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班级管理 -> 正文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控制方法的浅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56:12阅读:
字号:|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控制方法的浅议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控制方法是多样的。下面浅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基本的诱导控制

  诱导控制即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使学生心悦诚服,服从管理,从而达到控制目的。我常采用的方式是说服,如有一学生一心想早些参加工作,但学习不认真。我找他谈心时,告诉他想参加工作是好事,但必须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否则就是参加工作了,因文化水平太低而做不好工作,也将会被社会淘汰。这样,促使该生改变学习不认真的态度。

  二、必要的监督性控制

  我的做法是通过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行为效果,从而调整控制方法,实现有效控制。获得反馈信息是实现监督的基本途径,也是检验控制效果的主要手段。由于中学生的心理水平较低,自我认识能力有限,对学生实行监督性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三、常见的指令性控制

  这种控制方法即是多数教师常用的向学生发出书面或口头性的指示,从而实现控制。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控制形式,有时带有强制性。它的实现需要依靠班主任应有的权力和地位。

  四、适当的奖惩性控制

  这是通过对学生行为及效果的褒贬,进而强化其行为,从而实现控制的方法。奖惩是通过奖励和惩罚对学生的行为的“正强化”和“负强化”(即减弱)。学生的行为有动机诱发,动机能引起行为并决定其方向;而需要产生动机,需要是动机的基础且决定动机。

  当学生的某种行为得不到褒贬时,则应有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其行为就会受到加强或减弱。因此,我对学生实行奖惩时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效果,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奖惩。奖励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但我以精神奖励为主。对学生的奖惩,我还注意及时性,注意防止奖惩不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五、辅助性的威胁性控制

  这是使学生感受到对自己不利或将要对自身利益发生损害,心理产生威胁感,从而抑制其某种行为的控制方法。如当学生有盗窃行为时,警告其可能受到开除学籍乃至刑事处分,迫使其终止错误行为。但威胁性控制在教育活动中只能是辅助方法。

  六、学生自治的自我控制

  我的做法主要是开展班干轮任制。每个轮任班干负责管理一定人数的学习小组的学习、工作、纪律等。对轮任班干,我则适当指导他们制定班务工作计划,开展总结评比,使他们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控制方法很多。以上所列的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在此必须说明的是,“控制”学生并不是“绑”住学生,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矛盾。控制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自己控制自己。

上一篇: 班级管理中的人本教育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