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艺体 -> 体育 -> 正文

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53:16阅读:
字号:|

  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改革

  论文摘要:现代体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学校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使体育活动为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终身教育的提出,给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高校体育整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如何对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引言: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是学生学习重要的一站,是学校到社会的转折点和学与用的衔接点,因此,大学体育教学要顺应现代教育思潮,适应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必须以终身体育为主导,重建大学体育教学新体系。

  一、转变对体育的认识和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政策不尽完善,使得大部分学校的领导不重视体育。一方面是人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比较模糊,导致体育教育根本提不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上来。二是体育课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考试方法和严格的考试制度,许多学校只把体育课作为考查科目,导致学生不重视上体育课。此外,部分体育教师本身也不重视体育课,教学无计划,上课无教案,再加上体育师资.包括体育教师的劳保待遇、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经费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最终导致我国的体育教育不尽如人意。终身体育的理念认为,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应该是“终身体育”。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正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极好时机。因为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锻炼身体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个人志向和奋斗目标也趋向集中,从而为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加强运动技能、理论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将体育锻炼延续终生,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工作的需要。

  二、将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体育课程改革必须特别强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开拓精神,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等使他们在身体、心理上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在实施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具备的学识与能力,使其更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终身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大学生具备的鉴赏力与判断力,将使建立的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具有多向与多元化的显著特点;大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渐趋成熟,对各种环境条件、运动强度、运动形式的校园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适应力与选择性。因此,要将大学生本身作为实施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主体,使其自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增大,为其在校园体育活动中进行终身体育的提供更大的时空自由度,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

  三、创新体育理论,建立新的教材体系

  现有的体育教学大纲下体育教学的效果明显不尽如人意,归根结底在于受到现有体育理论的影响,它的很多陈旧的内容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教材内容,打破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体系,向健康型和娱乐型体育多样化发展,建立起实效性强、学生喜爱、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材体系。同时,教材内容应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统一性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灵活性是面向全体学生,可以根据这种思路与理念,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课程并存的改革,一方面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生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统一课程,另一方面各地方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设计因地制宜的课程,同时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该校学生的需求和对学校的课程资源评估基础上自行设置课程。 四、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

  教学内容应该以传授新的体育文化知识、保健知识、运动健身的方法和技能,以增强体质为主,让学生学会多种健身方法等,让学生充分体现到运动的乐趣和体育的价值。因此,应增设更多运动项目以满足学生兴趣和爱好,如保健体育、武术、散打、跆拳道、滑冰、游泳等不太常见的体育活动。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运动项目对提高人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作用以及正确的练习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应把教、学、练统一起来,应有利于实现知识、机能传授的教学过程与锻炼养护的健身过程及体育意识、能力培养的过程和谐统一。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趋向于“综合”型,即以游戏、韵律操等形式为先导,自然过渡至学习教材,最后以音乐放松活动作为课的结束。在课程的管理方式上,依据大纲、计划,在体育课中实行以必修为主,以选修为辅,在必修课中对体育基础、接受能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采用游离和递进定位方式进行教学,选修课以普及、提高某一专项为主,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宽松式教学来提高授课效率。

  六、改进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之中,普遍存在用“达标”、“技评”等竞技体育的手段来衡量、评价成绩的作法。然而,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教育、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别很大,这种考试方法不能全面、综合地评定成绩。在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过程中,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已是高校体育改革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评价和考核方法必须与终身体育目标相吻合,把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以确保课程评价更好地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服务。同时,考试内容应坚持全面性原则,使单一技术考试向综合性评价方面发展。

  七、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观念的出现,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已超出了与课堂体育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成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一环。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在发展自我锻炼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要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这一体系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核心,终身体育教育是以校园体育活动为媒介,谋求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整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近期目标,以促进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兴趣,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保持终身健康为远期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和导向,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1992)11号文件.

  [2]刘丽朋,高延军.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须晓东.新世纪高校体育创新教育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4).

上一篇: 浅析情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