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浅见
诗歌阅读浅见
在大多说情况下,学生觉得语文课本中的文本枯燥、乏味,但是当我们学完文言文,要学现代诗歌如:《再别康桥》、《雨巷》的时候,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学生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使学生难得的热情之苗熊熊燃烧起来呢?根据诗歌的文本特点,我认为以下几点不应忽视:
一、自己先和文本对话,进行心灵沟通。
先别看其他资料,自己先反复读文本,揣摩诗歌的语言,体味其传达出的情感,分析表达技巧。当然自己的阅读视野可能有限,这时不妨借助网络和教参,我们不能依赖教参和网络,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它们的价值,对其我们要采用“拿来主义”的策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创新与继承中,有一个正确、充分的文本解读。
二、要用诗一样的语言进行课堂设计。
诗歌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其中语言凝练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唐代诗人皮日休的“百炼成字,千练成句”,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有力的证明,由此我们得出语言对于诗歌是最重要的。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歌的语言呢?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润物细无声”,用诗样的语言进行课堂语言的设计,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都要精心准备,力求富有诗意。
三、注重学生诵读。
课前、课上、课后都需要学生的诵读,尤其是课上。课下学生作业太多,没时间读,所以课上要给学生成分展示自己阅读能力的机会,在不同的阶段读,以不同的方式读,让不同的同学读,同时教师及时的给予恰当的、具有发展性的评价,力求做到以读促感,以读促理解。
四、读写结合。
读后再写,有多重要,大家共知。这里我想强调的不是学生的写,而是老师的写。精美的下水文能极大鼓舞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