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七年级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回顾
探索之路
——深圳市南山区七年级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回顾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石永生
国家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筹备,于2001年在38个实验区开始了实验。深圳市南山区作为实验区之一,全区13所中学在七年级的数学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下面就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我们通过学习有关的文件和聘请专家讲座以及讨论交流,认识到: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①改变培养人的人才观:我国原来的人才培养观是“知识一能力一个性”这种顺序,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个性一能力一知识”,如今我们的理念是“能力一知识一个性”的调整,以体现中国传统教育优势与Wm后与世界接轨的思想。②突出课程的综合性:过去我们严格的分科教学模式,已经表明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中解决问题的需要,知识的生活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等使得课程的综合化趋
势势在必行。③学生学习方式和途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综合学习”和“探索学习”的深
人。④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并行,以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应
用环境。
我们南山区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重点推进学习方式的改进,即:综合学习、网络学习、
探索学习。我们的战略决策是:全区中学全面展开实验,定期进行检测
;从教材切人,进行学法推进;强化核心研究,形成自己特色;考评方式按照“基础一能力—应用’’三层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各学校做到:①以科学研究为排头兵,在实践中应用;②发现新问题出现,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③对教师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整体水平;④综合处理原统编教材与不同的实验教材的协调;⑤与学生及家长充分沟通,让他们了解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形成改革的共同合力。
二、教学方法的突破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将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以课堂为中心扩
展到以社会为基础,将以知识为中心发展到以能力综合为准则,因此,相应的教学方式就要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和发展,我们南山区的做法是:
1.结合学生能力实际,进行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风格,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不同学科兴趣高低、对不同知识接受和认知的强弱,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科分为A、B层或A、B、C层进行教学和学习。学生的这种分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学生的能力或认知水平发生变化的时候,就给以他们对应的层次调整,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一般来说,在A层的学生主要尝试“先学
后教,精讲拓展”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B层中,主要关注学生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能力的发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都得到协调发展;在C层教学中,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身边的数学实际,了解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问题的常规知识及方法,并适当地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巩固,以使得学生有一个成功的体验。
2.小组合作交流式学习
“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文关系,然而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合作
又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提倡合作精神,充分提供合作条件。一方面,师生之间的充分合作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向教师寻求指导,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能力情况,给予相应的提示、参考、建议、讲解、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第二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表现为:将学生按照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操作能力等差异进行交错搭配,使得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人才,这样,学生在对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几乎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全面和最优秀的,但是合作小组表现的结
果却是最优秀的,这样,不但化解了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难度,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益。
3.自我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自我探究性学习表现在,教师只是给出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工具
等都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异想天开的大胆猜想以及方式都给予积极
的鼓励,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各种方案搜集起来提供给大家分析、质疑、论证。例如在几何图形的变化中,学生通过制作几何模型,了解切面的各种变化,构思出各种奇异的构图;在校园绿化规划中,学生们查阅了各种书籍和资料,创造出许多教师都无法想象的设计。学生们在自主探究、互相启迪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了意志,培养了创新能力、塑造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4.模拟与真实情境实践式学习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将生活原型通过归纳浓缩成经典的理论,其最终又是还原
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学科。因此,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的例题
和应用中,必须到自己的环境生活中去体验和应用,去真正感受知识的价值发生、发展的
原因和过程。但是,基于现有的社会条件及水平,还不能保证所有的数学问题都能够在现
实生活中重现,所以虚
拟的情境模拟活动与实际实践活动相结合,就比较切实可行,这在
当今网络发展和应用比较先进的深圳,这些条件就比较容易达到。比如一个动手实验,要
求学生了解的原理,在图中拼写’26个字母,如果这个实验让所有的学生都拿一台点阵式打
印机来试验是不现实也是浪费的,于是教师事先制成具有交互功能的共享课件,让学生可
以重复试验和操作。而在教学《图形的认识》和《数据的收集和表示》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学生到现实中去发现、寻找并解决有关的问题。比如在了解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立体图形的认识中,教师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这些模型,反复把玩和拆拼,真正将图
形记忆到脑海深处。在数据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布置学生调查诸如《学生睡眠时间调查》、
《学生喜欢的牛奶品牌统计》、《深圳上网各种支付费用方案对比》、《我的零花钱来源与支出统计》、《麦当劳与人口》等等,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和关注社会的经济、卫生、交通、资源、文化等内容,使得“真正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于学生本身的学习”(皮亚杰)。
5.创造性学习
素质教育的过程,关键是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于是对教师来说,不仅仅让学生“学
会”什么,行解释和分析,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方法”,我们在进行数学活动中,要“把火热的思考变成冰冷的美丽”。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数学学习及活动中,会有许多教师事先没有甚至不可能想象的火花出现,而这些火花很可能与我们的常规不相符合,而这正是我们教师所要的效果,也是学生们未来发展的一个信号。我们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其中有一个活动是让学生根据校园现有的地理位置及条件,自行设计校园绿化图。在收集到的学生设计图中,有一些学生的奇异构思让教师们大为惊叹,学生们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对结构的变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能力的表现,是我们在过去教材思想和教学方法中不可想象、无法达到的。
三、结合各校实际进行的实践
南山区作为一个整体课程改革实验区,在整个思想和战略上保持着统一和协调,在各个
学校的具体实验过程中,又发挥着各个学校的优势和特点。全区所属13所中学的地理位置
有不同,学生来源有差异,学校条件有差别,办学重点和理念也各有特点。这样,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中,各个学校的作风也各具特色。其中,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处理别具一格;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中学的“让学生成为知识发生过程的经历者
”,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南山外国语学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培养了学生多元智慧应用的能力;西丽二中的分层教学、育才二中与南山实验学校的“让学生做数学”等等,为我区的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课例素材,成为真正的改革先锋。
四、网络化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在深圳的发展和推广,我区根据各个学校的条件,在各个学校已经具
有的校园网教学基础上,与深圳市学子网络有限公司合作,搭建其网站:http://www.istudent.com.cn/,通过“在线辅导”、“EMAIL答疑”、“经典题库”、“同步教案”、“学子论坛”、“教育新闻”等栏目,建立起各校之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教师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在网上发布,提供同行参考借鉴,也可帮助学生自学和辅导;学校之间的试卷通过网络快速进行交换;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发表在网上的练习进行学习,可以与各个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寻求教师的帮助,完成教师在网上布置的作业等等。另外,对学生的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收集》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一些较常用的工具软件进行绘图、制作统计表、数据表等。
五、社会化的支撑
课程
改革不是一个学校、一个行政区的工作,也不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而是一个全社
会大系统的全面工程。教育系统与我们身边的这个社会大系统不断地进行着信息、能量和物
质的交换,任何教育系统范围内的点滴变化,都会在社会上多多少少引起反应,更何况课程全面改革这样巨大的变化。因此,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对于我们的课程改革起着重大作用。在上个学期我区刚刚实施课程改革的初期,教师、家长都是诚惶诚恐的,教师担心如此是否会使得学生的成绩下降?家长疑惑仅仅是南山区课程改革,将来初三毕业是否能进入市内没有课改的重点高中?将来高考是否又会与孩子现在学习的配套和统一?等等问题,从哪里能得到明确?为此,我们一方面对学校的领导、实验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然后通过各个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和介绍有关情况;第二方面加大力度与有关方面沟通和反馈情况,以求得到国家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肯定;第三方面我们又实实在在地探讨和研究新的考评方案,以保证课程改革的整个系统运行的畅通。
六、考评的改革
对学生考试评价改革的成败,可以说是我们课程改革是否能够进行下去的决定因素。无
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家长,无不关注这么一个问题:新的课程标准、教学对原来
的许多纯粹知识点的要求淡化了,可是考试、升学不就是这些知识的反馈吗?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性发展等如何体现出来?如果没有新的考评标准,中考、高考的方式还是原来的式样,那么现在的课程改革就只是作为花拳秀腿——摆摆样子。在当今全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考评体系出台的情况下,我们的原则是:既要有前瞻意识,研究和创立新的考评方案以适应改革的发展趋势,又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我们的整体做法是: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定量测试:这种方式是保持原来对学生考试要求的检测手段,通过常规的卷面考试,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学生学习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一般解题方法。②定性
分析 作能力有比较高的期望,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是卷面分数没有办法体现的,于是,教师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提出的建议,解决问题中的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给出该学生在同其他同学相比较的层次。③综合评语: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一个多元的智慧表现,而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智慧表现,我们不能说“你这种智慧比他那种智慧强”,这种不可比较的特点在对学生的评价中,现在只有用语言评语的方式来表达,也就是用综合评语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这
三种评价方式的综合以及协调,现在有不少人在研究。我区有教师正在设计,力图开发一套具有统计功能的综合评价系统软件,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评价,比如:“在这次测试中,你的综合得分88分,总体成绩良好,观察力较强,计算能力突出,作图能力较差,表达能力一般……,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作图、表达能力的训练,争取全面提高数学的综合素质。”
七、培训交流与课题研究
一个学期来,从实验的教师口中,我们往往可以听到这样的感叹:“教了十几年的书,到现
在却不知道该怎么教书了,一切都从头开始,一切都是新的……”情况确实如此,教师们在过去教学生涯中积累的种种经验、方法以及引以为豪的课例,现在不实用了,淘汰了。因此,对教师的培训事关重大,我们南山区从2001年8月开始到现在已经对七年级的实验教师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培训10余次,聘请了全国课程改革教材编写的有关专家近10人次,为教师们进行辅导,同教师们交流感想和体会,2002年元月,又派出11名教师奔赴上海华东师大接受下一学期的教材培训,使得这些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骨干。同时,为了积累经验、推广成果,我区教育局数学教研员石永生从各校组织了一些教师开展了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2002年向广
东省申报了《中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并拟将课题引入广东省的“十五”课题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添砖加瓦,为我们的教育事业锦上添花。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