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 -> 正文

论探究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5:30阅读:
字号:|

  论探究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将是课程改革在实施中的标志性体现。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因此,本文将就“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谈一点体会。

  1 探究在数学学习中的必要性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在接受性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教师是主动“灌输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接受性学习”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简单模仿、机械背诵,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就人的发展而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认识活动中,二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探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学习活动之中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数学教育和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 探究学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教师应提倡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维,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以此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教师应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动力。

  如教学“正方形的判定”时,给出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位女士在商店里看到一块漂亮的方纱巾,非常想买,但当她拿起来看时感觉纱巾不太方正。商店老板看他犹豫的样子,马上过来拉起一组对角对折,让女士检验。这位女士终于买了这块方巾。你认为该女士买的这块纱巾真是正方形吗?当时采用什么方法就可以检验出来?在这样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认知不平衡,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

  2.3在设置探究性问题时,梯度要合理

  梯度过小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惰性,但梯度过大容易导致思维卡壳,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如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学习互余的两个锐角的正、余弦的关系时,可设置下列问题:(1)比较sin30o与cos60o的大小;(2)若a+b=90o,如何比较sin a和cosB的大小?对于第一问学生能够较顺利地回答,但对于第二问,依学生的能力他们会感到吃力。如果在这里增设一些“渐进性”的问题:(1)你能比较sin30o、cos30o、sin45o、cos45o、sin60o、cos60o之间的大小吗?(2)你能比较sin15o、cos15o、sin75o、cos75o之间的大小吗?请结合直角三角形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利用上面发现的规律,你能很快判断sin75o与哪一个锐角的余弦值相等吗?你能画一个图形来说明这个现象吗?(4)你能把你的发现用数学语言概括吗?你能证明吗?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

  2.4在“探究性学习”中,要重视合作与交流

  在学生个体独立的基础上,在小组或班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并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信息和启发,不断修改完善原先的想法,激发创新潜能。

  2.5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于学生各自认知结构上有差异,并且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认知冲突。因此,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学习中通过学生讨论与教师的适当指导,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具有较高认识水平的解答。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主动发现知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主动构建自己的新知识结构

  由于“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而无思,思而无疑、有疑不问”的旧学习方式,从而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强调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更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上一篇: 论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数学兴趣的积...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