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高中语文课堂表演式教学法探究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18 17:05:11阅读:
字号:|

  高中语文课堂表演式教学法探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因此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表演式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的选用与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息息相关,特别适用于文学作品教学,能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感染性,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提高语文素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表演式教学法的特点

  关于表演式教学法,目前国内的阐释多半是实施程序的描述和注意事项的说明,基本程序包括:预习、文本转换、表演、观看、讨论、写作等几个环节,若干环节相互作用使学生对剧本有较为深刻的感知,最后,通过写作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加以梳理,并清晰、系统、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笔者以为,表演式教学法是将文本转换成戏剧剧本,或直接采用剧本,由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选出若干学生划定角色,记诵台词,准备服装、道具,然后走上讲台,进行表演。其他的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鉴赏。表演结束后,师生针对表演进行研讨,最后布置作业,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

  表演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有显著的特色:第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变成了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听众转换为积极参与的演员,发挥了主体作用。第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第三,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表演式教学法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这不仅是文学创作的规律,也是教学的规律。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多种,譬如文本特点、学生学习实际、教学资源、教师素质等,其中文本特点即教学内容应是主要依据。

  1.文本样式决定表演式教学法的选择

  表演要以戏剧剧本作基础。剧本是一种文学样式,由人物对话或唱词以及舞台指示组成,是戏剧排练、演出的依据。在教学中,直接用剧本表演,方便快捷,只要学生熟悉剧情,诵记台词,再辅以服装道具,进行二度创造即可。比如《雷雨》的学习,第一场戏是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学生在课前需要准备服装、道具,按剧本记诵台词,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按自己的理解把它们表演出来即可,无需演前的文本转换。但这并不表示只有剧本教学可以采用表演式教学法。大凡有故事情节、表现一定环境中的人物矛盾冲突、采取对话的形式的文学样式,都可以选择表演式教学法,比如小说,但小说需要转换文本,师生首先要把小说改编成剧本。譬如,学习鲁迅的小说《药》中“茶客谈药”这部分内容,从故事情节发展来看,这是全文的高潮,也就是最直接、最典型地表现

  主题的部分,涉及的人物较多,谈话气氛热烈。华老栓、华大妈、康大叔、花白胡子等,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辛亥革命后国民愚昧的残酷现实,同时侧面烘托出夏瑜既是一位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民主主义战士,又是一位孤独寂寞的失败者。而华小栓在康大叔“包好,包好”的谎言中,拼命地咳嗽,是对黑暗现实的无情控诉,预示了这个社会如华小栓的生命一般,必然走向死亡。大量的叙述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深邃的思想通过形象的刻画喷薄而出,充分表现出鲁迅这位文学大师非凡的创作功底。这样的作品,通过表演可以使学生体验更深,只是需要把小说改编成剧本,通过台词将矛盾冲突表现出来。

  2.学生的素质决定表演式教学法的功效

  通过调查得知,高中采用表演式教学法的,多是文科班级。文科生多半以形象思维见长,其素质、禀赋更适于表演,或者说比理科生更有表演天赋。既是表演,就需要学生深入地了解角色,把握剧本,在二度创造中要有很好的语音面貌、个人形象、表演才能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表演式教学法的功效,否则会事倍功半。曾经有老师在执教鲁迅的《阿Q正传》时,将阿Q酒醉后飘飘然飞回土谷祠一段改成剧本,让学生表演,结果因表演者缺乏表演素质,表演局促紧张,语言滞涩,阿Q那份兴奋狂想的醉态没能表现出来,却惹得学生哈哈大笑,教学秩序混乱,同学们对表演式教学法失去了兴趣,教学效率无从谈起。笔者也曾听过一堂黄玉峰老师执教的《雷雨》一课,黄老师也采用了表演式教学法。他的学生都是该校文科班的学生,颇具表演才能,上课伊始,《雷雨》中高潮部分的课本剧演出赢得了听课者的一片掌声。表演者感染力强,可谓震撼人心,观课者必然感动涕落,为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而慨叹,为曹禺伟大的创作天赋而折服,这节课充分发挥了表演式教学法的优势。所以,学生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表演式教学法的功效,这是教师在选择表演式教学法时应慎重考虑的要素之一。

  三、表演式教学法的操作模式

  笔者通过文献分析、调查研究,归纳出高中语文课堂表演式教学法的操作模式,具体可概括为“备—演—研—写”四个教学程序。

  1.备

  备就是课前预习、课前准备,目的是给学生一架攀缘的梯子。

  学生从接触戏剧到接受戏剧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课前必须讲解戏剧的定义、分类、矛盾冲突、形象塑造和语言特色等知识,可印发一些课文的背景知识和评论文章,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共享。课前准备主要指服装、道具、场景设计的准备,还包括角色的划定、台词的记诵。如果是小说,还需转换文本,把小说改编成剧本,作为表演的依据。如果是戏剧,直接采用即可,无需改编。

  2.演

  演就是把教室当做剧场,把讲台当做舞台,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让学生有一种主人的感觉。

  教学中,教师在唱独角戏的时候,学生总是以看客自居,但如果学生是剧中人,就完全不一样了,下水表演能激发他们对作品的兴趣。教师可以请班级干部组织学生们申报扮演角色,让学生认真钻研作品,体验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物性格。学生们还要大胆发挥想象力,进行二度创造,塑造出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例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我们来说存在着国别、种族、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且又是以爱情为题材的,高中生虽然处在青春期,渴望爱情,但又没有为爱准备好,解读起来有一定困难,表演起来难度较大。对于人物的服饰、表情、语调的拿捏都要仔细考虑,深刻理解,才能塑造出丰满的艺术形象,更好地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

  3.研

  研就是学生针对戏剧的表演及文本进行讨论、研究。研讨内容包括人物性格、戏剧冲突、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语言鉴赏等,还包括品评同学的演技是否成功,应该怎样表演等,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获得更为深刻、理性的理解,给学生一种批判的权利,让学生在批判中成长。

  品评同学的表演可在预演时进行,也可在正式演出时进行。预演时学生可以随时重来,台下学生可以随时叫停,甚至可以临时换演员。学生的讨论胜过教师的讲解和剖析。演员可以不断地斟酌,反复地修改,台上台下互动时可能会有一点混乱,但学生却会受益匪浅,因为他们会渐渐意识到,人物的语言、动作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掌握了欣赏戏剧的方法。

  正式演出后,师生的研讨十分重要,必须提出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针对《雷雨》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整个悲剧中充当何种角色?他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情?等等。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教师不要轻易评判,要耐心倾听,分析其合理性与不足,让不同的观点在撞击中升华,使他们的思考走向成熟。必要时在表演后可以评出最佳表演奖,并且拍下剧照,留下永远的回忆。

  4.写

  在表演、研讨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几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或者是学生有感而发,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写作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问题设计都应力求新颖、独到。例如,为了避免学生将评论类的文章写成读后感,让学生以作者的口吻、从作家的创作初衷出发对人物进行评价,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1.假如你是作者,请说说你为什么要创作剧中的某某人物?(字数不限)

  这样设题是为了让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以大家风范审视作品,让他们年青的思想有一定的深度。

  2.尝试改编戏剧、为戏剧写续集或者仿写。

  将小说改编成戏剧或把戏剧改编成小说,对学生来说都是必要的,这需要把握两类文体的特征。写续集侧重联想想象训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仿写是学以致用,培养创造力的好途径。曾经有学生在学习《等待戈多》后,创作了中国版的《等待戈多》,题目为《星期天变奏曲》。它以一个周末的几次敲门声为线索,设计了另一种等待,第一次敲门有声无人,第二次敲门有信无人,第三次敲门有图无字。想象大胆,较有创造力。

  表演式教学法体现了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原则,表演中有听说训练,研写中有读写训练,统筹兼顾,利于发展。不仅如此,它还体现了语文教学中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互相促进的原则,比如表演之前的准备,需要了解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研读与作品相关的文献,准备服装道具,记诵台词,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拓展。二者相互配合,关注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上一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