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 -> 正文

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5:30阅读:30
字号:|

  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学习新课程标准有感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学校 姚永兆  443311

  【摘 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将产生深远而重大      的影响,对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面对,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关键是实现三个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教学 本质 数学教师 角色定位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已在实施建设中对数学教学提出了七条建议,为使广大数学老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好地把握“标准”的理念和意图,确保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本文试图从数学教学本质与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作一些探讨,为数学教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一些有益的建议。

  1、全面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

  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必须认真学习“标准”,把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科学内涵,全面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

  长期以来,人们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就是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认为数学学科是一种具有严谨系统的演绎科学,数学活动只是高度的抽象思维活动。数学教师往往只重视在黑板上进行严格的的演绎逻辑推理,干瘪、枯燥无味,单一的“讲授式”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每天在课堂上听数学和在纸上做题目,学生的主动学习、发现探索活动没有真正体现,只是机械重复运动。G·波利亚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个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更加强调了师生双边的活动;强调了以发展的观点认识数学教学。师生双边活动是数学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标准”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造成了数学的难懂、难教和难学,这就更需要学习者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过程,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而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正是为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让学生置身于适当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发现和猜测数学概念和结论,从而使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掌握数学知识。师生共同发展是数学教学的又一本质特征,这是“标准”对数学教学本质认识的提升,是对教学相长的发展。“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发展,而新课程的实施,又必将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对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师生互动的数学教学改变了全由教师控制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对教学的传统认识,教师要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一转变无疑在思想上,还是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一转变不仅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而且需要一系列实质上的转变,面临的种种问题是需要教师去思考、去提高,特别是自身素养的提高。“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教师要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为载体去体现数学价值,这就自然而然地在提高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此同时,课程内容的变化,无论是淡化的知识,还是新增的内容,从知识结构、处理方式、重难点变化、教学方式等等,都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认真思考,积极探讨,以尽快熟悉并掌握新课程的内容,把握实质,确保新课程顺利实施。

  2、准确定位数学教师的角色。

  数学教师在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之后,就是要迅速熟悉新课程、新教材,研究“标准”,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教师角色转变,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2.1、教师要实现从“主宰型”向“指导型”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为了传授知识,强化技能训练,往往是教师“主宰”课堂,给学生灌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种教学方式,虽然在短期对智力较差的学生会有短时效果,但从长远观点,高层次思维和学生长足发展看,是远远不够的。“标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参与实践”。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发展是“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学中要把学生看成“主体”,要把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

  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教学,这种设计与组织不是以教师为“主宰”,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和组织,要给学生提供时间、空间和环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思维空间、有发挥才能、挖掘潜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有困难、有疑问时,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引导,从而实现教师从“主宰型”向“指导型”的实质性转变。

  2.2 教师要实现从“传授型”向“合作型”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课堂成为教师单一传授数学知识的场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模仿和记忆。

  “标准”强调师生互动,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给教师的角色地位赋予了新的含义。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不只是讲授者和权威,教师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评判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堂上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名符其实)交流,讨论中教师要当好顾问,帮助学生解决讨论和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又要有效地组织讨论和交流,还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当对话者的角色。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从而发展学生思维。通过交流与合作,加强师生之间交往,融洽师生关系,通过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2.3 教师要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变

  在传统的“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思想指导下,数学教师更多的是较为单一的课程的执行者。通俗一点,教师仅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书匠”。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仅仅是“教书匠”还不行,还应是课程研究、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改变,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求数学教师应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

  一是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科课程的教学理念,如,怎样为学生营造生动学习的环境,怎样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怎样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二是新课程增加容量,增加了不少新知识,如平面向量、矩阵、概率、导数、微分等应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怎样的教学方法,如何体现师生互动?

  三是课程内容增加了“数学建模”、“探究式课题”、“数学文化”三个板块,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充分利用这三个板块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索精神。

  上述问题都需要数学教师责无旁贷地去研究、去创造、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有所为。

  3、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学能够在某些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新的课程标准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作为基本理念之一。事实上,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对数学教学产生深刻影响。我们不仅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课程,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标准》要求普遍使用科学型计算器以及各种数学教育平台,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如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矩阵、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都可应用几何画板、flash等应用软件进行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新课程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步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千万不要掉队。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03.4

  2、钱佩玲《如何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通报》,2003年第10期)

  3、任长松《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

上一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构建建模意识...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闂絀CP澶�05030710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