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材A版“反璞归真”
浅谈高中数学新教材A版的“反璞归真”
数学不仅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结构的科学,更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科学。本质上说,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应该反映自然界的本来面目。高中新课改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让数学回归自然,也让学生回归了自然。我认为,新课改的实质,就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一、工作感受
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十五年,给应届生、往届生多次轮流带课,十几年来培养了几十名重点大学生,也培养了三百多名一般本科类大学生,但和教过的四千多名学生相比,应该说是失败的。和其他同事交谈,也有同感。几年来,除了培养了部分学生之外,同时也积累了部分资料,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教学经验,几十本资料成了我教学的“法宝”。这些年,走访听取了一些重点中学的课,就数学课来说仍然离不了“满堂灌”的模式,只不过,比普通中学讲的内容更多、原理更深,教学手段比普通中学多了“多媒体”。同时,参加了一些优质评选课活动,反馈的信息是“专业知识掌握扎实、基本功好”;参与了重点中学的招聘考试,和落榜考生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常要求学生沉着应战,但自己考试却不沉着。抱怨学生考不上好大学,学生有时也调皮的反问:“老师,那你怎么没考上重点大学?”教师凭借标准答案加上多年的经验,讲的头头是道,却批评学生为什么想不到该这样做。听了一节课,有位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函数,课后,教师说学生太差,连函数概念都不懂,我反问了一句:“那你说什么是函数?”又听了一节新课改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这节课用多媒体教直观呢还是用实物教更直观呢?学生在考试时因题目所给数据不“巧”而放弃做题。“温差”的概念在数学中有人不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文科学科中不会解。高一刚上学的孩子因不知道“斜率、二面角的平面角、线面所成角”受到了批评(这些知识在高二讲 )。试问到底是学生不懂还是教师不知道?总之,过去的教育是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模式,在学校和教师的强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朝着某个方向发展,最终培养成人才,过去写“八股文”、高考限文体写作文就是具体的体现。当然过去的教育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不利于个性发展。新课改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新教材使数学回归自然
新教材更体现了数学的自然性。在函数概念引入时,利用了抛出去的物体的运动轨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细胞分裂,大气中臭氧的变化,由具体抽象出自然界中一些量随另一些量变化的情况,从而抽象出函数的概念。而以往是从对应到映射,利用映射的概念给出函数概念。新教材使函数的概念更贴近了生活,使学生感受到了函数是研究自然界的一种确定性关系,是用运动、发展、变化、联系的观点研究运动变化的自然界。特别是立体几何方面较原教材变化更大。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具体的几何体,从身边寻找研究对象,感到几何学就是身边的科学,也是解决身边问题的直接可用知识。然后以三视图为背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最后,由学生最熟悉的长方体出发,让学生观察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注重性质定理的应用,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植。又加强了面积及体积的度量教学,与几何学最初接轨,使学生容易从生活中找模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选修课中,又利用空间向量解决了空间的角和空间的距离问题,从数量上解决了几何学中利用性质、定理证明计算的繁杂过程。概率与统计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因而新课程将概率由古典概率推广到几何概率,体现数学与生活相吻合。新增加的算法语言更体现了数学跟时代的结合,符合学生实际,与学生乐于使用计算机的心理相吻合,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用将成为大众必学的知识。课程设置为今后学习开了个头。,
三、新教材既降低了难度,扩大了知识面,又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部分很大程度降低了难度,必修部分成了“大众数学”,相信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加上高中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全部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能够为学生做好未来人生规划奠定一定的基础。选修部分是在必修的基础上的延伸,更具有广度和深度,有利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各层次的人才。原教材中的简易逻辑部分放在高一讲,符合数学本身的逻辑,因为数学本身就是探究自然界的因果关系,解题的过程就是探究充分、必要、充要条件。逻辑“或、且、非”十分抽象,学生不具备一定的知识是无法理解的。数学归纳法中的归纳、猜想、证明思想已渗透科学探索中常用的方法。明显随着知识面的扩大,教材实际降低了难度,只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并不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的知识。从培养的人才方面看,过去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现在培养人才的子集。选修部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知识”的新理念。原来的分层次教学是学生学到一定的层次由学校和教师强制性分班,违背了学生的意愿,本来有些学生适合学习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而让教师强制性的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知识,而新课改的分层次完全是由学生根据自己选的课程决定的,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更有利于各层次人才的培养。
四、新课改让学生也回归了自然
有人说:“让孩子十岁上学,小学中的好多知识不用讲也能具备。”一个文盲的“买菜数学”比一个高中毕业生计算的又对又快。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毕业生不会辅导自家一年级的学生。这些现象的从在,说明教育在一个人个体发展过程中从某些方面抑制了个体的发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让一个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在一定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学习,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生活和学习。新课改的必修和选修正是从这个理念出发的,让学生在选择课程的过程中回到了自然。
五、新课改是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落实过程
无论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是新课改,都应该有共同的归宿,那就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课程改革都是社会发过程中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应该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吻合,与人们的思想发展相伴而行。作为我们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需要的是各级各类分层次的人才,原来大一统的教育更本不能满足社会的这一要求,多年的应试教育,也培养了大部分人才,但社会上出现了岗位上无人,大学生无处就业的现象。真正要按照新课改实施,首先需要充足的教师,特别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和各层次的教师,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都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这些知识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如何落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新课改是具体的实施步骤。
六、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功能体现不够。新教材数学安排顺序与物理、化学和地理教学不相一致,比如:立体几何安排较后,极不利于地理课的教学;解析几何部分安排较后不利于物理中运动学的教学;古典概率教学放到排列组合之后不利于学生学习。新教材在安排体系上,起不到相应服务作用。
2、新教材不能体现教育资源的平等性,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推广,不利于农村中学的教学。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范围小,社会实践能力差,不能够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所学知识得不到广泛应用,当然使所学知识枯燥无味,极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3、新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缺乏一定的训练。教材中安排的练习题较少,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选取的课外资料大多受高考的影响而高于课本,不利于教育教学。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