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学论文
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已为社会所深刻认识,加强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本文以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及内涵为基点,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进行阐述。并对体育教学体制应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终身体育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朱鎔基总理均发表讲话,党中央和国务院还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会后教育部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决定》中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这就明确了体育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有效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要跨入新世纪素质教育是“入场券”,而教师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振兴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我们有必要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基本内容及要求有所了解,这样体育教育才能在学校体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更好的作用。
中学体育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以体促质、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以体娱乐的目的,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样的认识,我在自己多年的体育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中,对学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所谓“素质教育”,按《决定》表述:“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们党一贯强调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承认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
一、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1.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学科教学。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体育教学:抓体育常规教学管理,检查督促学校体育工作;抓师资队伍建设,选送年轻教师学习深造;抓科研能力培养,倡导向“科研型"教师转轨;抓课堂教学改革,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总之,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充分发挥体育教研组的职能。
2.学校体育工作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途径,更是学生终身体育形成的重要环节,是开启学生健康之门的金钥匙,对提高学生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学校体育对学生礼仪教育的培养
体育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学,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大,受外界干扰的机会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增强抗干扰的能力,注意力要集中。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规范的行为习惯;特别是体育常规教学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在教师整队、讲解示范时,学生知道应该认真听讲、不做无关的事、不随意说笑、不乱走动等;养成尊敬师长,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在学习期间各小组的每一个人都要互相协作;爱护使用好器材等;在组织游戏和竞赛时,要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胜不骄败不馁,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学校体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要搞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个性。这对于学校体育而言,本身就具有其他学科无与伦比的优势。因为体育教学独有的教学过程和环境,即形式上以身体练习为主、方法上以示范掌握为主、组织上以分组单练为主。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方式,易给教师的教育带来有利条件,使教育能根据学生的显性表现,因势利导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又给学生提供了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团结协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懂友情、讲协作、能宽容的博大胸怀;有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勇敢,有独立性、有同情心、善于交际的良好性格,为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③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能否处于良好的健全状态,关键取决于他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心里调适能力等。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有人把体育课堂称之为“课堂社会”,并把体育精神视为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所以学校体育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同样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如在热火朝天的运动场上,良好的群体氛围激发着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不断战胜困难和阻力、战胜自我,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在体育竞赛中面对激烈的对抗和竞争,学生们将体验到奋斗的艰辛、失败痛苦;在竞赛小胜后,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既增强了自信心,又提高了耐挫折、抗竞争的能力。这些难得的心理体验将使他们更快成熟起来,坦然面对未来的竞争。运用体育竞争的公正性,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他人;利用体育竞争中胜利和失败并存的特性,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气概,培养他们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挫折,从而养成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自己成为永恒不败的强者。素质教育是关注主体性发展的教育,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与活动性为发展学生主体人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了客观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的使用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体育知识。在体育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组织教法的开放性、自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二、学校体育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体育教学要围绕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协调发展进行,全面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塑造个性品格,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严格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游戏竞赛的时候,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他们遵纪守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陈嘉庚曾指出:“体育运动,为教育中一重要之科学,虽主旨在训练、健身,然对于道德精神关系更为密切,若注重体育而忘道德之现象,深可慨叹者也。”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比在理论课中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队列队形练习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令行禁止”体现得淋漓尽致;耐久跑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作风;球类项目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育竞赛则更有凝聚力,能使学生空前团结,并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因此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的教育来得更直接,更易让学生接受并牢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
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间的交往是一种能力,未来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协调配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协调好老师与学生间的相互关系,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另外,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学生个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小集体之间的关系,应着重培养学生摆正个人位置,妥善处理好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增强合作意识。
4.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激烈的竞争性是现代体育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体育运动之所以被人狂热崇拜,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最直接,最不加掩饰的竞争方式,呼唤着人的本质力量。学校体育可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可通过比赛和游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在体育比赛中,胜利与失败并存,对学生进行胜败观教育尤为重要。胜不骄、败不馁,在胜利中找不足,继续前进;在失败中找教训,以顽强的毅力去争取胜利,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5.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
毛泽东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体质的重要性。现代学校体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从而增强体质,适应快节奏的社会运转。人的基本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性等方面,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全面的发展这些基本素质,而不能单纯的或过分注重发展一种或几种素质。
6.在体育教育中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体育课上要让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善于动脑,通过自己的理解,尽快掌握技术关键。对高中部的学生可运用所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知识来解释所学动作的原理,使学生的求知欲得以满足的同时培养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室内课加强体育保健、自我评价、医务监督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熏陶,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文化品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
7.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有些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等在各个年级重复出现,教师就没有必要再重新教一遍动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解决,或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去完成。在一些技术细节上学生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示范,然而后放手让学生去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练习过程中应允许学生自己有创意。在进行准备活动时,也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学生在组织时往往有很多新的方式,教师从中也可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同样,结束时的放松内容也可让学生自己组织,甚至课堂中一些内容也可让学生自行组织练习,并且给每个学生机会,教师作适当引导。这样他们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课外体育活动课可以让学生自由锻炼,更好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练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就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运动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让学生加深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对运动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我锻炼的意识,培养自我实践的能力。
8.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随着全面建设运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如何科学的进行自我锻炼,警惕伪科学的渗透,就成为当前人们的迫切需要。体育教学也应充分适应当前形势,加强学生自我科学锻炼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学不能停留在课堂,要把青少年课余自我锻炼习惯的培养当作一个重要的课题来开展,只有在学校期间打下自我科学锻炼的基础,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我们的全民健身运动才能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总之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中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严格的体育课堂常规,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竞赛、队列队形、球类等可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学生学习动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所学动作原理,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全体性、发展性、主体性。
三、学校体育如何深化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1.针对情感危机,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个体化趋势的显露,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加重,使得人们千方百计地寻找缓解情感危机的途径,增加情感交流的渠道,学校体育不管是课堂教学或是课外活动,由于它的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使学校体育功能的作用会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学校体育应抓住这种契机,有意识地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在体验运动情感的同时,进行感情交流。
2.摆脱纯生物观点的桎梏
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健康,于是,有些人把体育理解为肌肉粗壮、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把研究发展人体的科学列入另册,陷入纯生物观点的泥潭。因此,现代学校体育有必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这一现状,使学校体育不仅增进学生的健康,更要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使学校体育真正达到“强筋骨"、“长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目的。
3.培养兴趣,养成终身爱好
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形式,它是一种有趣的、有益的、有效的活动,体育过程给人的体验是欢娱的、强烈的,学校体育多数活动内容是能使学生感兴趣的,较难的是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只有对内容、过程有了兴趣,才能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因而学校体育一定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至相伴终身。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体育教师要有科学的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懂得辨证法,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教育的各项法规,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其次,要全面掌握现代教学理论,能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开展体育教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从理论到实践能全面掌握体育教学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努力掌握一切最新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等。体育教学还应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为宗旨,使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的使用上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现代化的体育观。体育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内的教学,还要加强课外活动的辅导、指引,使学生真正乐意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参加锻炼。
5.体育教学中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竞争意识,从而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为推动素质教育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将青少年的业余自我锻炼拓展、延伸,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其终身体育能力,让我们的全民健身计划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纲要》新体育1995年第8期
[2]刘兆厚《高校体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报,1992年第2期
[3]赖勇泉《谈体育素质教育》[J]体育师友,1999年第2期
[4]马治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体育教学1998年第1期
[5]刘海《浅谈体育教学如何与素质教育相接轨》[J]体育师友,1999年第2期
[4]赖天德《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J]《素质教育与体育》新世纪出版社2000年4月[39]
[5]王正伦《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现代化》[J]《素质教育与体育》新世纪出版社2000年4月[53]
[6]于磊杰《体育教育对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J]《素质教育与体育》 新世纪出版社2000年4月[405]
[7]吴志超、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204]
[8]金钦昌《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58]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