热电厂热量的利用相结合。

  海水直接利用包括沿海工业冷却用水、大生活用水和耐盐植物灌溉。这是海水资源开发的又一领域。据预测,2000年时美国工业用水的三分之一将由海水解决。我国今后也要发展海水直接利用工程,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推广海水冷却方法,同时推广在生活领域中使用海水,如冲洗、除尘、消防等。2000年时,我国火力发电总用水量约为500亿吨,如果沿海地区新建和扩建的电厂都使用海水作冷却水,则每年用量即达350多亿吨,其它冶金、化工、石油等行业使用海水冷却水的潜在需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从海水中开发水资源,无论是海水淡化还是直接利用海水,都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事业,需要对此进行战略部署。在技术进步上要做好研究和储备工作;在产业发展上要进行规划论证和分阶段实施;在政策引导上要制订相应的措施,如在沿海工业大户中推广海水冷却等。

返回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

一、概况

  我国海洋鱼类近2000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

  就海区而论,以南海的鱼种最多,有10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有100—200种。东海鱼类有700多种,但产量却比南海高,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黄海、渤海两个海区的鱼类共有25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约40种。

  我国海洋鱼类具有下列特点:

  1、鱼的种类多。中国海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跨越近40个纬度。生活在中国海的鱼类既有暖水性的,也有暖温水性和温水性的,黄海北部有冷水性鱼类。南海的许多鱼类则与印度洋鱼类相似,因此,我国海洋鱼类的种类位居世界前列。

  2、高产鱼种类少。中国海水文气象要素的差异大,季节变化亦大,因而适应多种鱼类生活,但也因此不能出现巨大的单一鱼类群体。除少数鱼种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外,大多数鱼种的年产量约在5万吨以内。

  3、生长快、成熟早、食性复杂。由于我国近海饵料丰富而广泛,因而缓和了鱼类之间的食饵竞争,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鱼类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一般为2—3龄,繁殖力比较高。饵料基础的丰富也使鱼类的食性比食性单纯的高纬地区鱼类复杂得多。有的鱼既食浮游生物,也食底栖生物。鱼种间关系复杂。

  4、产卵期交错,产卵场广布。不同的鱼种产卵的时间不一。一年四季都有鱼类产卵。如东海的小黄鱼在3—4月产卵,大黄鱼在4—6月产卵,带鱼在5—7月产卵。产卵场则广泛分布于江河入海口,近岸浅滩处及离岸较远处等内外水域。

  5、分布比较集中。中国海的中下层鱼类多为浅海性鱼种,大多栖息在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区,受大陆架局限,水平洄游范围较小。如大黄鱼栖息水深一般不超过60米,小黄鱼在深于100米的海域不多见。在100—200米深的海域则生活一些暖水性的鱼类。各种鱼类多麋集在大陆架浅海水域,渔产分布比较集中。

二、主要经济鱼类资源

  1、底层经济鱼类资源:底层鱼类是生活在海底和海底附近水层中的鱼类。我国近海底层经济鱼类主要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马面鲀、海鲶、真鲷、鳕鱼、鲈鱼、蛇鲻、银鲳、大眼鲷、红鳍笛鲷、二长棘鲷、金线鱼、鲱鲤、海鳗等。

  带鱼、大黄鱼、真鲷、马面鲀、银鲳属暖温性洄游鱼类,常生活于几个海区中;小黄鱼属温水性洄游鱼类;鳕鱼是典型的冷水性底层鱼类,主要产于黄海北部和中部;海鲶、大眼鲷、红鳍笛鲷、二长棘鲷、鲱鲤均为暖水性底层鱼类,没有明显的长距离洄游习性,主要生活在南海;鲈鱼是主要生活在渤、黄海近岸,不进行长距离洄游的鱼类;蛇鲻分布于东海、南海,以南海产量为高;金线鱼则属深水低温高盐鱼类、生活于南海。

  2、中上层经济鱼类资源:中上层鱼类是生活在海洋中层和中层以上的鱼类。我国近海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主要有马鲛鱼、鲐鱼、鲱鱼、蓝圆鲹、沙丁鱼、乌鲳、黄鳍金枪鱼、副金枪鱼等。

  马鲛鱼、蓝圆鲹、沙丁鱼、鲐鱼、乌鲳均为洄游性中上层鱼类,活动范围广;鲱鱼是我国典型冷水性鱼类,俗称青鱼,仅分布于北纬35°以北的黄海海域;副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都属大洋性洄游鱼类,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

  3、虾蟹资源:我国近海的虾蟹资源,产量最多的是对虾、毛虾、鹰爪虾、白虾、褐虾、龙虾及三疣梭子蟹和青蟹等。

  对虾是我国近海的特产,体大,约长13—24厘米。每年冬季在黄海南部越冬,初春成群向北作生殖洄游。渤海是捕捞对虾的主要渔场,秋汛为主要渔期。鹰爪虾小于对虾,约长6—10厘米,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以黄海北部产量最大。白虾体长约5—9厘米,沿海均有分布,以渤海和黄海较多。褐虾主要生活在黄海,体长小于白虾,约3.5—5.5厘米,数量很多,为重要的捕捞对象。龙虾是经济虾类中个体最大者,体长30厘米以上,最重可达5千克。只产于南海和东海。广东、福建一带出产的一种中国龙虾产量最大。三疣梭子蟹又名枪蟹,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蟹,沿海均有分布,但以渤、黄、东海较多。青蟹是沿海质量最好的食用蟹,营养丰富,亦能入药,盛产于浙、闽、台、粤等省。

返回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

  文昌鱼是我国的珍稀海洋动物,属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现在因为其生态环境的破坏,濒临绝种,1982年,我国文昌鱼生息的海区达到22平方千米,每升沙样里有357条鱼,1986年,生活区域则缩小到0.5平方千米,每升沙样里只有3条鱼。这表明海洋生物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在1990年建立了五个海洋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九种类型之一,这五个自然保护区象撒在万里海疆的五颗“珍珠”,熠熠生辉。

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

  位于著名的北戴河旅游区的南部,面积大约300平方千米,由于这里的沙粒中含“金云母”比较多,使得整片沙滩颜色金黄,所以被叫做“黄金海岸”。沙丘是这个保护区最大的特色,分布于林间的金黄色沙丘,一般高度二、三十米,最高达45米,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这里的沙丘海岸景观,不仅基本保持了自然形态,还汇集了宽广的水域、沙地、海滩、泻湖、沼泽和林带,分别形成了沙生生物群落,构成了一个温带海洋海岸生态系统。

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在我国沿海,红树林只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区。红树林并非是红色的,它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上(可在海水里生长)的一种特有的常绿阔叶休,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山口红树林区域是我国大陆海岸最完整的红树林地段,现有红树林一万多亩,种类齐全。

三亚珊瑚礁海洋自然保护区

  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西南沿海,面积大约40平方千米,这里常年阳光充足,是典型的热带海区,由于地处天然港湾,波浪破坏作用小,基底坚硬,所以是珊瑚生长发育的良好温床,珊瑚是海南的特有动物种类,由于其生活习性,往往长成密集的群体,珊瑚的骨形成大片的珊瑚礁,是天然的海岸屏障。珊瑚生态系统中的海洋生物十分丰富,珊瑚礁附近的海域是许多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繁殖生长的场所,同时珊瑚本身分为红色、黄色、白色三种,非常漂亮,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供人观赏。三亚珊瑚礁海洋自然保护区水下分布着80多种珊瑚,是我国沿海珊瑚发育最好,种类最多,生长比较密集的海区,从两、三米到十几米水深都可以采取珊瑚。

南麂列岛贝藻类自然保护区

  位于浙江省平阳县南廉列岛及附近海域,总面积196万平方千米,保护区内有岬角、海湾、明礁、暗礁、沙滩和泥滩等多种海岸环境,为贝藻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受台湾暖流和黄海冷水团的交替影响,导致这块海域水质、温度、盐度变化多端;长江、钱塘江中携带大量的泥沙和营养有机物的江河水,也在南麂列岛附近与海水混合。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贝藻类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里拥有各种贝类344种,海藻174种。这里贝藻不但种类丰富,而且兼有温带和热带的特点,生长在不同温度海区的多种贝藻类在南麂列岛并存、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作我国海洋贝藻类的“博物馆”

大洲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位于海南省万宁县东南,面积大约70平方千米,是我国仅存的金丝燕栖息地。燕窝,享有“东方珍品”、“稀世名药”的盛誉,是历代皇宫的贡品。在燕窝中又以大洲燕窝最负盛名,而金丝燕正是大洲燕窝可爱的小主人。大洲燕窝是金丝燕吐出的胶状物质所筑成的巢窝,具有很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返回


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的总损失中占10%。因此,研究和预防海洋灾害对我国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洋灾害的种类有:风暴潮灾、海浪灾害、海啸、赤潮、海洋环境污染、海上溢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异常海况变动、海平面上升等,对我国危害较大的海洋灾害有:

一、风暴潮灾

  风暴潮是由于海上风暴和气压变化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灾害,发生的地带主要在近岸,它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海水异常升高,漫溢于陆地,冲垮建筑物,淹没农田和人畜等。国外学者曾经作过统计,全世界风暴潮灾所造成的人员生命损失高于任何其他自然灾害。我国自汉代开始就有关于风暴潮灾的记载,死亡人数少则几百多则几万乃至十几万。1922年8月2日我国汕头地区遭受到一次严重的风暴袭击,首先是台风的袭击,呼啸的狂风震撼山岳,很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许多房屋的屋顶被吹得不知去向,接着台风又把海潮卷了进来,加上倾盆的暴风雨,使平地水深达到3米多,沿海的一些低洼地带,水深甚至达到数十米,许多村庄都被卷入海涛之中,这个地区的澄海县由于海水入侵,变为一片水乡泽国,全部生命财产几乎化为乌有。

  80年代以来,随着台风的北移趋势,影响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已波及江、浙、沪乃至鲁、冀等省区。1997年第11号台风造成的风暴潮,导致260亿元的经济损失创下了历史之最;1998年我国沿海的灾害性风暴潮比1997年偏多,从6月份至10月份在南海沿岸和东海沿岸频繁发生,主要影响段为广东、广西、海南,其次为福建、浙江、江苏和上海沿岸。

二、海洋环境污染

  近些年来,人类的多种活动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恶化,特别是近岸海域污染加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是:船舶排放的废油,海上石油开采造成的漏油,船舶事故的溢油和陆上城市的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海洋环境污染是一种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灾害。

  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也日益严重,特别是与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日益恶化。多年来,沿海地区8万多家各类工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和1.2亿多人口的生活污水,大都未经达标处理排入海中,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大量堆积在岸滩或任意弃置入海,沿海邻接地区的污染物由河流大量携带入海,致使长江口、大连湾、莱州湾、渤海湾的局部海域,水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所含营养物已属于三类或超过三类,水质污染在黄、渤海局部地区尤为严重,由于污染日益加剧,再加上开发不当,部分近岸海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海洋生物资源衰退。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在内的环渤海经济圈,曾是我国北方的“金项链”,港口生物和油气资源都十分丰富,然而从70年代开始,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随意排污、违章倾废、盲目建设等致使渤海海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环境和资源遭到极大破坏。

  陆源污染是造成渤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渤海每年至少承受来自陆地的28亿吨污水和70万吨污染物,污染物占整个中国海域接纳污染物的近乎一半左右。渤海水体中污染物超标的海域逐年扩大,到1995年扩大到4.3万平方千米,占渤海海域总面积的56%作为经济城市发达地区,渤海是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海域,有近1/10的海域几乎成了没有生物的“死海”,有50%的水域污染严重。

三、赤潮

  赤潮是各种赤潮生物引起的生态异常、并使海水变色的现象。实质上赤潮是在水质恶化时产生的,赤潮本来是一种自然的海洋现象,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来自陆地的大量污染物质的增加,促使海洋水质发生恶变,造成赤潮频频发生。因此,现在的赤潮灾害也带有人为海洋灾害的属性,赤潮对近海渔业和沿岸水产养殖业造成的危害最大,几乎所有的近岸海域均发生过赤潮。赤潮严重影响渔业、旅游业、养殖业,1989年在河北黄骅海域发生的赤潮,影响到辽宁、山东、天津,受灾海洋面积达1300平方千米,造成损失3亿多元。1998年9月18日至9月28日渤海海域发生了最大的一次赤潮,面积达3000平方千米,赤潮距海岸仅8海里,引发了大量的海洋生物的死亡。1998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在我国香港、广东近海发生了一次最为严重的赤潮现象,波及范围达几千平方千米,大批成鱼和鱼苗死亡,给当地的海洋水产和养殖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这次赤潮其持续时间之长,空间范围之大都创下了历史记录。

四、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指的是海水沿地下各种通道渗透、倒灌到沿海内陆地带,使这些地区的地下水质氯离子含量严重超标,不能用于农业、工业生产和人畜饮用,并使大片良田碱化,农业减产或绝收,造成巨大损失。地下水位与海平面持平或低于海平面是造成海水入侵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或沿海地区连年干旱,另一方面是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引起的海水入侵。我国沿海地带,尤其是沿海城市,通常是上述两种原因叠加,更加剧了海水入侵的危险,其中以黄海、渤海沿岸为最,山东省沿海地区有35个县市,目前已有730多平方千米土地遭受海水侵入,200多万公顷肥沃农田盐碱化,每年经济损失达10亿元左右。其中渤海莱州湾沿岸海水入侵区,报废机井7000多眼,4万公顷耕地受到影响,其中3300公顷耕地已成荒地,工农业的损失平均每年达4亿元~6亿元。近几年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市均发现有海水入侵造成的土地盐碱化灾害。

五、海浪灾害

  海浪是海洋波动的一种形式,引起海浪的主要因素是风,波高6米以上的海浪对在海洋上航行的大多数船舶构成威胁。1952年12月16日,一艘美国轮船在意大利西部海面上遭到了巨浪的袭击,尽管轮船离海边不远,船员们十分谨慎,突然在波涛的轰鸣之中,船上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大船被海浪劈成前后两截,一半被抛上了海岸,而另一半沉没于大海,引起了重大的海难事故。海浪还能摧毁海上工程设施和岸边海堤、码头等工程建筑物。据统计,在80年代,我国每年平均有1000多艘大小船只由于风浪作用而沉没或损坏,到了90年代,每年在海上沉损的船只增加了一倍以上。

六、海冰灾害

  在我国的北部海域,每年冬季海面都有结冰现象发生,1969年冬天,渤海几乎全部冰封,海上钻井平台被流冰撞倒。近年来,虽然连续多年暖冬,但冰海沉船事件时有发生,海冰不仅威胁着海上交通运输,而且还对海上工程和海洋石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返回


2001年风暴潮灾害(含近岸台风浪灾)损失统计

受灾人口 (万人)

受灾农田(万公顷)

海水养殖损失

沉损船只(艘)

死亡、失踪(人)

经济损失(亿元)

福建

804

21.1

20.4万个养殖箱;

浅海养殖3.46万公顷

6430

129

57.9

广东

532

9.7

2.0万个养殖箱;

浅海养殖2.58万公顷

4418

7

29.1

合计

1336

30.8

22.4万个养殖箱;

浅海养殖6.04万公顷

10848

136

87.0

返回


海水资源的利用

  这里所指的海水资源,特指海水中的淡水资源及海水的直接利用。由于淡水资源日趋短缺而海水却极为宏富,如何通过海水淡化工程把海水中的淡水开发出来,这将是未来海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海水淡化共有20多种技术方法。目前技术纯熟、经济效益较好的是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电渗析技术就是通过不同电性离子交换膜的单一选择透过性能,使海水中电解质盐类的离子分离,从而达到海水淡化的目的。目前世界上已建立了几十个应用电渗析法日产千吨淡水的工厂,技术上也有很多新进展,电渗析技术的应用范围也由初期单纯的水处理扩展到浓缩制盐、化工、食品的工业提纯和精制等。我国的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已进入了生产应用阶段,目前已有2000多台装置在运转,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反渗透法是从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海水淡化新技术。反渗透法使用的是半透膜,当盐水通过半透膜时,只让水分子通过,而不让盐通过。在半透膜容器内的盐水面上施加压力,当压力大于海水渗透压时,容器内的水分子即通过膜面向外渗透,从而达到淡化水的目的。反渗透淡化技术能耗小,造价低,脱盐率高,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淡化技术。我国反渗透淡化技术发展也很快,已进入了应用阶段。

  蒸馏淡化法即通过将海水加热蒸发。再把蒸汽冷凝得到淡水,这是传统的方法,目前生产能力最大。这种技术正朝着容量大型化(日产10万吨以上)和目的多重化的方向发展,如利用淡化后的浓缩海水提取有用物质,利用火力发电余热进行海水淡化等。我国已进行了日产百吨的淡化装置的试制,具备了设计和研制大、中型蒸发淡化装置的技术能力。

  我国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应选择适合国情的技术路线。在目前比较成熟的几种淡化方法中,反渗透方法能耗最低,造价不高,脱盐效率好,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沿海能源不足地区。故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应以反渗透法为重点。在反渗透技术和电渗析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海水和西北地区苦咸水淡化之前,可以把蒸馏淡化技术作过渡性方法,予以适当发展,并尽量与热电厂热量的利用相结合。

  海水直接利用包括沿海工业冷却用水、大生活用水和耐盐植物灌溉。这是海水资源开发的又一领域。据预测,2000年时美国工业用水的三分之一将由海水解决。我国今后也要发展海水直接利用工程,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推广海水冷却方法,同时推广在生活领域中使用海水,如冲洗、除尘、消防等。2000年时,我国火力发电总用水量约为500亿吨,如果沿海地区新建和扩建的电厂都使用海水作冷却水,则每年用量即达350多亿吨,其它冶金、化工、石油等行业使用海水冷却水的潜在需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从海水中开发水资源,无论是海水淡化还是直接利用海水,都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事业,需要对此进行战略部署。在技术进步上要做好研究和储备工作;在产业发展上要进行规划论证和分阶段实施;在政策引导上要制订相应的措施,如在沿海工业大户中推广海水冷却等。

返回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

一、概况

  我国海洋鱼类近2000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

  就海区而论,以南海的鱼种最多,有10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有100—200种。东海鱼类有700多种,但产量却比南海高,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黄海、渤海两个海区的鱼类共有25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约40种。

  我国海洋鱼类具有下列特点:

  1、鱼的种类多。中国海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跨越近40个纬度。生活在中国海的鱼类既有暖水性的,也有暖温水性和温水性的,黄海北部有冷水性鱼类。南海的许多鱼类则与印度洋鱼类相似,因此,我国海洋鱼类的种类位居世界前列。

  2、高产鱼种类少。中国海水文气象要素的差异大,季节变化亦大,因而适应多种鱼类生活,但也因此不能出现巨大的单一鱼类群体。除少数鱼种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外,大多数鱼种的年产量约在5万吨以内。

  3、生长快、成熟早、食性复杂。由于我国近海饵料丰富而广泛,因而缓和了鱼类之间的食饵竞争,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鱼类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一般为2—3龄,繁殖力比较高。饵料基础的丰富也使鱼类的食性比食性单纯的高纬地区鱼类复杂得多。有的鱼既食浮游生物,也食底栖生物。鱼种间关系复杂。

  4、产卵期交错,产卵场广布。不同的鱼种产卵的时间不一。一年四季都有鱼类产卵。如东海的小黄鱼在3—4月产卵,大黄鱼在4—6月产卵,带鱼在5—7月产卵。产卵场则广泛分布于江河入海口,近岸浅滩处及离岸较远处等内外水域。

  5、分布比较集中。中国海的中下层鱼类多为浅海性鱼种,大多栖息在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区,受大陆架局限,水平洄游范围较小。如大黄鱼栖息水深一般不超过60米,小黄鱼在深于100米的海域不多见。在100—200米深的海域则生活一些暖水性的鱼类。各种鱼类多麋集在大陆架浅海水域,渔产分布比较集中。

二、主要经济鱼类资源

  1、底层经济鱼类资源:底层鱼类是生活在海底和海底附近水层中的鱼类。我国近海底层经济鱼类主要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马面鲀、海鲶、真鲷、鳕鱼、鲈鱼、蛇鲻、银鲳、大眼鲷、红鳍笛鲷、二长棘鲷、金线鱼、鲱鲤、海鳗等。

  带鱼、大黄鱼、真鲷、马面鲀、银鲳属暖温性洄游鱼类,常生活于几个海区中;小黄鱼属温水性洄游鱼类;鳕鱼是典型的冷水性底层鱼类,主要产于黄海北部和中部;海鲶、大眼鲷、红鳍笛鲷、二长棘鲷、鲱鲤均为暖水性底层鱼类,没有明显的长距离洄游习性,主要生活在南海;鲈鱼是主要生活在渤、黄海近岸,不进行长距离洄游的鱼类;蛇鲻分布于东海、南海,以南海产量为高;金线鱼则属深水低温高盐鱼类、生活于南海。

  2、中上层经济鱼类资源:中上层鱼类是生活在海洋中层和中层以上的鱼类。我国近海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主要有马鲛鱼、鲐鱼、鲱鱼、蓝圆鲹、沙丁鱼、乌鲳、黄鳍金枪鱼、副金枪鱼等。

  马鲛鱼、蓝圆鲹、沙丁鱼、鲐鱼、乌鲳均为洄游性中上层鱼类,活动范围广;鲱鱼是我国典型冷水性鱼类,俗称青鱼,仅分布于北纬35°以北的黄海海域;副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都属大洋性洄游鱼类,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

  3、虾蟹资源:我国近海的虾蟹资源,产量最多的是对虾、毛虾、鹰爪虾、白虾、褐虾、龙虾及三疣梭子蟹和青蟹等。

  对虾是我国近海的特产,体大,约长13—24厘米。每年冬季在黄海南部越冬,初春成群向北作生殖洄游。渤海是捕捞对虾的主要渔场,秋汛为主要渔期。鹰爪虾小于对虾,约长6—10厘米,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以黄海北部产量最大。白虾体长约5—9厘米,沿海均有分布,以渤海和黄海较多。褐虾主要生活在黄海,体长小于白虾,约3.5—5.5厘米,数量很多,为重要的捕捞对象。龙虾是经济虾类中个体最大者,体长30厘米以上,最重可达5千克。只产于南海和东海。广东、福建一带出产的一种中国龙虾产量最大。三疣梭子蟹又名枪蟹,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蟹,沿海均有分布,但以渤、黄、东海较多。青蟹是沿海质量最好的食用蟹,营养丰富,亦能入药,盛产于浙、闽、台、粤等省。

返回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

  文昌鱼是我国的珍稀海洋动物,属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现在因为其生态环境的破坏,濒临绝种,1982年,我国文昌鱼生息的海区达到22平方千米,每升沙样里有357条鱼,1986年,生活区域则缩小到0.5平方千米,每升沙样里只有3条鱼。这表明海洋生物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在1990年建立了五个海洋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九种类型之一,这五个自然保护区象撒在万里海疆的五颗“珍珠”,熠熠生辉。

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

  位于著名的北戴河旅游区的南部,面积大约300平方千米,由于这里的沙粒中含“金云母”比较多,使得整片沙滩颜色金黄,所以被叫做“黄金海岸”。沙丘是这个保护区最大的特色,分布于林间的金黄色沙丘,一般高度二、三十米,最高达45米,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这里的沙丘海岸景观,不仅基本保持了自然形态,还汇集了宽广的水域、沙地、海滩、泻湖、沼泽和林带,分别形成了沙生生物群落,构成了一个温带海洋海岸生态系统。

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在我国沿海,红树林只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区。红树林并非是红色的,它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上(可在海水里生长)的一种特有的常绿阔叶休,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山口红树林区域是我国大陆海岸最完整的红树林地段,现有红树林一万多亩,种类齐全。

三亚珊瑚礁海洋自然保护区

  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西南沿海,面积大约40平方千米,这里常年阳光充足,是典型的热带海区,由于地处天然港湾,波浪破坏作用小,基底坚硬,所以是珊瑚生长发育的良好温床,珊瑚是海南的特有动物种类,由于其生活习性,往往长成密集的群体,珊瑚的骨形成大片的珊瑚礁,是天然的海岸屏障。珊瑚生态系统中的海洋生物十分丰富,珊瑚礁附近的海域是许多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繁殖生长的场所,同时珊瑚本身分为红色、黄色、白色三种,非常漂亮,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供人观赏。三亚珊瑚礁海洋自然保护区水下分布着80多种珊瑚,是我国沿海珊瑚发育最好,种类最多,生长比较密集的海区,从两、三米到十几米水深都可以采取珊瑚。

南麂列岛贝藻类自然保护区

  位于浙江省平阳县南廉列岛及附近海域,总面积196万平方千米,保护区内有岬角、海湾、明礁、暗礁、沙滩和泥滩等多种海岸环境,为贝藻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受台湾暖流和黄海冷水团的交替影响,导致这块海域水质、温度、盐度变化多端;长江、钱塘江中携带大量的泥沙和营养有机物的江河水,也在南麂列岛附近与海水混合。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贝藻类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里拥有各种贝类344种,海藻174种。这里贝藻不但种类丰富,而且兼有温带和热带的特点,生长在不同温度海区的多种贝藻类在南麂列岛并存、难怪有人把这里称作我国海洋贝藻类的“博物馆”

大洲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位于海南省万宁县东南,面积大约70平方千米,是我国仅存的金丝燕栖息地。燕窝,享有“东方珍品”、“稀世名药”的盛誉,是历代皇宫的贡品。在燕窝中又以大洲燕窝最负盛名,而金丝燕正是大洲燕窝可爱的小主人。大洲燕窝是金丝燕吐出的胶状物质所筑成的巢窝,具有很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返回


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的总损失中占10%。因此,研究和预防海洋灾害对我国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洋灾害的种类有:风暴潮灾、海浪灾害、海啸、赤潮、海洋环境污染、海上溢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异常海况变动、海平面上升等,对我国危害较大的海洋灾害有:

一、风暴潮灾

  风暴潮是由于海上风暴和气压变化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灾害,发生的地带主要在近岸,它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海水异常升高,漫溢于陆地,冲垮建筑物,淹没农田和人畜等。国外学者曾经作过统计,全世界风暴潮灾所造成的人员生命损失高于任何其他自然灾害。我国自汉代开始就有关于风暴潮灾的记载,死亡人数少则几百多则几万乃至十几万。1922年8月2日我国汕头地区遭受到一次严重的风暴袭击,首先是台风的袭击,呼啸的狂风震撼山岳,很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许多房屋的屋顶被吹得不知去向,接着台风又把海潮卷了进来,加上倾盆的暴风雨,使平地水深达到3米多,沿海的一些低洼地带,水深甚至达到数十米,许多村庄都被卷入海涛之中,这个地区的澄海县由于海水入侵,变为一片水乡泽国,全部生命财产几乎化为乌有。

  80年代以来,随着台风的北移趋势,影响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已波及江、浙、沪乃至鲁、冀等省区。1997年第11号台风造成的风暴潮,导致260亿元的经济损失创下了历史之最;1998年我国沿海的灾害性风暴潮比1997年偏多,从6月份至10月份在南海沿岸和东海沿岸频繁发生,主要影响段为广东、广西、海南,其次为福建、浙江、江苏和上海沿岸。

二、海洋环境污染

  近些年来,人类的多种活动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恶化,特别是近岸海域污染加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是:船舶排放的废油,海上石油开采造成的漏油,船舶事故的溢油和陆上城市的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海洋环境污染是一种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灾害。

  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也日益严重,特别是与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日益恶化。多年来,沿海地区8万多家各类工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和1.2亿多人口的生活污水,大都未经达标处理排入海中,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大量堆积在岸滩或任意弃置入海,沿海邻接地区的污染物由河流大量携带入海,致使长江口、大连湾、莱州湾、渤海湾的局部海域,水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所含营养物已属于三类或超过三类,水质污染在黄、渤海局部地区尤为严重,由于污染日益加剧,再加上开发不当,部分近岸海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海洋生物资源衰退。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在内的环渤海经济圈,曾是我国北方的“金项链”,港口生物和油气资源都十分丰富,然而从70年代开始,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随意排污、违章倾废、盲目建设等致使渤海海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环境和资源遭到极大破坏。

  陆源污染是造成渤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渤海每年至少承受来自陆地的28亿吨污水和70万吨污染物,污染物占整个中国海域接纳污染物的近乎一半左右。渤海水体中污染物超标的海域逐年扩大,到1995年扩大到4.3万平方千米,占渤海海域总面积的56%作为经济城市发达地区,渤海是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海域,有近1/10的海域几乎成了没有生物的“死海”,有50%的水域污染严重。

三、赤潮

  赤潮是各种赤潮生物引起的生态异常、并使海水变色的现象。实质上赤潮是在水质恶化时产生的,赤潮本来是一种自然的海洋现象,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来自陆地的大量污染物质的增加,促使海洋水质发生恶变,造成赤潮频频发生。因此,现在的赤潮灾害也带有人为海洋灾害的属性,赤潮对近海渔业和沿岸水产养殖业造成的危害最大,几乎所有的近岸海域均发生过赤潮。赤潮严重影响渔业、旅游业、养殖业,1989年在河北黄骅海域发生的赤潮,影响到辽宁、山东、天津,受灾海洋面积达1300平方千米,造成损失3亿多元。1998年9月18日至9月28日渤海海域发生了最大的一次赤潮,面积达3000平方千米,赤潮距海岸仅8海里,引发了大量的海洋生物的死亡。1998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在我国香港、广东近海发生了一次最为严重的赤潮现象,波及范围达几千平方千米,大批成鱼和鱼苗死亡,给当地的海洋水产和养殖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这次赤潮其持续时间之长,空间范围之大都创下了历史记录。

四、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指的是海水沿地下各种通道渗透、倒灌到沿海内陆地带,使这些地区的地下水质氯离子含量严重超标,不能用于农业、工业生产和人畜饮用,并使大片良田碱化,农业减产或绝收,造成巨大损失。地下水位与海平面持平或低于海平面是造成海水入侵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或沿海地区连年干旱,另一方面是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引起的海水入侵。我国沿海地带,尤其是沿海城市,通常是上述两种原因叠加,更加剧了海水入侵的危险,其中以黄海、渤海沿岸为最,山东省沿海地区有35个县市,目前已有730多平方千米土地遭受海水侵入,200多万公顷肥沃农田盐碱化,每年经济损失达10亿元左右。其中渤海莱州湾沿岸海水入侵区,报废机井7000多眼,4万公顷耕地受到影响,其中3300公顷耕地已成荒地,工农业的损失平均每年达4亿元~6亿元。近几年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市均发现有海水入侵造成的土地盐碱化灾害。

五、海浪灾害

  海浪是海洋波动的一种形式,引起海浪的主要因素是风,波高6米以上的海浪对在海洋上航行的大多数船舶构成威胁。1952年12月16日,一艘美国轮船在意大利西部海面上遭到了巨浪的袭击,尽管轮船离海边不远,船员们十分谨慎,突然在波涛的轰鸣之中,船上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大船被海浪劈成前后两截,一半被抛上了海岸,而另一半沉没于大海,引起了重大的海难事故。海浪还能摧毁海上工程设施和岸边海堤、码头等工程建筑物。据统计,在80年代,我国每年平均有1000多艘大小船只由于风浪作用而沉没或损坏,到了90年代,每年在海上沉损的船只增加了一倍以上。

六、海冰灾害

  在我国的北部海域,每年冬季海面都有结冰现象发生,1969年冬天,渤海几乎全部冰封,海上钻井平台被流冰撞倒。近年来,虽然连续多年暖冬,但冰海沉船事件时有发生,海冰不仅威胁着海上交通运输,而且还对海上工程和海洋石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返回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