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探讨如何开展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
分析探讨如何开展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
【摘 要】: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具有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灵活、练习强度大的特点,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实效。本文就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结合实际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从各个方面更好更高效地为我校发挥育人育体作用。
【关键词】:体育 管理 课程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与课间操相比,其活动规模大、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统一管理。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对学生紧张学习起到调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明显的作用,是学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是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的保证,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教育功能来说,现今国内外对课程的理解有所拓展 ,即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可称之为课程。因此,鉴于体育大课间活动所具备的多种育人育体功能,我就如何开展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谈谈个人看法:
一、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
伴随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我校改革了传统的课间体育活动模式,启动了上午第三节课后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然而虽然时间较以往传统课间时间较长,但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仍然以广播体操为主,辅助一些运动类小游戏,虽然具备耗时短、对场地要求不高以及安全系数较高的特点,但枯燥单一的运动形式以及锻炼强度不够达标,意味着我校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并未步入正轨。虽然校方领导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增设了每周一次长达一个小时的体育选修课程,但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仍不够成熟,尚处于萌芽阶段,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探索完善并使其发挥效用。
二、影响我校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我校体育老师人数短缺,其他任课老师协助程度有限,从而限制了活动高效多样的开展。
2、学生人身安全问题
场地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包括场地的不合理布局、场地小,学生多、设施老化及质量问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意识不够,活动中常有危险的动作及做法。班主任及体育教师的安全教育不够,活动中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例如:学生用脚踢排球,由于用力过猛砸到学生的眼睛或脸上;跳大绳时,绳子打到头上、身上或眼镜上;攻城时,把别人的衣服扯烂或把脸抓伤等等。3、校本化实施不够深入
大课间体育活动允许有较大的弹性,留给学校和教师以灵活处理安排的权利,留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但是我校的经济投入有限,另外,即使是同所学校,各年级段学生的实际心理、生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具体设计安排上,没有充分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选择编排内容,做到因校制宜,因班制宜,甚至有些活动因人制宜。设计练习内容时,也没有充分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的自身优势,结合本市特点和地理环境,设计和开发适合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练习内容。由于在尝试推行中带有强制性,部分学校往往生搬硬套,出现教条主义。
4、组织与实施不够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由于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我校领导对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活动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三、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建议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改正、探索、研究,找出一些适应于时代发展、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训练手段。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起“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需要创新的理论去指导,需要活跃的校园文化环境去熏陶学生,去探索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的前进方向。我认为学校开展和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很有必要在学校开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场地、器材、经费、时间、领导的重视等五个基本条件是制约我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进程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
1、目标要明确
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依据,以“健身强体、育德促智、审美悦心、发展个性”为宗旨,以群体活动为基础,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锻炼的实效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个性的塑造性及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可选择性”原则,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切实提高创新广阔的发展空间。
2、制度要保证
学校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作为约束和导向,保证学校大课间活动工作的地位,保证师生和员工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参与,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根据参与体育工作实效落实相应奖惩,以此调动教师组织指导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机制要健全
要建立以学校主要领导统帅,中层领导分年级管理,体育、音乐和具有特长的教师分项目指导,班主任主抓,科任教师和体育骨干辅助,学生人人参与,层层落实,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总之,大课间活动是人人参与、群策群力、组织合理、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取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手段,达到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长知识、受教育、聚能力、拓智力的目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