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5阅读:25
字号:|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学科是一门包含内容甚广的人文学科,上至天文,下至文学作品、科技发展、社会变化等等,内容繁杂、庞大,时间久远,且长期以来被人当做是死记硬背的副课。因此,很多学生根本就不重视地理的学习,也没有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理顺师生关系

  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后,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课堂教学。具体转变如下。

  1.确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清醒的认识。如果没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中心”的认识,那么无论对教材多么熟悉,教学内容多么丰富,学生学到的仍然是那些枯燥的知识点和文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位置,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大胆地提问、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要扮演好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环节中来。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所谓“爱屋及乌”,如果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自然而然会对老师所教的学科有好感,并愿意付出更多的情感和精力去学习,反之则会不喜欢这门学科,甚至有抵触情绪,厌学、怠学。所以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走下讲台,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同时,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征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师生之间和谐友爱、亲密无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多元化的评价,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

  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不要一刀切,以成绩定成败,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并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来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地理事件纷繁复杂,人物众多,对这些地理事件和地理人物的评价会因评价者的个人因素而有所不同。尤其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是很成熟,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评价一些地理事件和地理人物时,可能会出现比较幼稚或比较偏颇的观点,或者学生的观点不符合教参等权威的观点。这个时候,教师千万不能态度粗暴,一棍子打死,或者进行嘲笑和讽刺,如果这样学生将彻底丧失学习地理的兴趣。对于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师应先对学生加以肯定,然后请学生大胆地说明理由,用事实论据加以论证或驳斥,也可以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学生的观点言之有理,那么教师要加以表扬和鼓励;如果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教师要用委婉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

  2.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保持兴趣是一个关键。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考试成绩的高低。考试成绩高,说明这是一个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考试成绩差,那这个学生几乎是一无是处。这样的评价标准只能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失去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教师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全方位地评价学生,采用形成性资料与行为评价,终结性成绩与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地理的全过程。也就是说,除了考试之外,还要以课堂表现、课外实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各种各样的的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与同学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学习中的各种能力的提高情况。这样的评价标准能够动态地反映学生的整体状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切实地促进作用。

  三、融入现代元素,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

  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理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遥远,总有一种陌生的疏离感,更感不到学习地理有何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

  1.结合时事热点,讲述地理问题。中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思辨能力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他们比较关注时事新闻,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也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希望能够对问题有所探索和解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问题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通过分析热点时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知识面的拓宽和思维境界的升华。如学生都非常关心“台湾问题”,经常对台湾地区的政局和美国对台军售的问题进行讨论,结合史实,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又如,在讲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在“日食观测”的热点进行设问:“最早的天象观测出现在什么时候,是谁留下的?”然后教师可告诉学生:“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中国人就用甲骨文写下了有关日食的记录,比西方人早1000多年。”以这样的方式讲授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一定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

  2.分析热播影视剧,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在现代社会,影视剧早已经入侵人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是如此,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接受了大量的影视剧信息。由于学生追逐明星的特点,使学生对这些影视剧的接受程度很高。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影视剧与地理对比分析,从而让学生接受正确的地理知识。比如,《大明宫词》《康熙王朝》等是学生喜闻乐道的电视剧,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两部电视剧引入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唐朝、清朝的地理,区分地理和戏剧的区别。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使地理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掌握了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国家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

上一篇: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闂絀CP澶�05030710鍙�