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基础
试论语文基础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关于母语教育的技能性人文学科。语文基础是人们语文能力方面具有根本或起点的东西。语文基础包括普通话、识字、背诵诗文、作文、阅读名著、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等。
关键词:语文 语文基础 普通话 识字 背诵诗文 作文 阅读名著
语文学科是一门关于母语教育的技能性人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但什么是语文基础?“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是吗? 对语文基础的正确认识,是语文教育问题讨论之本。本文试图从语文的性质、任务上反思,辨析非语文基础的因素,从而得出语文基础的认识。
1 我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
如果从夏商之交的“痒”“序”“校”算起,有四千年多的历史。在1902年以前,没有语文一词,也没有语文教育的概念,那时的“语文教育”是和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的,在向青少年进行政治观点、伦理观念教育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直到1902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颁发《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设“字课”“读古人词”,中学设“词章”,语言文字的教育才从经学里分离出来,独立成为学校里的教学科目。1920年,由于推广国语,小学改国文为国语,中学仍称国文。解放后,对语文的性质讨论过多次,尽管有把语文解释为“语言”、“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浯言文化”的不同意见,但认为,语言即言语,语文是口头语与书面语言的合称,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叶圣陶在上世纪40年代、60年代、80年代在不同的场合说过这个意思。“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言。”【1】 因此,语文的词义是:(1)语言和文字。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2)言语。口头为之语,书面为之文,故合言之。(3)语文是中小学教育中关于母语(国语)教育的教学科目,是一门技能性的人文学科。(4)也指教学材料,如语文课本、大学语文教科书。(5)专指,语言、文学的简称。
语文是干什么的?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对于司空见惯的东西,如果突然问一下“是什么”、“为什么”,的确不易回答。语文是中小学教育中关于母语、民族共同语的有计划的教学科目,是一门言语技能的人文学科。语文课呢,情同此理。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母语课程,究其本意,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母语,也就是为了学会、学好听话、说话、阅读、写作。语文课的任务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审美熏陶五个方面。其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首要任务。
2 语文基础是人们能力方面具有根本或起点的东西
这里说的语文基础,除了根本性、广泛性、适应性、未来性外,必须指全社会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东西。那么什么是语文基础呢? 汉语拼音是不是语文基础? 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由全国人代会批准,同年入教材的。“由于汉字字形不能表音,学习汉语就需要一套注音工具。人们学习现代汉语语音、学习普通话也需要记音工具来记录普通话语音,拼注普通话读物。此外,还可以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于拼译我国人名地名,转写外国人名、地名和部分科技术语;用于电报、旗语、工业产品代号、盲字及聋哑人‘汉语手指字母’;编制音序检字等。将来,汉字要实行拼音化,它可作为研究、制订和试验汉语拼音文字方案的基础。”【3】 这段话充分列举了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但是除音序检字社会上大多数人需要外,汉字注音、普通话记音等主要是少数语言研究者的事,不能成为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语文基础。其次,汉字、汉语的意义是在言语情境、语流音变中体现的,它与语音的准确性有时不一致。汉字是表意文字,许多字不知音能知其义(从形旁),或连猜带蒙也能知其义。再者,就语言变化规律看,语音、词汇、语法三者中,变化最大、最快的是语音。汉语拼音只能适应活的语音的变化,而不能是语音来适用汉语拼音。总之,汉语拼音不是语文基础。
语文知识是不是语文基础?语文知识这个概念的外延很广,有的人以“字词句篇修逻文”八个字概括,这是人应掌握的知识的一部分,不具备基础特性。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了语法知识,有的在大学中系统地学了语法知识,可是出学校后,除了教学、研究语法者外,有多少人在何时、何场合用到语法知识呢? 人们是否说过一段话后用之来检验一下呢?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思维、表达时,就受到这种语言规律的制约,约定俗成就是一种规律,否则,人家就不明白,或产生歧义。可是没有学过语文知识的人照样可以阅读、写文章,而且有的人话说得漂亮,文章写得很美。人们的言语能力,是不以语文知识为前提的。因此,语文知识也不是语文基础。
3 奠定人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
普通话。我们说普通话是语文基础,基于两点。一是普通话是人一辈子须臾不可少的交际工具。宪法规定推广普通话。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要顺利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普通话的水平不可低。二是中小学各科中,其他学科应该要求师生讲普通话,但普通话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是不负主要责任的,语文学科应该负责。普通话教学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说,说中逐渐求好。这两点符合语文基础的定义、特性,是语文基础。
识3500汉字。普通话是口语交际,读书作文是书面交际,而读书作文首先要过了识字关。不识字无从阅读写作,识字不多也无法阅读写作,识字是语文基础。几十年来,专家们经过科学论证,人们如果能认识3500个常用字,可满足一般阅读的99.9%。国家语委、教育部公布了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如果再加上次次常用字,可达4000字以上。
读、背名篇诗文。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语文水平不是空的,是要有内容体现的。除了普通话、汉字外,要有营养或血液。如果能将大量的文章诗词熟读成诵,一方面接受其中的内容,接受传统和知识,一方面体会语言的魅力。背的目的是形成语感,与死记硬背不同。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写文章。就人的一生看,读多于写,就读写的难易度看,写难于读。虽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是一种独立的技能。现实生活中,能说不会写、能读不会写、眼高手低的现象是不少见的,写也是语文的基础。刚入学阶段不叫作文,应称为写话,中年级侧重看图写话,高年级侧重写一段完整的话。中学生,大学生,包括成人,初写文章,不能限制太多、要求过高,只要语句通顺,能记叙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即可。人们起初学写文章,是不得其长;只有到了文章不得其短的时候,才达到另一种境界,到文章能长能短才是最高境界。
读名著,以文学为主。文学作品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读文学作品就是学习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要求。在阅读的同时能还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能够流传到今天的文化、文学名著,都经历了长期的实验检验和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曾经滋养支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充满无限的智慧和魅力。吸收且内化它们,既是学识的基础,又是语文基础。
读名著,必须阅读文本。声像影视艺术的强劲发展,大大便利、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影视艺术与文学作品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影视艺术是以声、光、图、色、舞、言等形象地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是综合艺术;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是语言的艺术。随着言语材料,形成表象,再联系生活经历的事物、知识、经验而树立形象或观点,进而对树立的形象或形成的观点进行评判。
此外,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是语文基础之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默读的习惯,读书看报、修改文章的习惯,积累材料写心得笔记的习惯,卷面整洁、注意行款格式的习惯等等。
以上六个方面有机地构成语文基础。抓住它,既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又符合多读多写的汉文传统。语文基础是语文素质之一,也是人的重要素质之一,学好语文,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34.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