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物理 -> 正文

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物理的魅力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4:44阅读:
字号:|

  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物理的魅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有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验证和探索规律的能力,是其它任何手段不能替代的。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都还没有形成,因而,从加强学生实验着手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纵观目前国内外物理教学的动态,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在一些发达国家,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已明显得到重视和加强。例如:据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学院世纪年代一份研究资料介绍,欧洲国家,中学最后二年(即预科)的学生物理实验所占的比例较大,如英国约占整个教学时间25~50%,在中学低年级可占每堂课教学时间的70%~80%。又如,西德国民教育初中物理课程共安排了343个实验,其中295个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对物理学这门课的学习,几乎完全是自己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完成的。由此可见,在指导思想上,中学物理教学坚持以实验为基础;在实验教学要求上,增大学生的实验比例,着重实验能力的训练;在教学形式上,更多地趋于采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近几年来,在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整体优化教研活动中,积极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就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物理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桥梁

  边学边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全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能力的过程。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边学边实验,时间可长可短,灵活机动,与学习新课结合紧密,不一定需要正规的实验室,也不需要写正规的实验报告,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一般都很好。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这类教学实验,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改革。同时我们又发现,在学生物理分组实验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多,仪器少,实验中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的倾向;二是由于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由于边学边实验课不同于学生分组实验课,其教学形式如上课,一般不允许随便走动,互相抄袭,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逼”得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学习,容易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综合作用。

  作为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桥梁,离开了理实验而单纯地讲授物理知识,教师不容易讲清学生也难于理解、接受。例如说明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不让学生拉一拉,而靠教师讲述,尽管你讲得头头是道,你能保证学不怀疑吗?……像这样的实验,只要教师一演示无需花费多少口舌,学生将会深信不疑,留下深印象。至于那些要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得出论的物理规律来说,教师要讲清楚,并使学生受、理解,无疑是更困难的,非从实验出发不可。

  2.物理实验形象生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心理素质也稳定,好奇心强,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就带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师讲课感兴趣得多。所以,几乎所有学生上课时是盼望老师早一点做实验。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好实验,并妙地进行演示,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便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引导学生一物多用,挖掘学生的实验潜力

  医用注射针筒结构简单,比较常见,应用于中学理实验中有其独到之处,可说明许多问题。

  应用一: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应用二:演示压缩气体做功;

  应用三:演示喷泉实验;

  应用四:演示帕斯卡实验;

  应用五:演示连通器原理;

  应用六:演示潜水艇原理;

  应用七:演示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除以上应用之外,注射器的用途还非常广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另外,还可启发学生发挥其他材料(如易拉罐、饮料瓶、纸等)的多种实验用途。

  4.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纽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如果引导得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将要求不是很高的教师演示实验,经过适当改制,可由学生边学边实验。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我们根据教材的精神,将书上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每个桌上发了一块形状规则的正方体木块,让学生将木块投入烧杯中。然后设法将木块按人水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向上托的力”,这样,对课本关于“浮力”的定义就领会更深了,再引导学生做接下来的实验,并增加了在用弹簧秤称了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后,让学生用手向上托物体,观察弹簧秤读数也会减小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仅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对浮力产生的原因也更容易接受了,同时还领悟到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直接来测量,即F浮=G空- G水。这种类型的实验课起到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起不到的作用。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能使学生对实验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不拘一格,多方设计。不断地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才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拓宽思维范围,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不断提高物理课堂效率,以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上一篇: 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教学法初探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