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 -> 正文

高中数学课改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5:30阅读:
字号:|

  高中数学课改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高难度的课程改革,同我国前七次课程改革相比,是一次面临更为严峻挑战的教育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个学校按自治区的统一部署,认真进行改革实验。目前,我们高兴地看到“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逐步被人们所接受;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现代教学观正在学校中形成;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逐渐发生变化;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师生关系初步呈现。但是,课改实验是一项大的教育行动,又是一项业务性很强、要求很高的工作任务。随着课改实验的逐步推进,教育内部显性的矛盾更加突出,隐性的问题也凸现出来。我们要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认真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切实找准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一、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范围内,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形成。有的对课程改革的前景顾虑重重,不想迈开步子走在前面,左右观看,尤其在看重点中学怎么搞;有的认为新高考方案不出,教学深浅不好把握,为了自己心里踏实,仍按原有的一套进行教学;有的对课改甚至有抵触情绪,对课改不理不睬。

  2、课程标准和教材培训不到位。虽然大部分校领导和任课教师都经过了国家、省、市及学校的多层次培训,但由于高中骨干教师的流动,使新上岗的年青教师没有得到及时培训。即使是经过培训的有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仍没有什么变化。教师们感到有些培训比较笼统,流于形式。少部分教师没有课程标准,也就谈不上以课标来指导教学。新课标和教材不能提前发到教师手中,对教材的培训基本上没有做。

  3、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普遍存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仍然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缺乏教师的启发,缺少学生的思考,缺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些新上岗的年青教师持一种大学教授讲课的方式来给学生上课。教师对满堂灌讲法依依不舍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这一套讲法熟练,讲起来轻松,不需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劳动;二是怕讲的少,知识点讲不到,学生掌握不好,影响考试成绩;三是对这种模块化的教材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缺乏按新教学理念处理开发教材的能力。

  4、教材存在较多的缺陷和不足。以数学必修1为例,这本教材总体上是一本体现课改新理念、学生比较欢迎、大部分教师认可的教材。但是这本教材明显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教材中的例题较简单,而练习题、复习题都很难,与课程标准要求严重脱离,给教师和学生错误导向,以为练习题、复习题中高考题(或类似高考题)的难度就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难度,给大量的粗枝滥造的所谓新课程教辅资料提供了市场。二是同初中段教材衔接不好。许多初中未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模块教材中也未有显现,但练习题中出现了。还有一些特别重要的基础知识(如二次含数的有关性质)非常零散,东拉一点,西扯一点。在“体系创新论”的时髦理论下,模块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代数、几何、三角的分科,破坏了千百年形成的科学体系,结构松散,跳跃性大,缺乏循序渐进,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是在“贴近生活,强调运用”的指导下,零碎的数学知识淹没在花花绿绿的画面和大量的实例中,全书近300个例题、习题、复习题,应用性的占了的1/3。有的实例背景不明显,有的实例语言不规范、易引起岐义,使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弄懂那些实例的背景和语言上,而把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冷落一旁。

  二、对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建议

  1、必须坚持不断地提高对课程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坚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课改。实施新课程,认识没有提高,没有教育理念上的真正转变,即使是用了新标准、新教材,也会是“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也会因遇到种种困难或阻碍而回到老路上去,或者根本就没有离开老路。因此,认识的提高、责任感的增强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人的思想问题不解决,再谈任何事情都是虚而空的。在一个学校,校长观念的转变是这所学校课改的关键。如果校长仅仅把课改体现在口头上,没有实际行动支持教师课改;如果校长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和考试,没有把课程改革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会全身心地进行课改吗?我们在调研中看到,凡是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支持课改,这些学校的课改就顺利进行,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就有体现,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三个到位”和“三个落实”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高中课改的领导,督促学校真正确立起课改所体现的素质教育观念;及时督查学校课改,指导、调整和改进工作;把教师的教学行为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课改的方向上来。

  2、加大对高中教师课改培训的力度和培训面,把课改和教师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目前培训面不宽,力度不够的现实情况,落实国家、省、市三级集中培训的人数和次数。特别要加大对课标和教材的培训,以增加实用性,提高培训者的积极性。要从技术层面上对教师的教学设计给以帮助指导。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对未接受过培训的高一教师或其他年级的教师也应先从通识培训做起,逐步进行课标和教材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坚持培训、教研、课改相结合,专家辅导和个人自学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结合,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结合,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和教研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同时,教育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这次课程改革不仅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引导教师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这是课改的核心目的。数学教学应由过去的“以学科为本”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之下,数学课堂教学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发现。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创设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真正“起”起来的教学情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为学生创造自立探究与交流合作的机会。体现一种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在游戏中“玩”数学,使数学趣味化;在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在情境中“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应从培养学生会读书、善提问、勤反思做起。会读数学教材,过去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当多的学生不会读数学书,只是把它当作公式定理本、习题集。阅读数学教材,应指导或引导学生认识有关数学术语,特别要理解领会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等),归纳总结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本课内容在知识结构中的位置。鼓励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提问体现出教师的水平,也体现出学生思维的活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再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想法设法鼓励学生提问、答疑、释疑、辩错,突出过程教学。反思是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和思考。它可使学生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规律,还可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结,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更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完一个模块、一章、一个单元或一节,引导学生用类比、推广等方法,或用研究特例,运用变式等方式把所学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沟通、联结,形成知识网络。

  4、尽快建立统一的评价制度。评价制度可能是影响课改的一个瓶颈。我们要尽快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机制和体制,建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学科评价制度,真正实行在“课标”基础上的教学,“课标”基础上的考试,“课标”基础上的评价。改变用一次统一考试决定学生成败,社会从学生的一次考试成功与否来衡量教师、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如果目前脱离“课标”的应试评价制度不改变,课改难以达到确定的目标。有些地区基础课改的结果使学生的考试成绩下降了,这并非说明基础教育课改不对,而只能说明现行的评价制度和课标不配套,考题和课标、教学内容不相符。因此,为了让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教学受到公正、平等的评价,使教师放下困惑和顾虑,使高中课改顺利进展,希望尽早建立与课标相配套的评价制度。

上一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