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改革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人人有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入,
对课程的改革,更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大转变,教育发展的大提速。作为即将承担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班教学工作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通过参加广东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培训班学习,通过仔细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北师大版本及华东师范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提高了自己的整体素质,树立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渗透人文精神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实施数学新课程,教师应以人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对比研究新旧教材中意识到,传统的教科书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强调的是对数学本身知识的传授,如大纲里就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传统的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也定位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其形式简单化为单一的纸笔测试,这些理念已不能适应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因而,《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强调对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素质来培养,培养其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其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师大版本教材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观点出发,提供了大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渗透了人文精神,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所以,在进行试验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知识的情况,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在自主探索中完成任务,应该以人为本,适当地完善教材内容。如,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在旧教材中没有设为单独的一章节,并且其内
二、实施数学新课程,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
传统的教育方式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是简单的教书匠,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由主角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格。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备课时就应该充分研究学生与教材及生活的关系。如,设计《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课时,考虑到本课时教学目标为: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的形成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对此,先创设数学学习的形象空间, 设计有5分钟让学生在伴着美妙的音乐中观看录象《美丽的深圳》、《可爱的校园》的激情引人之后,教师再进行导学,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充分讨论,让学生在观察了千姿百态的建筑物和各种漂亮的图案后将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分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发现的几何体的特征,不要求数学上的严格表述,只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所列的各种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有关特征,能够在小学所具有的对图形的认知水平上,以实物形式直观地对几何体进行命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引导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发现问题、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参与知识形成的全程探究,教师大胆让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渗透了人文精神。
三、实施数学新课程,教师要勇于创造突出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传统的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只定位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其形
式简单化为单一的纸笔测试,这是对学习评价的不合理认识,况且,随着图形、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过去所强调的计算能力的要求程度也在降低,而逐步转向培养学生的数感、形感,要求学生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认识也扩大为包括合情推理在内的数学思考的能力。
国外对有关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中,普遍认识到以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数量和学生回忆和模仿的能力来评定学生复杂的学习水平的单一的纸笔测试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反映出对评价学生真正的理解水平,评价学生高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评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个性的的关注,提出了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更改教师的教学;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强调任务的开发性和过程性,并开始形成了包括书面考试、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活动报告、学生最佳作品档案袋和成长记录袋等在内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在美国国家评价所组织的21个州参与的“评价发展”计划中,就要求学生的评价不仅包含学科内知识,还要有学科外的知识,甚至包括学生在各项比赛中的成绩,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供的评价方法除了书面测试以外, 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等开放性的方法。英国早1999年新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传统的学业知识就成为其中一部分。法国则非常强调对学生态度的评价,而对学习成绩的评价则放在了第二位。受这一潮流的影响,东方传统浓厚的国家例如日本就规定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学习情况、品行与性格三个方面,而不是只看成绩;我国的台湾省则在2001年取消了实施多年的大学联招考试,改用多途径入学的办法。
针对国内外对教学的评价的形势,《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目的是全
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
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得理解和掌握,更
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得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
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的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充分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
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因此,作为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
技能的掌握状况和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立思考与认真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
合作交流的情况等的观察,更应该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个性特征中的差异,落实人文精神,
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努力寻找和创造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
如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反映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等。例如,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去评价学生:你喜欢哪些几何体?举出一个生活中的物体,使它尽可能多地包含不同的几何体。做一个你最喜欢的几何体。
素质教育的过程关键是渗透人文精神,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于是对于教师来说,
不仅让学生学会什么,而是让学生具有会学能用的本领。H.Freudenthal说过:“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析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方法”,因此,评价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例如,在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去评价学生:根据校园现有的地理环境及条件,自行设计校园绿化图。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