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论文 -> 数学 -> 正文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三]

作者:陈维国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5-12-1 19:28:04阅读:
字号:|

  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特别是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不少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形式各样的探索性、创造性、开放性的试题,这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各种综合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如何在课堂中创造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能力呢?通过这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不几个方面下手。
一、设计提问,引导阅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设计提问,引导阅读”的方法。每堂课首先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阅读课文,自己学习,再根据学生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就使学生有了独立发挥的空间,也使老师能够有的放矢。如在讲解例题:“一个弧形拱桥,跨度为 37cm ,拱高为 7cm ,求拱桥圆弧的半径。”中我设计的问题为: 1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是什么问题; 2 )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 3 )画出几何图形,标上有关数据; 4 )这个题目中最终是借助什么图形来解决问题的?这样使学生通过逐步思考,既能很好地掌握这个例题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注重“转化”,变新为旧
  “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在课堂上注重“转化”思想的渗透,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都是有莫大好处的。学生掌握了“转化”思想的运用,不仅能开拓思维,有时还可以把所学的“新知”转化为“旧识”,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求外公切线长时,我通过启发学生在图形中寻找学过的图形(直角梯形),再启发他们进一步把梯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最后可总结,求两圆外公切线长的实质是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创造,不仅使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仔细观察,学会归纳
   观察能力也是学生综合能力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时准确地观察需解决的问题的特征和规律,对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知识间的转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进行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的教学时,我常常设计一些问题或画出有关图形或出示教具,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并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老师只是作出补充和对学生还不十分理解的问题作出解释。如在讲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做了两个圆的模型,通过两圆的运动,让学生观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讨论后请同学进行总结。这样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归纳能力。善于归纳,就能系统掌握知识,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既能有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有助于知识的运用。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归纳知识,归纳解题方 法。如:几何中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很多,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练习积累,总结出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 1 )证三角形全等; 2 )证是等腰三角形; 3 )利用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性质; 4 )利用比例线段; 5 )利用圆中弦、弧、圆周角等关系来证等等。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