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试谈如何让语文教学联系生活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2:47阅读:
字号:|

  试谈如何让语文教学联系生活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听、说、读、写能力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应让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本文试从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探索如何让语文教学联系生活。

  关键词:教学 联系生活

  1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从近年来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高考命题的趋势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从07年的“传递”到09年的“常识”,命题者已经从实行自主命题之初的追求命题形式、命题内容的新颖,转向平实、理智,转向注重发掘社会、人生中那些虽然平凡但是意蕴深刻、虽然意蕴深刻但是最易为人所忽视的题材。俗话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没有时代精神的作文不能算是好的作文,现实主义永远是高考的历史使命。而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我们的教学也应从课堂走向生活,才有利于学生成为“社会”的人,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而大量的事实和有关的调查却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了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很多学生依然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没有让学生在学习中去联系实际。于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地、勉强地理解事实。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美国教育家华特更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活动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所谓“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语文教师应自觉利用语文知识的社会性,把课本上的知识和鲜活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得更密切呢?

  2 教学即生活

  2.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如对于《南洲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不妨让每个同学准备3个荔枝,老师边讲课边指导学生观察荔枝的结构、品尝荔枝的味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切。还有如尝一尝、画一画、赛一赛、摸一摸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爱做的形式。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又如讲《故都的秋》,可让学生收集关于秋的图片,再通过生动的图片,引起学生关于秋天的感悟。

  2.2多元化的学习过程和多样化的体验渠道

  语文课不只是语言的机械操练,多元化的学习过程能更好地联系现实生活。课堂上,可以凭借气氛音乐使音乐智能有所发展,也可以凭借想象,使空间智能得到展示。语文课还可以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当推销员、导游、广告设计师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21世纪的新型基础教育所需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智能应对复杂的生活:介绍商品需要语言智能;想象绘图需要空间智能;根据不同的资源设计相应的促销方式,使它成为畅销的商品,需要数理逻辑智能;与不同的顾客沟通,需要人际智能。由此可见,将教育的个人化和教育的社会化两者协调一致,通过多元化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而让学生学习的体验渠道多样化,也就是说,教学可以用多元的渠道,打开多扇窗户,达到高效的学习。

  (1)处处留心,观察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离开课桌,去观赏窗台上、花坛里的菊花、桂花,亲自观察它们的色彩、形状,这样就为学生学习课文铺设了台阶。

  (2)通过查访,了解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物由于和学生的生活时空差距太大,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到图书室、网上去查阅相关资料,或开展调查访问活动,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3)演一演、练一练,体验生活。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刘邦和项羽等在宴会上的种种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此,教师既可以创造性地将语文小课堂模拟、还原为生活大舞台,为学生提供表现与增进才干的机会,诸如改编课本剧、即兴演讲、情景对话等,也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深入社会,开展系列语文活动。

  2.3设计生活化的作业

  语文教材内容上涉及到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科技等知识领域的方方面面,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综合作业中主动探索,动手实践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课外作业:

  查阅性的作业,如在学《世界上最美丽的坟墓》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的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专题性的作业,即围绕一个专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完成系列调查报告。如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组织学生查找雷锋资料,调查周围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了解新世纪青少年勤俭节约状况,最后写日记,开班会,出小报,讨论交流等。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写手抄报;背诵经典古诗文,在班上举办诗文朗诵会;练习书法,在班上举办书法展览;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走上街头,查找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搜集本地文化、资源,关注家乡历史及发展……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3 生活即教学

  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3.1联系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班上学生主动帮助贫困生,运动会上队员们是怎样为班级争光的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3.2扎根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工具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工具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有的学生家长是养鱼的,则可以让他介绍一下养鱼的知识等等。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联系社会生活

  社会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的发展,经济生活的脚步加快,广告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如:①一辈子只有平安好!(创建平安城市标语,某平安保险公司宣)②顺“便”冲水!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公厕醒示),这两则广告都用了双关。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公益广告当中用到的修辞手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之,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可以从生活中得到锻炼提高。实践证明: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教学就生动有趣;脱离生活,语文教学就枯燥无味。教师应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哪里有语文,哪里就有生活。

  参考文献:

  [1]张传燧,赵荷花.教育到底应如何面对生活[J].教育研究,2007.8.

  [2]梁亚娟.回归生活世界——从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谈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肖涛,段羽.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6.

上一篇: 试谈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